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鳥言鳥語 (97)
- Apr 21 Fri 2017 17:30
褐頭鷦鶯
- Apr 08 Wed 2015 19:56
家燕
- Apr 07 Tue 2015 09:54
遇見紫嘯鶇
假日的南庄街頭擠滿觀光客,用罷午餐之後猶異想天開想鑽進桂花巷散步,在巷子口卻被人群嚇得裹足,按人口密度來看,每平方公尺至少有十人,若是走進去看見的大概就只有前人的後腦勺。
走回停車場途中,發現南庄街上的鳥口也多。除了一般城市街道常見的鳥種,竟然還有紫嘯鶇這種出沒溪澗環境的鳥類。這隻紫嘯鶇嘴巴裡含滿了毛毛蟲,正與燕子嘰哩呱啦地沿街糾纏。紫嘯鶇不住地躲,還邊飛邊發出叫聲。
我放下背包,換了鏡頭,躡手躡腳想拍下這一幕。燕子發覺了我,先飛到一旁躲藏。而紫嘯鶇就在屋子邊的屋簷跳轉,一會兒飛到頂樓、一會兒又跳回低矮樓層。若不是天氣炎熱,我還真想站在街邊研究看看,為什麼他不回溪裡去,而硬是要躲在街上與燕子周旋。
- Sep 26 Fri 2014 21:20
極北柳鶯
我在輔導室...他們說這是生命教育的一環;我到了總務處...他們說這是校外異物入侵;現在我在學務處...這會兒又說是環境教育;有朝一日去了教務處,要辯駁這是什麼?退休了之後呢?
兩個學生匆匆忙忙跑到辦公室,氣急敗壞地說:「老師!有隻鳥撞到我們教室的玻璃,受傷了!」我正在與同事商談公事,所以沒先搭理他。但他站在一邊硬是不走,只好打斷與同事的談話,放下正要倒水的水杯,跟他說:「你先上去,我馬上就來。」在辦公室找個裝影印紙的紙箱,我想...上樓應該是面對一隻楚楚可憐霸著窗框的小鳥,氣喘吁吁,等我一靠近卻又立刻滿教室飛竄,直到又撞上玻璃掉下來。邊走心裡邊覺得奇怪,近幾年因為學生人手少,又顧慮安全,高處的窗戶玻璃早已經都不要求擦拭,怎麼還有笨鳥會撞上去,是不是要畫幾張「老鷹」貼上去呢?
還沒走到四樓,孩子們就迎面而來,居首的雙手小心翼翼地捧者一只塑膠袋。我伸手拉開袋口,匆匆瞄了一眼,看起來像綠繡眼,狀況還不錯...但,我著實沒把握。過去也曾經有類似的經驗,剛抓下來的小鳥看來還好,安安靜靜地蹲著,過了一會兒就回天乏術了。所以,我寧可小鳥是還會掙扎亂竄的。將箱子湊過去,讓孩子把袋子連鳥放進箱子裡;下樓途中,我試圖放開牠,但牠也只能飛個幾公尺就落到地面上喘息,對我的再次靠近毫無招架之力。
重新將牠放回我準備的紙箱,蓋上蓋子。如果他只是撞暈了頭,那他現在只是需要一個不受驚擾的休息空間;萬一,有所損傷...那恐怕箱子就是他聽天由命的地方,回到辦公室順手放到高高的雜物堆上。過了一節課,我都忘記他了...又叫了一個被班級老師叫來學務處的孩子站在他一旁,自顧自地忙著電腦螢幕上的公事。忽然聽見似乎孩子還在調皮,用頭頂著我的雜物玩...不時被他的聲音吸引,回過頭準備訓斥他。多回頭幾次,這時才察覺是雜務頂上的箱子正在發出怪聲,那孩子蟲般晃動也是因為紙箱平白無故發出「駭人的」聲響。我立刻停下工作,拿起紙箱走到走廊明亮處,我想...既然他可以發出足以嚇到學生的聲音,那他就已經回過神了。我掀開指蓋子,還沒來得及探頭看看箱底,他一溜煙地就飛到小葉欖仁高聳的樹梢上了。
