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咖啡地圖 (8)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這天重新認識不少平素容易忽略的事物,從停車場漫步過來,遇見這支公車站牌,原來除了三豐路至圓環路這一帶叫圳寮之外,這裡也叫做「圳寮口」。這裡新近開了家咖啡店,叫「Toyohara」,好奇地搜尋一下這日文...原來,他意指「豐原」。從小到大習慣「豐原」這個詞,總覺得鄉土,也才發現...「豐原」的東洋味,從庫頁島日治時期的首府;到北海道、關東、沖繩...都有同名之處。以此為店名,想必店主既懷古又熱愛家鄉。


一進門,矮櫃台後笑臉盈盈的老闆娘一邊招呼、一邊煮咖啡,往裡是百年老屋的格局,座位不多,想窩在好位子上應該是需要一點幸運。


遞上來的 MENU ,當然咖啡名稱大同小異,不同的是莊園、年分、烘豆、煮功吧!只是,好奇 MENU 上的是手沖的價錢,那天老闆娘用只藍瓶子的手沖杯沖咖啡...我的被束之高閣了,因為我習慣賽風壺的口感。若是點手沖冰的加10元,冰滴加120元,這我可以理解...但選擇虹吸式沖煮要加30元,有點小訝異,我想下次再來就來試試看有什麼不同?






咖啡以玻璃瓶裝與杯子一齊用木盤子端上桌,杯子裡有條魚...讓我不住地想起「杯底嘸湯飼金魚那首歌」,哼著哼著動心起念...撒ㄎㄟ呢?


按理說,喝黑咖啡必須保持味道的純一,就像喝好茶不配茶食一般。這天破例,點了冰淇淋鬆餅,因為覬覦鬆餅上那球冰淇淋。


捨不得喝完的咖啡可以外帶,印著店徽的土黃色紙杯...充滿文藝與東洋風味,看得出老闆娘的用心。

豐原近幾年來出現幾家不錯的咖啡店...我是說,排除賣餐、連鎖的...似乎都值得流連。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其實,泡咖啡店...有時候是為了隱藏自己。但一家店去久了很容易被當奧客或熟客認出來。這家店卻是30年前的因子,剛造訪第二次就被清楚地被連名帶姓叫出來。

喜歡上這家店,喜歡她落地窗前的熊本部長,與我在成田機場第三航廈抱回來的一模一樣...,只是店裡的千真萬確來自熊本縣。
喜歡上這家店,喜歡門前無人停車,巷子外卻容易停車。
喜歡上這家店,喜歡落地窗前的樟樹林,油綠卻單純。
喜歡上這家店,喜歡巷子的鐵絲網,清爽卻爬滿紫色的槭葉牽牛花。




牆上一幅世界地圖,是老闆娘委託科技大學的孩子畫的...以巨大的藍白拖作為台灣代表;自由女神舉著火焰般的冰淇淋;再加上客人從海外異鄉寄回來的明信片...。
牆上、座位上四處隱藏著布偶,國外來的、夜市夾來的...果然幸福療癒。


我點了一杯耶加雪夫...除了咖啡,我還想感覺煮咖啡的哲學...。端來瓷杯咖啡,再加上小玻璃杯的冰咖啡,還有幾條土黃色的魚餅乾。果然是好滋味...。

 

 

老闆娘稱讚我在平日來...享受幸福的小小幽靜...為了享受...我想我會再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讀到一句話...說履行對某些人而言,只是把生活複製到異鄉而已。我反覆思索,是不是就是我...朋友都說東京...很好買。但我卻一直是看看就好,不是買不下手,只是...老是會先想:買這個回去做什麼?所以,逛了好多觀光小街、文具、畫材行...還是兩手空空的出了門。

唯有這裡...清澄白河與南青山的藍瓶子讓我有意猶未盡的感覺。

藍瓶子來自美國舊金山,由創辦人詹姆斯‧費曼於奧克蘭的小盆栽棚中創立,販售自家烘焙的咖啡豆起家。他認為:豆子烘焙後有9天的的賞味期,味道隨著時間越來越醇厚、複雜...之後,氧化...變得乏味、不新鮮。這一點,與我在臺灣所熟知,咖啡烘焙完宜先放置7天,待風味穩定之後開始沖煮的觀念背道而馳。不過,咖啡就像茶道一樣,是生活也是信仰,各家各派說法不同...姑且聽之。

