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芸芸眾生 (3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即將右彎進南迴公路回到西部,把握最後的機會在大武海灘暫停。我喜歡逛海灘,海灘上除了充滿生物之外,也常有驚奇隨海經過漫長的旅行漂流而來。

大武海灘被填成砂石平台正進行工程,剩下一點點石礫灘,海灘上異常乾淨,或許石礫比起沙灘更容易將漂上來的物品磨碎,少了干擾,剛被海浪扔上岸的人造物就更容易被發現。
也許風浪大,石礫灘上躺著的東西都被鵝頸藤壺黏住,而且藤壺彷彿都才剛離開海水,隨著轉動觀察還會有反應。想洗去上面的碎沙,一沾水藤壺還反射式地伸出褐色的羽笆狀附肢。

藤壺是甲殼類動物,有鈣質骨板,骨板邊緣為澄黃色。他以肉質長柄黏附在堅硬的玻璃瓶、浮標上面,我想...隨著漂流時間越長,藤壺也就越多越碩大。據說藤壺可以食用,口感就像海瓜子之類的海鮮,但市場上似乎沒有人販賣,也無從驗證。

雖然藤壺可以離水,但一旦天氣放晴,應該很快會被高溫烤乾。臨離去,將浮標丟進溪水,讓溪水將他帶出海,可惜...幾個浪潮,一會兒他就又躺回石礫灘上原來的地方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養寵物真要三思,小小寵物很可愛,長大成龐然大物就一點也不好玩。在園區裡釘巢箱,忽然有個莫名其妙的傢伙沒禮貌地頂我,頂的還是敏感部位...。轉頭一看,嚇得跳起身來,是一隻蘇卡達象龜,活像一台小型坦克車橫衝直撞,還不挑路線,油漆桶、半成品的巢箱...但顯然他最喜歡蹲著的人背後。不一會兒,腳上就沾染了油漆顏色,也趕得大家拎著半乾的巢箱東逃西竄。

園主說:可能是發情,所以特別喜歡「撞」東西。

蘇卡達象龜,以多肉植物、草為食,以獲取水份,所以可以在蘇丹地區的沙漠週邊或熱帶草原生存,與我們一貫認為烏龜是水塘裡的生物有所出入。寵物店賣的蘇卡達小象龜身價動輒上萬,但他成長迅速,最初幾年就可以達到將近30公分大小,在台灣本土的龜類就算是龐然大物。蘇卡達象龜可以長到約90公分大小,壽命可達75年,所以家裡要是不夠寬敞,恐怕就得天天上演「拆房子」的戲碼。
在蘇卡達象龜的身上也看見造物主的巧思,貧脊的沙漠沒什麼食物需要象龜低頭,反倒是牠需要往上覓食,偶爾還得將高聳的植物推倒,於是牠的龜甲讓出了小縫方便抬頭;頭部下方的腹甲往前延伸,酷似推土機的鏟子,他只要往前取食,那怕是帶刺的仙人掌,一樣輕易地征服,而且光靠體重就可以完成任務,根本就不需要騰出腳來壓制「獵物」。

記得就曾經在台中市的寵物店見過,可憐的蘇卡達象龜被關在狗籠子裡,雖然供應飲水、飼料,但他看來連翻身、移動一下都很難。後來被送走了,曾經好奇問過櫃台小姐,小姐不願意說太多,只說有善心人士收養,善心人士提供了寬敞、舒適了環境。莫非...
園主邊拿植物餵牠邊說...養寵物要考慮清楚,這也是人家棄養後送來的。幸好園主光是前、後院加起來就數百坪,對蘇卡達象龜而言..真是「幸福快樂的日子」!更別說後山雲深不知處的林子。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有些物種被認為少見,其實是因為他們的活動範圍、時間與人類重複得少,因此曝光的機會也少,很容易被當成「少」。講師邊說邊從蝦籠裡倒出一條黑頭蛇,邊說:並不是每一條蛇見到人都劍拔弩張,即使最毒的雨傘節,見到人也會將身體縮成一圈,然後把頭藏在身體裡面,除非被逼得走投無路,牠們多半選擇「明哲保身」。黑頭蛇就是極端溫馴的蛇類之一。

黑頭蛇,成體最常不過72公分,黃褐色的身軀,前端頭部灰黑色,上唇一直到頸部有一條白紋。性情溫馴,於日間活動,以蚯蚓、蟲為食。遇見危險的時候往往定住不動,彷彿是根樹枝。講師一介紹完,順手就往旁邊將黑頭蛇「傳遞」過來,真的牠就以奇特的姿勢定住,只有當鏡頭或手揮舞的幅度大一點才會跟著抖動...要不是養動物很麻煩,這倒是一隻優秀的寵物蛇。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 Sep 13 Thu 2012 20:09
  • 蛇皮