在辦公室我拍了幾張牠的照片,在電腦上看,發現牠不是綠繡眼,眼上的眉線非常清晰,而且還有條過眼的黑線。翻翻圖鑑,上網花了一番功夫...原來,牠是柳鶯。而柳鶯屬的鳥種都極其類似,不容易分辨。尤其我又怕驚嚇到牠而犯了「隨便拍拍」的老毛病...更是增加辨識的困難。最後,決定...牠應該是「極北柳鶯」,因為牠頭上無冠紋;而有翼斑。
極北柳鶯是冬候鳥,在九月間由北方飛到台灣來度冬。經常在平地的林子裡與其他鳥種混生。這次飛進校園裡,讓學校的生態觀察又多添了物種。
- Jun 17 Tue 2014 20:04
樹鵲
樹鵲已經變成學校裡再普通不過的鳥種,每年固定於冬天來、夏天走,一整個家族喜歡窩在黑板木上唱歌,讓同事們抱怨連連...實在太吵,讓講台上的老師各個都必須扯開喉嚨來講課。
星期一,又是冗長的會議,開完一走下樓,發現川堂有一隻陌生、有趣的小鳥,不尋常地跳呀跳呀地穿過眼前。往前追想要看仔細,沒想柱子後面飛出另一隻鳥,那模樣非常孰悉..是樹鵲...前幾天才在想:這樹鵲安靜了,應該回山上去了吧?樹鵲飛到附近的樹枝上,那第一隻小鳥卻一點也不怕生,又蹦登蹦登地跳到我面前來,原來是隻小樹鵲,大體上羽色已經是樹鵲模樣,頭上還有些白色雜毛,尾羽還沒長成...原來,我覺得怪就是他少了正常長成的鳥兒該有的尾羽。立刻蹲下身來掏出隨身的相機,小樹鵲乾脆對著我的鏡頭張開嘴巴乞食...。討了幾次未果,他開始往走廊一端跳過去。
跳著跳著鑽進洗手台下面,抓著水桶邊緣面壁。或許是隔著女兒牆看不見雛鳥,兩隻親鳥通通由樹上飛進走廊,有一隻甚至穿過鐵窗進到室內去。小鳥看見親鳥,也噗噗地飛到鐵窗上站著。我想,接下來的場景可想而知,小鳥掉進辦公室裡面,而親鳥焦急地在室內飛竄,恐怕接下來就有鳥要受傷了。
當下,我拿起水桶,就像剛剛在洗手台下那樣,讓小鳥站上來,帶著牠上樓。二樓就有十分接近走廊的小葉欖仁枝條,讓牠蹲回那上面,親鳥應該有辦法引導牠回更高的枝條,也可以避免等一下下課鐘響,走廊上熙來攘往的小朋友干擾他們。
- Apr 07 Mon 2014 21:32
冠羽畫眉‧豐原
蹲在中庭的草地上拔雜草,覺得從樹叢裡傳過來的鳥叫聲很是不同,平常聽慣了麻雀、綠繡眼與白頭翁,那叫聲卻多了一分山野的嘹亮。那聲音裡,有雛鳥嚶嚶的求助,偶爾又夾雜幾聲成熟的呼喚。回屋子裡休息後,還是好奇地趴在落地窗前的沙發上張望...究竟是那兒不同了...莫非,中庭的小鳥們也知道難以阻擋全球化趨勢而學起「第二外國語」了。正當放棄之際,新綠的九芎枝上多了一隻鳥,頭上的和尚帽特徵讓我輕易地分辨出...冠羽畫眉。心裡卻同時狐疑...冠羽畫眉不是棲息於中、高海拔山林之間,怎麼在這季節、出現在這兒?
