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還在臺中唸書的年代就聽過老樹咖啡,只是那時候並不懂咖啡的好滋味,也沒有閒錢品嚐動輒百元的飲品;出社會之後,也曾經在餐飲雜誌介紹臺中美食的序列中發現過「老樹咖啡」,暗暗下定決心要造訪,卻健忘地延宕下來。終於,畫會聚會選在民族路與平等街口的「老樹咖啡」。這也才恍然大悟,這幾年經常在這附近出入...市政資料館、州廳...朋友的畫室...那特殊的歐風平房外觀,竟然就是...「老樹咖啡」。

這幾年中區沒落,入夜之後並不熱鬧,連帶的下午時分要找個停車位也不難,不然州廳與市政資料館間的路邊也有大量的停車格。
老樹咖啡門前就有碩大的老榕樹,因此得名。老闆娘指著人行道的裂縫說:30年前來蓋咖啡館,榕樹就已成巨蔭,榕樹的根早伸過十字路口到了對街,甚至整座咖啡館可以說就健在盤根錯節的根系上方。堪稱名符其實的「老樹咖啡」。

推開已經不多見的喇叭鎖,一股咖啡香衝出來,彷彿門後會看見帶著圓帽子的男人倚在窗台上抽著雪茄,櫃檯後方蓄著翹鬍子的男人會著白色長圍裙微笑點頭。今天下午,咖啡店被一家族客人佔據,他們爽朗、快樂地高談闊論。老闆娘解釋他們是常客,每次家族聚會總愛到平等街的老店來;解釋原本已經為我們留妥位置,卻因為他們的家族聚會而移動,待會兒他們先走,會立刻再為我們補座位。

店裡的擺設看得出歲月,一張張實木繃皮的法式沙發椅,扶手都已經被磨去面漆,露出光滑的木料原色。客人圍著小圓桌啜飲咖啡,桌腳還是早期接榫的厚實木料。陳設舊了,卻舊得很有味道,連老闆娘遞上來冰涼的小毛巾與厚重木頭製成的MENU也應該只有這裡才留存著吧。
老闆娘與妹妹在櫃台後方用酒精燈與 Syphon 壺煮咖啡,木製櫃台只有在擺設 Syphon 壺的段落才用玻璃,讓客人可以看見熱水由玻璃球沸進上壺,再慢慢濾回玻璃球成一杯杯濃郁的咖啡。用 Syphon 煮咖啡不同於濾泡與摩卡壺,時間都被設計器具的人在設計成形時就限制住了。何時移去爐火全憑執 Syphon 煮咖啡的人自由心證,快一點...咖啡可能尚未萃取成熟;太慢...又唯恐無法保護咖啡豆原本的清亮;滋味如何,卻又必須在過與不及之間巧妙斟酌。也因此,各家有個家的說法,單純的咖啡店家、兼賣餐點的餐廳老闆、專售咖啡豆的連鎖店、自栩獨樹一格的貿易商...都自有一套咖啡哲學。手裡使 Syphon 萃取的時間也有顯著的差異,從水完全進入上壺即關火的,到水在上壺沸騰20秒至60秒不一而足。我偷偷地觀察老闆娘的 Syphon ,蓋上蓋子,還可以翻滾二到三分鐘,所以端上桌的咖啡十分濃郁、夠味。

鄰桌的家族聚會散去,整個咖啡店只剩下我們,高談闊論自由自在,偶爾老闆娘還會湊過來談起她的咖啡哲學。原來,她知道我家裡曾經用摩卡壺,特地把咖啡煮得濃,以便符合我們的口感。這與時下一般堅持自己的咖啡專業,教育客人的做法截然不同...咖啡裡嗅得出濃濃的台灣味。

店裡的陳設引得我不住按下快門,喀拉喀拉...一不小心才發現牆頭上貼著個「禁止攝影」。不過,既然老闆娘未曾阻止,那..就貪婪地攝取美的元素吧!
老樹咖啡每日僅從11點營業到下午5點,有點惋惜,這樣的店家如果能在夜裡營業,那燈光、氣氛必能吸引更多雅士。老闆娘卻說開店開累了,她還舉出近在咫尺的太陽堂林老闆當作例子,用「堅持」經營一家店,耗費心力,也許在巔峰時急流勇退,待在回憶裡總是最美。
過了打烊時間,老闆娘還送客送到店門外,與我們在門口留下合影。

老樹咖啡與我想像中的截然不同,沒有咖啡玄學,沒有輕漫音樂,只有洋溢著咖啡香與淡淡的臺中味。彷彿可以讓我抓住什麼,但...卻還在猶疑,我想,下一次,應該挑一個午後,就坐在角落,裝作陌生人,再細細地品味一次。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