比較一下辦公桌上的電話大小不難理解這條蛇有多大,而且根據動物蛻皮的需求往往是「舊衣太小件」,想要藉由蛻皮在爭取一點長大的空間,我不免心裡一涼。雖說安全也歸我管,但在暑假第一個上班日就將它放在我辦公桌上...也太不夠意思了!雖然感謝同事提醒,也感謝他們知道我喜歡研究這些怪東西,所以鼓起勇氣將蛇皮一路「挑」進來。

現在看來這張蛇皮與前幾天逮到的臭青母不無相干...至少我希望,萬一還有一條這麼大的溜,我可要...皮繃緊一點了。咬傷人不太可能...嚇到人就麻煩大了!維護校園安全捨我其誰,但大白天去哪裡找?除非牠自己不長眼。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我知道這是件很誇張的事,當二樓的老師打電話告訴我的時候,我還不相信...這是真的,而且我以為是小小的個體,而不是這麼大隻。

正忙麼填報表,忽然內線電話響了,低低的嗓音說:「二樓有蛇,就在@#g4室外面的走廊上...。」
「有蛇?那有可能?」
但事實勝於雄辯,立刻放下滑鼠,抄起鐵門鉤,吆喝辦公室幾位男同事,拿著垃圾桶、夾子...就往樓上衝。
老闆拿著兩支拖把舊站在樓梯口...令人無法置信,那蛇就盤在走廊邊花盆與女兒牆之間,動也不動...還好大一條,應該有一米多長。
看看周邊環境,那蛇應該是爬上大樓邊的「鳥樹」偷幼鳥吃,爬樹爬累了,又因為太陽漸漸曬得溫度上升,就爬過女兒牆找到冰涼的磨石子地板休息。小朋友眼尖,排隊經過竊竊私語「有蛇!有蛇!」被老師聽見...於是...電話就掛到「稀奇古怪處」來了。

拖把、門鉤、垃圾夾、垃圾桶一一就定位...門鉤先往肚子中間鉤去,想要輕輕將他挑起放進桶子裡,和平解決這「非法入侵」問題。無奈他老兄不肯束手就擒,發「足」狂奔,往女兒牆縫兒鑽去,如果讓牠鑽過去掉到一樓,以我們的速度大概很難在牠鑽進水溝前截住,於是我將手裡的鐵鉤往裡用力一挑,牠的重量順著鐵鉤傳回手上...真是一條大蛇ㄋㄚ!
磨石子地板令蛇施不了力,看牠扭動身軀拼命往前「游」,但就是遲滯。一群人跟在後面要鉤蛇,又要用桶子截住去路,真是七手八腳...好不容易一個壓制,牠才回頭往垃圾桶鑽進去。連忙扶正垃圾桶...「空!」蓋子闔上,一群又匆匆護送這小廝下樓。

上回那條蛇請工友先生倒進乾涸的圳溝裡,該不會就是牠找路回來吧?不應該再隨意處理...拿起電話撥「119」,請他們幫忙處理吧!
幾分鐘後,漂亮的消防員妹妹和帥氣的小哥分別持著專業的夾子進來...「在哪裡?在哪裡?」
我舉起藍色的垃圾桶...「在這裡。」將蓋子掀開小縫,怕牠老兄是蛇界跳高冠軍,一個躍就逃之夭夭。幸好牠應該是剛剛太激動,正攤在桶子地下賭氣不理人。
那消防妹妹一副不信地往桶子裡望...「很大隻嗎?」然後,拿起跟她一樣高的夾子鉗住蛇脖子,那蛇還兇狠的張嘴示威,她與消防小哥費了點勁兒才將牠塞進蛇籠裡。

那小哥忙完了問:「你們怎麼抓啊?」我指著一旁的垃圾桶和斜倚在牆邊的鐵門鉤...「用這個!」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前面有一行人,所以走在稍來山步道時把心情放得很輕鬆,有什麼驚奇應該會有人會先打招呼;而且雖然走在最後頭容易被台灣黑熊追上,但笑話裡深具哲理:我只要保持隊伍中的倒數第二名就有百分之百安全的機會。因為下坡,所以視線是不住地在地面搜尋落腳處,利用腳尖去抵住樹根、石頭減緩衝力。不經意地反射...「哇!」叫了起來,怎麼有樹根會移動...緩慢地...而且就在我的左腳正要踏下處,連忙跳起來...接著叫「蛇...」。