我還以為我眼花了,特地上網再三確認,別把外來的鳥種誤認而貽笑大方。在搜尋引擎鍵入「冠羽畫眉」,一長串的資訊傾巢而出...冠羽畫眉叫聲「土米酒」、體型嬌小、特有種...,更重要的是竟也有人將冠羽畫眉圈養在鳥籠裡,錄製鳴叫的 MP4 錄音檔。
不死心,又翻了書房裡的書...原來,冠羽畫眉也有隨著季節垂直遷徙的習慣,冬季時會降到主稜附近2、3百公尺的小山...但,我住的地方離最近的新社山地還有一、二公里遠,而且這中間人煙稠密...;這答案也許永遠是個謎,我寧可相信是因為台灣人注重保育,所以市郊也與山林一樣適合山禽棲息了。
當然機不可失,掄起塵封的長鏡頭開始在中庭狩獵。用眼睛觀察鳥容易,想要在茂密的枝葉之間清晰地拍到牠那可就要需要耐心與技巧,尤其是我那「恨天高」般的「長鏡頭」,平常騙騙黑冠麻鷺還可以,遇見移動速度快又機警的鳥種可就捉襟見絀了。雖然這幾天氣溫涼爽,我還是在櫻花葉間與冠羽畫眉玩得滿頭大汗,牠倏地由東飛越到西,我想追又生恐動作太大,把牠嚇得離開這裡。幾次伏行...我忽然覺得這鳥應該有分身...因為牠,忽焉在前、忽焉在後...正起疑,蹲到鄰居的台階前面想以靜制動觀察得更仔細,一隻羽色尚未齊全的冠羽畫眉竟然但膽大到站在洗石子欄杆上與我對望,距離之近讓我可以伸手左右牠的方向...而我這舉動一出,剛剛與我捉迷藏的冠羽畫眉本尊、分身通通跳到顯眼的樹枝上焦急地叫,這時..我明白了,冠羽畫眉不只是路過,牠可能還是眾多鳥住戶中的一戶。
接下來兩天的假期,豎起耳朵找尋這戶新鄰居成了我們茶餘飯後的新樂子,拿著大相機東拍拍、西錄錄,當然也引起鄰人們側目與好奇...等我休息後,發現開始有鄰居拿著 iPad 也滿頭大汗地追著那家子冠羽畫眉...。希望他們可別太過驚擾牠們,或許牠們就會願意把這裡當冬棲地,明年就可以聽見山林裡才能欣賞到的「土米酒」!
- Feb 26 Wed 2014 20:45
偷兒...小白鷺
看見沒?看見沒?光天化日下有賊在水池裡偷魚,他還不是臨時起意,從腳上穿著的黃雨鞋就知道有預謀。不是沒發現過,只是他膽子特別大,我拿著傻瓜相機都可以爆框,任由我蹲在池邊許久都不肯離去。長假,不只是孩子與我們都快樂,連動物們都鬆了一口氣。如果,假期再長一點,會不會...
- Dec 11 Wed 2013 19:15
虎鶇
才要出門到路對面覓食,警衛先生攔住我:「最近有一隻鳥,差不多斑鳩般大小,黃色的...不知道是什麼鳥?」
心想:「我又不是神,怎麼會這樣問?」
微微點頭...回答他:「這樣描述...我也不太清楚...下回再看見的時候叫我來看!」
他還是不死心地繼續描述...還邊在草地上尋找,「那一隻!那一隻!」手指著遠方榕樹下的小黃點...虧他年紀一把了還有這麼尖的視力。
果然是個陌生的身影。
我慢慢地繞道圓柏後方偷偷接近,看來...牠是這園子裡膽子僅次於黑冠麻鷺的鳥...該不會是受傷的迷鳥吧!
躲在圓柏後方先做確保性的拍照,萬一牠驚覺而飛逃,至少我還有可供辨認的圖像。
有了第一張照片..我也有了走出圓柏陰影的勇氣...一步...一尺...接著一步...再一尺...雖然不常見,但好熟悉的身影...鶇?但是什麼鶇?
我開始暗自竊喜,這P330的效果真不錯,否則等我到停車場拿單眼相機再回來,這鳥可能早已經逃之夭夭了!
終於逼得牠忍受不了而飛到樹上,我也算拍完照...走回中庭,跟警衛說:「應該是鶇...至於是什麼鶇還要確認,等我吃完飯回來再告訴你。」然後,我就在他崇拜的眼神中...拉開大門、走過馬路。
在「你家」的落地窗前坐下來...打開手機螢幕...快速手寫關鍵字「鶇 冬季」...立刻...真是感謝科技...牠出現在第一筆資料的圖片中...虎鶇...留鳥、冬候鳥...海拔下限約2100公尺...那他是附近高山上下來避冬的留鳥?還是遠渡重洋的冬候鳥?大概需要抓住他好好地拷問,而我並不打算這麼做。
牠待在草地上,應該只是找尋蚯蚓與蟲子罷了。不過,Google大神說虎鶇有合作繁殖的習性,這點倒是引起我想要繼續觀察的興趣。
吃完手裡的肉鬆起酥...抹抹嘴巴...走回辦公室,經過警衛室門口的時候故作鎮定地告訴警衛先生:「虎鶇!幫我注意看看是不是一家子?」我覺得...他應該會對著我的背影投以崇拜的眼神吧?走著走著...咦?什麼動物的尾巴在我後頭...晃啊!晃啊!