為了藍瓶子,我跨越隅田川,從池袋搭山手線,在神田轉銀座線,再由三越前搭半藏門線抵達清澄白河。相較於川西,清澄白河算是寧靜的住宅區...跟隨導航,安步當車穿越清澄白河尋找。其實,藍瓶子只是個目標,走在路上無處不驚喜...爬滿屋子的朝顏、大片的墓園...搖晃著發出濃濃香煙搖籃的送葬人群...讓我一度以為導航把我帶上錯誤的方向...最後,卻證明,藍瓶子真的就坐落在這樣的地方。

傳說中親切而英語流利的保全大哥在門口招呼客人,提供各式各樣的解說服務...還包括我們要求推薦午餐餐廳。
午間,藍瓶子裡已經座無虛席,但比起稍後過了午餐用餐時間的盛況...利用午餐時間來,會有較佳的品質。

藍瓶子提供簡單的烘焙輕食及咖啡。我習慣單品黑咖啡,沒有過多的元素,喝咖啡會像品茗一樣清爽。其實,黃色的大看板寫的文字並不是每個都能正確解讀,事前做過功課...所以點了單品。留在東京的這一段時間,藍瓶子提供的單品咖啡就只有盧旺達,與我在臺灣常去的咖啡店動輒數十種咖啡可供挑選,算是更加傲氣。

在藍瓶子,無論清澄白河、南青山,咖啡一律手沖。35公克的咖啡粉以85至96度C的熱水萃取...一次一杯。沖泡出盧旺達咖啡的香醇...唯一遺憾的,他們用紙杯、塑膠杯裝成熱、冰咖啡...。
店裡面客人來來去去,不似我們習慣泡在咖啡店裡閒聊、看人...,很快地就在找到空的高腳凳子歇腳,再過幾分鐘可以不斷地換位子、換風景、換角度...一夥人換到鄰近。






在東京這幾天,我一共造訪藍瓶子三次,第一次是在清澄白河,第二、三次則是鄰近明治神宮的南青山。清澄白河店建築物量體巨大,前半段是賣場,後半段則堆放咖啡豆,並且供作咖啡烘焙空間,不時也有工作人員在裡面備貨,只是這地方屬於工作區間,顧客是不得進入的。
喝完咖啡,捨不得離開...待在咖啡店外的街道上拍照...發現這裡其實離晴空塔並不遠...。來東京之前,光在地圖上審視,我發現我把東京想像得過分巨大了...。





南青山店...在山手線的原宿站下車後,沿著表參道走到盡頭,從山陽堂對面的小巷子近來,就在巷子口左邊的二樓,門口黃底的藍瓶子應該就是最顯眼的標誌,別聊天聊過了頭自然就可以找到。爬上垂柳夾道的階梯,透明玻璃門裡透出濃郁的咖啡香氣...。
南青山店別於清澄白河店咖啡工廠的粗獷,有咖啡店的細緻文化,落地窗外青綠的夏季東京...讓人希望這是一家沒沒無聞的小店。
南青山店裝盛咖啡用玻璃杯...挽救了那一點點小失望。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斯比亞咖啡已經由圓環路旁搬到豐原大道上,雖然地點偏僻了,不過停車也變方便了。只是,忠誠的客源少了,所以晚間7點打烊,不做晚餐生意。

這個假日的斯比亞客人意外的多,店員告訴後面進來的客人,點完餐至少必須等上40分鐘。其實,自從智慧型手機問世與4G網路普及,等餐早已經不是令人不耐之事了,智慧型手機可謂是餐飲業的恩物。

但,我沒有拿出手機...反而拿出我的自動鉛筆與夾板...,還是覺得店員出餐的速度可以再慢一點。

斯比亞咖啡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一片登革熱的嗡嗡聲中要到台南需要一點勇氣,到了台南要決定留宿不留宿更是舉棋難定。尤其傾盆大雨之中在路邊查看 FB ,竟然又有登革熱病例分布圖出現...更令人七上八下。只是,這幾天已經是暑假尾巴上最後的幾根毫毛...就賭賭看,如果因此染上登革熱,就當作老天賜予的意外假期。

說實話...在台南中西區的街頭遊走並沒遇見蚊子,可能是因為牠們也躲雨去了。幸好,落腳的旅店還算舒適,消夜、點心不一而足;雖然窗景被右鄰的高牆擋住...不過,MOD電視正巧彌補遺憾。

一直沒有停的雨,在小偉與我在大廳用完消夜後終於暫歇...為了彌補白天的遺憾,父子倆決定夜遊...出了門,原來我們就落腳台灣文學館附近。從民權路轉公園路...過了孔廟,找草祭...卻意外在黝黑的騎樓下發現超夯的窄門咖啡。

 

 