那蛇不像其他蛇被驚擾那樣逃竄,還是慢條斯理地準備過完馬路,可能是因為動作慢,走在前頭的人都沒注意到。我一回神,立刻四下找樹枝,不過也還記得看清楚準備抓起的樹枝,怕是抓了蛇爸爸來挑動蛇媽媽。稍稍回神,我一眼就認出他...台灣標蛇。當小偉國小五、六年級的時候,有一回全家上梅峰農場玩,就在白楊步道,小偉就遠遠地跑過來,很興奮的喊:「這是什麼?」而他手裡就拎著一條倒楣的台灣標蛇,有點小、看起來有點無奈...尾巴被小偉抓住,整條就倒懸過來,神情莫可奈何。因此,台灣標蛇酸然據說少見,但我對他的印象特別深刻。

台灣標蛇是台灣特有亞種,全身呈橄欖綠色,多半棲息於1000公尺以上高山,以蚯蚓、蛞蝓為食。
擺弄他拍照姿勢過程中,發現台灣標蛇非常溫馴,沒有一般蛇類張牙舞爪反撲的動作。最後索性將樹枝丟去,徒手由尾部輕輕地移動他。偶爾,還趴到地面擋在他正前方拍吐信的模樣...真是蛇類少有的好脾氣。
差一點...就要帶回家跟「地瓜葉作伴。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

很令人驚訝的小動物,不像我們熟悉的赤腹松鼠那麼從容,他從森林下面的冷水麻叢裡探出頭,嚇得直以為台灣什麼時候出現這麼大隻的蜥蜴?等他一溜煙衝上樹梢,猛然覺醒...連鏡頭蓋都忘記開。可能是剛起床精神特別好,條紋松鼠就像影片快轉般,從畫面的左邊跳到右邊,我只來得及用 P7100 的攝影模式拍下掠影,最後他消失在崖薑蕨叢後面。我想...一定找個時間專程來等他,趁樹上的栗子還沒有被牠摘完之前。



台灣條紋松鼠...台灣帶紋松鼠、台灣縞栗鼠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

他是將近半年前由學校操場撿回來的流浪鼠,是的!你沒有聽錯!當我發現他的時候,他正站在黑板樹下的草地上吃草,而前一天我們已經處理了兔子與天竺鼠。為什麼第二天又出現他?我也不知道!湊巧,琦琦願意收留牠,於是...他成了老五。

老五是公?是母?似乎我們家並不在乎...他先住在之前寵物鼠留下的舊籠子,碩大的身軀連翻身都難,後來應該也是住煩了,他開始越獄。每天上班前將牠關籠子,下班卻必須在車庫裡到處找老鼠...這衍生出怕牠咬壞了塞滿地下室的畫框與畫布,也唯恐有一天一個不留神,胖老鼠變成扁老鼠。於是小籠子被不鏽鋼的大鐵籠取代,後來牠也認同那只籠子,放開牠到處爬,爬累了還會自己鑽進去。
剛開始,為了填飽牠的肚子讓人傷透腦筋,先上網學會買飼料餵;後來飼料斷炊,發覺他更喜歡冰箱裡的空心菜、地瓜葉...於是,我們漸漸以牠最愛的地瓜葉命名,這隻「地瓜葉鼠」。
漸漸越來越了解牠的食性,偶爾在青菜青黃不接之際,番石榴、蘋果...一一上場...牠愛蘋果更甚於番石榴。漸漸牠開始挑嘴,空心菜、地瓜葉的莖部吃了,光挑嫩葉。有了蘋果就棄番石榴於不顧。高價買來的飼料,一盆又一盆地留著。
最後,牠改掉趴在籠子上高聲迎接主人的習慣,慵懶地躺在食物堆中...稍稍伸展越來越元的肚子。

最近...我們想到寵物店販賣乾牧草,也想到處處可見的芒草...養牛人家不都大把大把鴿回家餵牛嗎?我們也剪了幾枝回家讓牠是吃。割人的芒草一進籠子,竟然引起地瓜葉的騷動,棄牠慣常最愛的地瓜葉於不顧,也不怕會議的葉緣,「喀嚓!喀嚓!」一路撕咬...這又讓我想到河對岸茂密的象草...這種草不就是引進來當牧草用的嗎?趁著下班剪幾枝,才在籠子外晃,地瓜葉竟也棄地瓜葉、飼料不顧,前腳趴到鐵籠子乞食。
幾天了,今天索性剪一堆撲滿籠子底部...牠開始沒規矩地躺在食物上努力進食。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我發誓:我絕對不知道牠從哪裡來的!電話裡接獲報告:說家裡地下室有條死蛇,粗約大拇指寬,長盈尺,長得有點像斑馬。死態新鮮,似乎往生沒多久。已經被移到車道上,帶我回家驗明正身。掛上電話...我頭皮發麻!怎麼會?我家離社區門口少說也有五、六十公尺,車道下水道也都蓋上鐵網,怎麼會有拇指寬的「斑馬蛇」出現。難不成...小雨傘就掛在我車子下面偷渡入境...那...就更毛骨悚然了!車底下還有嗎?不會吧!我已經許久未到荒郊野外,而且車子才剛僅保養廠三天...莫非修車技師怪我太「機車」?回到家,真的是雨傘節,豈止盈尺,彎來盤去應該有兩尺多長...這在「雨家」算「大人」了。牠盤在蟑螂屋裡,而蟑螂屋裡有一層黏蟑螂的強力膠,膠上除了蟑螂,還有一隻肥碩的石龍子。我揣摩一下現場:這雨傘節因近日社區全面噴灑除草劑而無食物可吃,恰與胖石龍子狹路相逢,於是一路緊追不捨。石龍子發現我家鐵門下有磁磚隙縫,於是躲進來,情急之下見蟑螂屋可躲藏,本能地鑽進去。但肥胖的身軀再加上被膠黏住前腳而開始掙扎,行蹤暴露,被隨後追進來的雨傘節發現。雨傘節見獵心喜,一頭也跟著鑽進蟑螂屋準備大快朵頤,結果也被黏住。牠開始翻騰掙扎,但...身體哪個部位碰到黏膠就被黏住哪個部位,終於全身動彈不得,最後...一命嗚呼。看來,除了鳥餵食亡,蛇也會為食而亡...只是,拜託...別死在我家的車庫裡,讓人雞皮疙瘩掉滿地!(以下...圖片血腥...不喜勿入)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8) 人氣()

