認識九份,是從侯孝賢導演的「悲情城市」開始;之後,有好多次機會上山,已經記不清第一次什麼時候上來?上來多少次?只記得每一次對九份的印象都不一樣,且無奈感覺都隨著時代遷移...除了往山下眺望,外澳、基隆嶼...因為距離遙遠,還保持朦朦朧朧中與太平洋共舞的形象。
印象最深刻的那年:住在瑞芳的香客大樓,上山就搭基隆客運,手握著雨傘,腳踩著人字拖,褲管捲到膝蓋。那天沒有什麼遊客,多數店家緊拉著鐵門。一路晃九份、金瓜石,在紅磚牆外跳著偷看太子賓館。後來,有機會開車再來,九份已經不是侯孝嚴電影裡的九份,大量的茶藝館、咖啡店...所以,有好長一段時間我不再到九份,不想見到...濃妝艷抹的山城。

六天的台北之旅,不想只待在台北市繞,以天母為圓心...淡水、東北角、九份...我最終選了九份,帶小朋友來見識「黃金城」。對他們來說九份應該依舊氣氛十足。
從天母上圓山交流道,沿著中山高到八堵交流道...別告訴我走錯路了,我沒有 GPS ,抱著十年前買的大台北都會區地圖,有些道路是不會出現在圖上的,反正條條道路通羅馬,到得了就行了。沿著台2線,東北角的風一路吹拂...映入眼簾的一切還嗅得出一絲絲基隆味!

停車場停一次一百元,就在上山縣道下方,過馬路後,每一個往上的台階巷子口都標著老街,隨意取一條。
抵達老街前,途中先經過木板建的瞭望台以及車路,迎面走來一歐巴桑,用扁擔挑了重物往山下走去,頗有山城過往特色,可惜她兩端綁的是黑色大塑膠袋,而不是麻繩與竹編籮筐。


再走一段就可以抵達老街,很熱鬧...雖然不是假日,但入口依舊十分擁擠。聽到的語言五花八門,有日文、港語、英文、台灣話與中文,可見九份儼然成為國際觀光景點。
夏日的九份很悶熱,尤其走不完的台階與上坡路逼出滿頭大汗。大熱天,紅糟肉圓之類熱食就難吸引人,反向逃進一家天然現洗愛玉的飲料店...。左轉、右彎都是特產店,也有不少現作芋圓的店,裡面一群人坐矮板凳上,搓出一桶又一桶粉黃、粉紫的芋圓。





轉進豎崎路,也轉進侯孝賢電影裡的九份...只是熱鬧了一點,似乎所有遊客都不忘體驗這條九份最經典的街道。 泥人吳叫賣著「看鬼」;望上,另一個小姐坐在台階上叫賣著「老場景」,歡迎遊客花幾十塊代價,拾一點過往,甚至是從未經歷的趣味。豎崎路的盡頭是阿柑姨芋圓與九份國小,阿柑姨芋圓門口排了長長人龍與櫃檯後面先生的臉,讓我忽然想起在電視節目上見過他,於是決定在逛完九份國小之後來一碗冰芋圓。九份國小大門深鎖,要進校園必須由左邊車道通過警衛室的鐵門。九份國小有絕佳眺望基隆山與外澳的景點、校園裡的老榕...地靈人傑,難怪可以成為商業周刊推崇的百大特色小學。
不過,最吸引我的是車路下來的兩幢石砌老房子,如果沒有記錯,當年九份老街、豎崎路最多的景觀應該是它...而不是隱身在精心設計店招後的鋼筋水泥。我多留了一下,藉陽光...拍下他,以及附著在石牆上的植物,也許下一次再來...。


又從豎崎路一路下來,終於...在彭園門口遇見一點點山城的老樣子,於是忍不住多拍幾張照片,即使沒有懷古、精心的佈置...但我喜歡九份卻是這種質樸。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