將近午夜,窄門咖啡依舊燈火通明,但與一對情侶錯身進到店裡,裡頭只剩下一桌三位先生正高談闊論。還是照店規:站在櫃台邊等帶位。

雖然剛消夜過,但窄門邊寫著:消費,才可入內拍照。因此,點了檸檬汁,與小偉挑了臨公園路與孔廟相對的窗邊坐下...白天的雨讓晚風涼徐。不知要太多的交談,靜靜地邊聽鄰桌抱怨現代年輕人的就業觀邊按下快門。

下一次...我應該也會挑這個時間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錦州店是我們遊歷 George House 咖啡王國的最後一塊拼圖,尤其當多次造訪永康店後,錦州店越發神秘且吸引人。印象中,每位 George House 員工形容錦州店都說:一定要去看看...就在行天宮附近。

當我為了尋覓停車場而在錦州街附近多繞了幾圈,我覺得應該修正成「錦州店就在行天宮旁邊」,不知道老闆尋覓展店地點的時候是否刻意,都要將店開在「大廟」附近...像台南店也是緊挨著赤崁樓。
走在錦州街,大概不會想到要找到這家咖啡店還得再轉個彎進那條看似無尾巷的小路。招牌小、又拿一樓高的雞蛋花與姑婆芋遮掩,事實上需要蒐集正確的地理資訊,否則容易錯過。走進店裡,那兩叢綠卻又將店裡綠得令人不由得放鬆。








這天,店裡就店長 May 一個人,所以她中午外出用餐的時候會鎖上店門。幸好...我們來是時候,她還沒有離開。May 曾經被輪派到台中店,那段時間與她熟得可以封我為「奧客」,所以也算是「他鄉遇故知」。
我穿著 George House 員工假日必穿的黑色 POLO 衫,賊賊地告訴她...可以先去用餐,我頂著先...想趁她外出過過咖啡店店長的癮,可惜...很容易地被識破了。

那天,就在熟悉的咖啡香中,倚著有姑婆芋的圓桌度過「有台北的下午」...。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在陌生的城市裡旅行,累了,也只好找個生份的點落腳。

由七股一路在艷陽下,地貌、人文感覺迥然不同,卻也被晒得希望找地方休息。從四草一路飄搖進台南,有種由海上來的錯覺,漁塭、溪床緊接著高樓,似乎看見電影裡翻版的海港都會。
George House 台南店是少數預先設定的停留點...平日出入台中店,閒聊間店員們總會描述 George House 各地的據點...宜蘭、台北永康街、台中五權西一街、台南...還有即將展店的高雄。趁著難得的台南行,豈有不造訪之理。

George 展店的時候一定都考慮過...臺中選在美術館美食街附近,台南也巧妙地安排與赤崁樓若即若離的位置,剛去不清楚地理位置,沿著大馬路繞了街廓一圈才到赤崁樓;其實,店門口的赤崁東街就倚著赤崁樓。如果你有George House 的名片,上面竟然寫著「台南市赤崁東街巷內」,這讓我想起當年朋友操作 GPS 的笑話,當時我們正要前往台東的太平農場,也不知道是目的地太偏僻?還是內建的地圖資料太陽春,他竟然在產業道路上就顯示「您要找的目的地就在2分鐘範圍以內」然後就關機了,從此朋友間就流傳著「兒孫福衛星定位系統」的笑話。George House 台南店真的就在赤崁東街上,而赤崁東街與成功路交會呈丁字路口,需要一點點留心才能找到。

台南店是典型的咖啡館,兩層樓建築,隔著落地窗面對赤崁東街。可惜街道正在整修,預備挖除柏油、鋪上高壓磚,完工之後一定更添人文氣息,只是此時此刻就必須多一點想像。二樓緊鄰著鄰居的構樹,貼著大玻璃窗正在開花,俯瞰鄰居的後院,曬衣的竹竿上隨意掛幾棵石斛蘭,分株的狀況顯示這是強壯的植株,花期到了應該花團錦簇。
這裡有院子,比起台中店開門就是騎樓,似乎更大有可為。我想,秋高氣爽之後,或許可以把咖啡端到院子裡,享受一點露天咖啡與府城的人文風情。