  • Jul 25 Mon 2011 18:00
  • 掠龜

博物館的水生植物池,除了夜鷺精采演出之外,吳郭魚也「搏命」演出。此外...應該是被放生的紅耳龜也會大膽地靠近池岸邊覓食。入夜後,小烏龜「初生之龜不畏人」,爬到水草上...。紅耳龜又稱「巴西龜」,其實牠來自美國,而非南美洲。在台灣入侵外來種名列前矛,似乎水池裡有烏龜就都少不了牠。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6) 人氣()

有沒有發現什麼異狀?沒錯!就在最前面的樹幹上。如果沒有看見,看給你一點提示「在樹幹折斷的痕跡上」。如果你沒有看見,代表你的眼睛是正常的;如果你看見了,那你應該觀察力敏銳,就跟營造廠的老闆一樣。

折騰近年的操場終於要動工了,天公很作美,連日豪雨之後難得放晴,也趁著這個半天燒香拜拜、祈求施工順利。燒完香,大夥兒就在樹前聊了許久,進辦公室沒多久,留下來燒紙錢的老闆就跑過來嚷嚷「樹上有蛇」。我ㄧ聽,拿了夾子、垃圾桶與拉鐵門的鉤子就往操場走,臨出門還沒忘記抓桌上的相機。
蛇,應該被連日豪雨的積水給趕上樹的吧!校園裡真的「生態豐富」,除了樹上的鳥、溝裡的老鼠、蟾蜍...原來生態系頂層的蛇從來也沒缺席過,而且一年來這是第二條將近一公尺長的大蛇。
當然,先依照角度拍幾張「蛇窩」,深吸一口氣,用鐵門勾就將蛇往外勾,牠第一反應就往樹梢竄上去,而我手中鉤子一拉,硬生生地趁他尚未盤住樹幹就將之扯落地面。蛇落地之後拼命扭動身體要往灌木叢鑽去,牠一點也沒有浪費時間考慮,看來這是一條熟悉校園地形的「在地蛇」。牠死命鑽,我拼命想勾住牠,又要顧著肩上的相機,人、蛇僵在那兒你逃我勾,一點進展也沒有。在一旁的的老闆終於忍不住,抓起短夾子出手幫忙,但蛇顯然比夾子長,雖然夾住中段,但牠輕易地可以迴身威脅絆住牠的老闆。蛇的力氣實在驚人,即便是已經蛇尾垂進垃圾桶,牠還是能伸長前半身往外竄。
好不容易讓蛇跌入垃圾桶,一時牠也不肯就範,我只好拿著鉤子守住,牠不甘示弱地示威,而我就以鉤子頭相待。一邊時時注意得將牠推回桶底,另方面趕緊呼叫學生去找個垃圾桶蓋子來。我實在也怕牠當我提起桶子時往上竄往我的手臂;當然更怕沒控制好,牠會在眾目睽睽下鑽進水溝、洞穴裡...那,在一旁玩網球的小朋友肯定有了精采的晚餐話題了。蓋好蓋子,放在走廊上,免得牠趁人不注意溜出來,至少溜出來可以往戶外逃,而不是鑽進辦公桌底下,萬一是這樣...那真的是噩夢一場。順手還拿起磚塊壓著...






這是條臭青公母蛇,臭青公一般可達兩公尺以上,但牠約一公尺,所以應該不是年紀太大。關在桶子裡,牠發出濃重的腥味,又趁著我們商討處理方法之際,牠竟然在桶子裡生出兩顆蛋,只不過剝開蛋殼,殼內空心,蛋殼有還怪異的螺旋結構。書上說臭青公兇猛,我想所言不差,因為當我捕捉的過程中,牠不斷地張開利齒反擊,而且剛捉進桶子,還會急速地抖動尾部,讓我想起響尾蛇而倒抽一口氣。
同仁們撿到小動物喜歡拿來與我「分享」,竟然有人悠悠地問:「你要不要養?」我自詡:愛心還沒博愛到如此地步。當然,也不能「縱蛇歸樹」,畢竟校園裡一且以安全為重,閃失不得。用磚塊壓住桶蓋一夜之後,工友先生拿到離學校一段路的圳溝裡丟,圳溝水並不滿,偶爾也有點雜草堆,雖然沒有校園清幽舒適,但至少在那裡人蛇之間可以相安無事。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4) 人氣()

常買魚的人都知道,看見混濁的眼神就知道漁獲不新鮮,因此這蛇頭的眼神也透露出「牠是條死蛇」的秘密。在大雪山保安宮前的柏油路上橫屍,接近尾部有處破綻,應該才被車子輾過。在旅遊經驗中,只要遇見蛇,那地方就保證好玩,可惜今天遇見的是死蛇,若是活的,那圍著驚慌失措的高砂蛇鐵定又是難忘的旅遊經驗。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

聽說前一天已經發現兔子與天竺鼠了,到底為什麼牠們會出現在操場上至今還是謎團。脫逃?還是惡意棄養?但棄養者也太誇張且不動大腦,學校只有草地,絕非天竺鼠、兔子可以安身之處。唯一的優點就在於小朋友多,總是會有小孩子將惹人憐愛的小動物帶回家。但萬一沒有人認養,那兔子、天竺鼠該如何面對野貓、野狗呢?而且,雖然小朋友撿到小狗、小貓時有所聞,但如果有一天小孩子放學回家説在學校撿到兔子、天竺鼠收養,不知道你做何感想?

昨天早上,在操場掃地的小朋友又跑來說「操場上有老鼠」。直覺認為是野鼠被人毒殺,天亮後沒有體力躲回巢穴。結果...遠遠就看見花斑...怎麼又出現天竺鼠?天竺鼠不怕人,貪心地啃食野草,只有發現我下定決心要將牠捉進水桶才勉強逃竄幾步。手到擒來的天竺鼠被關在僅容迴身的水桶,卻不攀、不爬、不逃竄。直到辦公室的鐵窗外趴滿聞訊而來的孩子,我這才想...都是天竺鼠,害得我們成了獸欄裡的動物了。趕緊推來蝴蝶的展示箱,罰肆意亂闖的天竺鼠在走廊上「罰站」...直到下午,怎麼籠子裡、籠子外、整個走廊都是雜草...,看來,多放幾天,工友先生就可以省去割草的氣力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0) 人氣()

呂家頂瓦厝除了狗群之外,還養了一隻大火雞與小豬。印象中,火雞與鵝都屬於有個性的家禽,一個不合,追得客人哇哇叫。不過,呂家這隻火雞除了點綴古厝,在老厝照片中多一點「人氣」外,要論缺點,也只有「冷漠」不愛搭理人吧。而另外四隻小豬就親切多了,不管拿著食物或者像機接近,牠們都揚起豬鼻子配合演出。「家」這個字,不就是屋頂下有「豬」嗎?有了四隻豬,不僅告訴我們這是古蹟,也告訴我們這是個「家」。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

這是一隻鼴鼠,牠的腳已經因為生活在地底而進化成大型且易於挖土的模樣,眼睛也因為在地底生活而退化。有人說台灣的鼴鼠有兩種:台灣鼴鼠與台灣高山鼴鼠,但當初鹿野忠雄發現台灣高山鼴鼠的時候並沒有留下標本,所以同屬裡就僅有台灣鼴鼠。我在梅峰白楊步道的盡頭看見牠們,一大一小,都已經壽終正寢,所以沒辦法逼問牠究竟是台灣鼴鼠?還是台灣高山鼴鼠?本來要趴下去拍牠,但解說員比較勇敢,徒手撿起僵硬的鼴鼠。不知道牠們為什麼死亡?解說員說梅峰不施藥殺任何動物,即使這動物是有害農作物的。也許,牠們因為山區大雨被逼出地表,因而凍死...或說「曬太陽曬死」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5) 人氣()

  • Aug 17 Tue 2010 21:20
  • 蚰蜒

第一次見到蚰蜒是十年前,九二一大地震剛剛結束,而我搬到現在的住處時,在車庫角落裡發現這奇怪的生物。蚰蜒(一ㄡˊㄧㄢˊ)與蜈蚣是近親,同屬節肢動物門。先別因為我舉了蜈蚣當例子而嫌惡,其實昆蟲、甲殼類也都屬於節肢動物,說白話一點,大家愛吃的蝦子、螃蟹,一樣討厭的六足昆蟲、蜘蛛都屬於節肢動物。蚰蜒有毒,與蜈蚣一樣,牠們都以毒牙來獵補食物,只是毒對人類來說尚不足以構成威脅,紅腫、搔癢...而已。