不變的40種精品豆、相同的咖啡語言...還有從台中調過來的店長,讓我們得以陌生的城市找到熟悉的落腳處。不知道,下回該誰調到台北、甚至宜蘭...等我們再去當「遠遊的客人」。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遠還在臺中唸書的年代就聽過老樹咖啡,只是那時候並不懂咖啡的好滋味,也沒有閒錢品嚐動輒百元的飲品;出社會之後,也曾經在餐飲雜誌介紹臺中美食的序列中發現過「老樹咖啡」,暗暗下定決心要造訪,卻健忘地延宕下來。終於,畫會聚會選在民族路與平等街口的「老樹咖啡」。這也才恍然大悟,這幾年經常在這附近出入...市政資料館、州廳...朋友的畫室...那特殊的歐風平房外觀,竟然就是...「老樹咖啡」。

這幾年中區沒落,入夜之後並不熱鬧,連帶的下午時分要找個停車位也不難,不然州廳與市政資料館間的路邊也有大量的停車格。
老樹咖啡門前就有碩大的老榕樹,因此得名。老闆娘指著人行道的裂縫說:30年前來蓋咖啡館,榕樹就已成巨蔭,榕樹的根早伸過十字路口到了對街,甚至整座咖啡館可以說就健在盤根錯節的根系上方。堪稱名符其實的「老樹咖啡」。

推開已經不多見的喇叭鎖,一股咖啡香衝出來,彷彿門後會看見帶著圓帽子的男人倚在窗台上抽著雪茄,櫃檯後方蓄著翹鬍子的男人會著白色長圍裙微笑點頭。今天下午,咖啡店被一家族客人佔據,他們爽朗、快樂地高談闊論。老闆娘解釋他們是常客,每次家族聚會總愛到平等街的老店來;解釋原本已經為我們留妥位置,卻因為他們的家族聚會而移動,待會兒他們先走,會立刻再為我們補座位。

店裡的擺設看得出歲月,一張張實木繃皮的法式沙發椅,扶手都已經被磨去面漆,露出光滑的木料原色。客人圍著小圓桌啜飲咖啡,桌腳還是早期接榫的厚實木料。陳設舊了,卻舊得很有味道,連老闆娘遞上來冰涼的小毛巾與厚重木頭製成的MENU也應該只有這裡才留存著吧。
老闆娘與妹妹在櫃台後方用酒精燈與 Syphon 壺煮咖啡,木製櫃台只有在擺設 Syphon 壺的段落才用玻璃,讓客人可以看見熱水由玻璃球沸進上壺,再慢慢濾回玻璃球成一杯杯濃郁的咖啡。用 Syphon 煮咖啡不同於濾泡與摩卡壺,時間都被設計器具的人在設計成形時就限制住了。何時移去爐火全憑執 Syphon 煮咖啡的人自由心證,快一點...咖啡可能尚未萃取成熟;太慢...又唯恐無法保護咖啡豆原本的清亮;滋味如何,卻又必須在過與不及之間巧妙斟酌。也因此,各家有個家的說法,單純的咖啡店家、兼賣餐點的餐廳老闆、專售咖啡豆的連鎖店、自栩獨樹一格的貿易商...都自有一套咖啡哲學。手裡使 Syphon 萃取的時間也有顯著的差異,從水完全進入上壺即關火的,到水在上壺沸騰20秒至60秒不一而足。我偷偷地觀察老闆娘的 Syphon ,蓋上蓋子,還可以翻滾二到三分鐘,所以端上桌的咖啡十分濃郁、夠味。

鄰桌的家族聚會散去,整個咖啡店只剩下我們,高談闊論自由自在,偶爾老闆娘還會湊過來談起她的咖啡哲學。原來,她知道我家裡曾經用摩卡壺,特地把咖啡煮得濃,以便符合我們的口感。這與時下一般堅持自己的咖啡專業,教育客人的做法截然不同...咖啡裡嗅得出濃濃的台灣味。

店裡的陳設引得我不住按下快門,喀拉喀拉...一不小心才發現牆頭上貼著個「禁止攝影」。不過,既然老闆娘未曾阻止,那..就貪婪地攝取美的元素吧!
老樹咖啡每日僅從11點營業到下午5點,有點惋惜,這樣的店家如果能在夜裡營業,那燈光、氣氛必能吸引更多雅士。老闆娘卻說開店開累了,她還舉出近在咫尺的太陽堂林老闆當作例子,用「堅持」經營一家店,耗費心力,也許在巔峰時急流勇退,待在回憶裡總是最美。
過了打烊時間,老闆娘還送客送到店門外,與我們在門口留下合影。

老樹咖啡與我想像中的截然不同,沒有咖啡玄學,沒有輕漫音樂,只有洋溢著咖啡香與淡淡的臺中味。彷彿可以讓我抓住什麼,但...卻還在猶疑,我想,下一次,應該挑一個午後,就坐在角落,裝作陌生人,再細細地品味一次。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