蚰蜒是種有趣的動物,卵生,剛孵化時是四對步足,然後每次蛻皮就獲得一雙新腳,所以照片裡這隻蚰蜒應該蛻過約12次皮了。牠來自地中海,但顯然已經在世界各地落地生根了。有人說「蚰蜒是少見的生物」,這大概是因為說的人很少夜間在野外鬼混吧,蚰蜒除了在家中陰暗潮濕的地方容易發現之外,森林底層也不難發現牠們,七月份在烏石坑護管所旁邊的林子見得最多的生物應該就是蚰蜒,樹幹、石頭上,一個晚上看見不下十隻,只是牠們似乎也很脆弱,用盒子關起來,只消一個晚上的時間就乾硬死亡。所以,有人把牠當成寵物買賣,應該是必須定期噴水保持環境潮濕,不過在台中地區我還沒見過寵物店賣過,這樣也好,至少少了人為濫捕,牠也能好好的存在。

蚰蜒雖然長相怪異,甚至可說醜陋,但他喜歡以蜘蛛、蟑螂、白蟻、蠹蟲為食,基本上也稱得算「益蟲」。就像家裡的白額高腳蛛喜歡捕食蟑螂,見到的時候你就要考慮:究竟是蟑螂討厭?還是蜘蛛討厭?如果你留得白額高腳蛛、蚰蜒在家裡,等他將蟑螂捕食完了,牠自然會遷徙到外面有蟑螂的地方。但如果你將蚰蜒、蜘蛛都消滅了,那...蟑螂、白蟻就留在家中陰暗角落安安心心的繁衍子孫直到「千秋萬世」了。

這隻蚰蜒是在卓蘭山區發現的,與發現台灣鈍頭蛇的地方只相差兩公尺,幸好我看見蚰蜒的時候並沒有太興奮地衝入蕁蔴叢裡,那恐怕就必須再兩者之間擇一閃躲了。家、烏石坑、卓蘭...那可見蚰蜒是不常見但分布廣泛的「益蟲」,下次遇見牠...在家裡...記得又多了一種「帚下留蟲」的生物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貼了牠的照片,大概又要嚇到人,先說聲抱歉啦!夜間觀察,最害怕的是蛇,怕在落葉堆裡沒看見,怕暗完快門抬起頭才與他四目相接。所以,遇見再有趣的題材,要踏出那一步前,會用手電筒再三確認,腳邊的草堆是否有異狀?頭上的枝條是否有不尋常的花紋?

這條台灣鈍頭蛇就在再三確認時,在一隻竹節蟲上方的蕁麻裡穿行。看見燈光,他當然很緊張,沿著蕁蔴枝條閃閃躲躲,趕緊要躲回黑暗之中。台灣鈍頭蛇是好脾氣先生,不攻擊、不咬人,以蝸牛為食。在發現這條蛇之前,烏漆抹黑的農路上就爬滿非洲大蝸牛,拍照取景前後挪動位置,一不小心就聽見碎裂聲音,腳底下很容易踩破蝸牛殼,讓他一命嗚呼,黏糊糊地視覺感受不是很舒服。

台灣鈍頭蛇為台灣特有種,無毒,最大約長70公分,今天遇見的個體應該也有5、60公分,算是成蛇了吧。我總是覺得夜間觀察如果可以見到蛇類,那就算「出大菜」,值得一群人團團圍繞「Say hello」老半天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實在不是我愛貼些令人作噁的東西,而是...命中注定啊!那天在東豐腳踏車道遇見笄渦蟲之後,逛書局時又發現向高世老師再大自然雜誌發表了一篇「渦蟲印象」,冥冥中自有定數,向老師把水生、陸生的渦蟲通通概述一遍,在缺乏文獻的領域裡讓我如獲至寶。結果,看書後的第二天,我利用下班後整理走廊上被屋簷滴水挖得亂七八糟的仙人掌,在陶盆下面竟然又發現「兩坨」渦蟲。發現當下只覺得特別「大坨」,用鎳子(我還沒大膽到徒手)挑起來,這不就是向老師文章裡所說的三線巨渦蟲...會吞噬蚯蚓的那一種。

把牠挑到明亮處拍照,不小心還把他肚皮下的「咽」給翻出來,他就是用這白白一層將蚯蚓消化吸收。越是研究這些奇奇怪怪的東西越發現:原來西方人可以拍出怪異的外星生物,其實很多點子都來自於自然界的小生物,只是我們都太不注意觀察,所以才會對科幻電影裡生物大驚小怪,驚奇外國人的想像力了。

向老師在文章裡特別澄清:具環境指標作用的是「水棲渦蟲」,陸棲渦蟲雖也叫渦蟲,卻是油蔴菜子命,不挑地點、不挑環境。這隻...像文章裡所述暫稱的「三線巨渦蟲」,但我怎麼看他身上都有五條線,背中線非常清楚;兩旁有粗但較模糊的兩條線,顏色較淡卻也不容忽視;在側面還有兩條與背中線相當的黑線...所以,我該叫牠「五線巨渦蟲」嗎?應該不是,且等等吧!也許改天我能搜集到更多資訊,我會回過頭來貼個「更正啟示」啦!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

別怪我盡是貼一些令人驚恐、噁心的照片,跟小朋友出門總是會去注意一些小東西,昆蟲記的作者李淳陽說過,短短數十公尺的小路可以花上幾個小時來行走、觀察,我很贊同,因為我們就是這樣。更何況,同一條路在不同季節,甚至是同一天裡不同的時間走過也會有不同的風景、新鮮感。好久一段時間沒有來東豐腳踏車道散步,租車店的老闆依然爽朗地打招呼,大雨過後的黃昏蚊子特別多,我們還是邊拍蚊子邊觀察...,甚至蹲在鐵皮圍籬玩「笄渦蟲」。

笄渦蟲,一看名字就知道這是渦蟲的一種,但他的體型容易讓人家誤認是「蚯蚓」。最常見的渦蟲應該是水族箱裡跟著水草到處「傳染」,一小段一小段白色的小蟲,如果放著不管,很快地在欣賞魚的時候就會發現渦蟲沿著玻璃到處爬。這渦蟲與笄渦蟲有親戚關係,只是笄渦蟲是陸生渦蟲。在東豐腳踏車到接近食水嵙溪鐵橋新建了石岡污水處理廠,印象中這鐵皮圍籬搭建了好多年,圍籬另一端不時傳來工程噪音,但我從未見過到底出現什麼建築物,唯一可以窺見是從鐵皮底下鑽過來、上面攀趴著的藤蔓,今天卻沿著圍籬蠕動的一大群笄渦蟲。

近看笄渦蟲,發覺這真是美麗的生物,清晰的背中線,造型特殊如鋤頭的頭部,在閃燈與鏡頭下還晶瑩地反光。拿著隨身攜帶的夾子想要將他移到適合的地方拍照,稍稍出力渦蟲竟然被夾斷了,而且神奇地兩段分別蠕動,前段由頭帶著繼續徐徐地往前爬行;後段以斷處為頭,像電影裡戲謔的鬼魅般,少了頭,身體沒事般地往另一個方向自行逃生去了。我聽說過蚯蚓有再生能力,所以種花時不小心拿鏟子鏟斷蚯蚓,會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到別的花盆去。因為蚯蚓被鏟斷,會激烈地在地上扭轉、彈跳,雖然知道蚯蚓有再生能力,但雖然聽不見、還是可以看見它的痛楚。這渦蟲的反應如此無動於衷,竟讓我興起好奇,如果多夾一次,成了三段的渦蟲會怎麼反應?我挑中另一條笄渦蟲,輕輕夾了兩次,果然斷成三截,有趣的是頭尾兩截立刻朝向不同方向離去,中斷則在原地蠕動,不一會兒,接近前段那端整合成頭,朝向第三方慢慢地開始離去。也許,你也會立刻想到:那四段了?我不否認,當下我也是這麼想的,不過「再生」總有個極限吧,萬一我這麼切下去,真的「玩出蟲命」,那豈不是罪過大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

自從上回發生「拉斷蛇」事件之後,我對教室後面的走道一直充滿想像,也許入夜之後,學校所有的「寄宿生」會通通聚集此地,進行一場較量。其實,這裡有蛇對我來說一點也不意外,因為學校的下水道與外面相通,蛇因為追逐獵物,如老鼠之類的小洞而闖入機會頗高。校園裡一直就有鼠患,進來的什當然不願意離開這一片樂土,尤其附近的荒地逐漸被開發成水泥叢林,躲藏的地方越來越少,儼然生態孤島的校園不諦是最理想的棲息之地。更何況,入春之後,教室前後的大樹上結滿鳥巢,每棵樹少說也有三、五個鳥巢,清晨、黃昏...當校園安靜無聲的時候,最聒噪的就是這些大樹上餵也餵不飽的黃喙小鳥了。總務處事後說,一個星期之前就有早起運動的民眾反映「有蛇從大樹上下來」。但他們卻沒有善盡義務,警告辦公室就在大樹下的我們。

一個在平凡不過的下課時間,小朋友慌慌張張地攔住我:「老師!後面有蛇!」我抓起網子、夾子就往外跑,校園遇見蛇不是第一次,除了在花圃裡僵持到最後被拉斷的那一條蛇,在之前我曾經在辦公室外面的走廊逮過茶斑蛇與黑眉錦蛇,但都只是小指粗的小蛇。花圃裡拉斷的那條稍大,因為捕捉的同事稍有遲疑,讓蛇鑽了一半身軀進洞裡,應該是逆鱗卡住了,為了不讓他兔脫多遇了一點力氣,結果只逮到「蛇尾」。所以,我特別加快動作,免得蛇不知道往那兒鑽,如果小朋友發現蛇,又失去蹤影沒逮著,那...小朋友的疑慮、家長的壓力將遠遠超過蛇本身所造成的危害。

這條蛇選的位置好,就在坡坎遷就大樹而轉彎處,泥土因為長時間雨水滲透而與混凝土產生裂縫,又正巧在春不老綠籬下方,若不是親眼見她往裡鑽,應該沒人會發現這裡有個「蛇窩」。我小心翼翼地順著同事指的方向看下去,蛇沒有昂首吐信對抗我,牠早被嚇得鑽到裂縫下方,不過隱約可以看見牠捲曲好幾彎後兩小節兩指寬的身軀。我度量一下,手中的夾子不過1.5尺長,在矮籬密生的角落實在也難以施力,萬一牠長過夾子且反噬,我沒把握有第二次的機會再圍困住牠。旁邊有一班五年級正在上課,老師、孩子都將注意力拋過來,萬一我眼睜之看著蛇逃之夭夭,丟臉事小,謠言四起釀成「政治事件」使人心惶惶...可就不妙。當下,立刻轉頭出聲請同事連絡消防隊,這...需要「專業能力」。

20分鐘後,紅色的休旅車出現在校門,按照指揮停到大樓前面來。三個年輕的消防隊員下車,其中一個手上還包著繃帶,該不會是被蛇咬傷的吧?他們先開後車廂開始準備傢伙...一支長夾子、一只大鐵籠,果真是專業,那夾子一看就一副「蛇見愁」的模樣。他們話不多,多半時間都在彼此聊著,我趕緊在前面引領...還沒到,老師和學生就隔著鐵窗說:「逃到操場了!」好傢伙,這蛇聰明地趁隙變換位置,莫非他受過潛行訓練,知道在敵人疏忽時要故佈疑陣。這下子,範圍更寬廣了,地形更複雜,有大樹、龍柏、朱槿、黃葉金露...高的高、密生的密生,不是不好施展功夫,是「連對象都消失了」。


五個大男人就趴在地上找,唯恐錯過、又怕驚擾,更害怕一不留神一腳踩中落葉堆中的蛇,或者怕被樹上跌落的蛇砸中,每一步都小心翼翼。
忽然,其中一位消防隊員高呼:「在這裡!」真還是「薑是老的辣」...只是,這方向恰恰相反,那裏是操場,牠更靠近教室了,莫非她也懂得欺敵?蛇,躲進走道另一端的樹蘭底下,樹蘭又密又矮。蛇沿著短牆逃竄,牆的另一端是水溝,牠應該是想循著原路逃走。消防隊員趴在地上,就跟著蛇逃的方向一路跟著爬過去,另外兩位則採包抄的方式堵住去路。忽然隔著鐵窗觀戰的老師又喊:「爬進水溝裡了!」站起來一看,果然一條長約一公尺的長蟲彎彎曲曲一路滑去,牠往遠處的陰溝逃,還不時抬頭想找看看半路上有什麼好地方躲藏。說時遲、那時快,消防隊員抄起夾子就往蛇脖子夾去,那蛇被夾之後翻扭身軀,無奈那夾子精良且專業,緊緊地箝住。我趕緊搶上前猛拍,希望將那電光火石的片刻記錄下來...。



消防隊員默契十足,另一位立刻遞過鐵籠,翻開鐵蓋熟練地將長蟲塞進籠子裡,掀蓋關蓋的瞬間,我還瞄到籠子裡另一道一般大小的花色,也在裡面蠕動。
這次抓到的是條稍大的錦蛇,可惜,如果他不是跑進一向注重學生安全的校園,留著牠到可以抑制老鼠、蟾蜍無限制的繁殖擴張。無奈,牠為了貪圖大樹上的鳥蛋與小鳥而暴露行蹤,即將被逼離鄉背景了。
這三位隊員提起籠子、扛起夾子就往車上走去,又開始聊著他們自己的話題...有點酷,連我們道謝都沒什麼反應...是習以為常嗎?但「抓蛇」,尤其這麼大的蛇,對我們來說在平淡的生活又多了一則趣談。無論如何,還是感謝消防隊...又再一次成功扮演「人民保母」的腳色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