- Nov 08 Thu 2012 19:36
落難...鳳頭蒼鷹
不起眼的小角落,講師帶我們進到鳳頭蒼鷹野放前練飛的網室,曾經在電視上見過MIT專訪過特有生物中心的類似構造物,因為那屬於不開放區域,所以在特生中心也曾來無緣一見。
網室狹長,裡面有四隻或是傷癒或是長成亟待野放的鳳頭蒼鷹。一開門就引起騷動,本來孤傲高飛的鳳頭蒼鷹此時驚慌地就在頭上來回飛行。稍事,習慣人群與快門聲,牠們漸漸盯緊鏡頭觀察。
鳳頭蒼鷹是台灣的特有亞種,為二級保育類動物。
- Nov 04 Sun 2012 21:17
黃尾鴝
黃尾鴝是冬候鳥,幾年前剛入厝就曾驚豔過…深秋之後我喜歡懶洋洋地趴在落地窗前的沙發上,吃過月餅,太陽由院子中央爬呀爬呀爬進我的客廳來,雖然不足二尺深入,但整個冬天裡這裡是房孑最暖和的地方。無論是白曰夢片刻?還是坐賞冬陽?都…
也因為這習慣,黃尾
- Oct 28 Sun 2012 21:17
翎角鴞
水汪汪的大眼睛,驚恐地在網籠裡竄逃,實在很難將牠歸納為『猛禽』。在文獻上卻千真萬確地記載…牠捕食臭鼩(錢鼠)以及體形與牠自己一般大小的紅鳩。
印象中在野外與貓頭鷹面對面接觸也只在蘭嶼遇見高不可攀的蘭嶼角梟,可以近距離觀察的只有特有生物保育中心救傷中心外動也不動的傷烏。除此,通常…在夜晚的郊外只聞其聲不見其影,偶爾跟著吹吹口哨,會發現牠會由遠而近,在近處鳴叫幾聲後發現被戲弄了,也就漸漸遠去。
參加翎角鴞巢箱研習,剛巧...見到幾隻野鳥救傷保育協會託管的翎角鴞,牠們努力想要與人保持安全距離,就在我頭上穿梭,近得想伸出手來供牠停棲,告訴牠:沒關係!沒關係!放輕鬆。
- Oct 26 Fri 2012 18:40
巢箱
下午終於有空把上星期參加研習帶回來的巢箱綁到樹上,據說...巢箱裡最難得出現翎角鴞,反倒是虎頭蜂、螞蟻、蛇...最常見,但我還是期待...能傳來喜訊,尤其最近剛好趕上翎角鴞繁殖需要的氣候。踩在鋁梯上,不時要四下張望,免得碰上這個校園裡就常見虎頭蜂與蛇;同時還要考慮,萬一每個月來巡視巢箱時該如何避開受到驚擾而四處亂竄的「危險生物」。帶回巢箱之後,特地再用上次活動剩下的噴漆將巢箱改成黑色,希望降低明視度,確保巢箱不受侵擾。
- Sep 13 Thu 2012 20:01
紅冠水雞‧七股潟湖‧台南
雖然沒有大砲可以拉近距離,看看水鳥的眉毛,但紅冠水雞這種全身烏漆抹黑,頂著紅冠,尾部兩個大白斑點的明顯特徵,實在不必望遠鏡就可以辨別牠的身分。
七股潟湖的水鳥種類繁多,多半棲息在水中淺灘,只有紅冠水雞喜歡靠近植生密布的地方,或許是因為生性謹慎吧!除了七股潟湖見過他,四草綠色隧道也發現牠就在紅樹林下的土坡遊蕩。
- Jul 11 Wed 2012 22:02
藍腹鷴
這個暑假還沒有嗅到「暑假的味道」,同事們有準備飛到德國、義大利的;有已經出發在往花東的半路上的;有從澎湖玩了六天五夜,曬得烏漆抹的;也有今天開車逛台東的。而我,還在生活、工作的忙碌中尋找片段空檔。星期一,真的熱昏了,開車上2000公尺的大雪山避暑,沿途看著出外溫度由35度開始一度一度的緩緩下降,到最後成了必須加件長上衣的24度。
大雪山200林道有兩處被標示「注意鳥類」的路段,一段在園區裡,必須買門票才能到達;另一段則在23K附近,即使不注意路標告示,也很難不注意到路邊攝影玩家們的大仗陣。
星期一,我們由大雪山下來,接近23K這裡特別放慢車速,期待能意外地遇見標示中的「藍腹鷴」。接近終昏,天已經不那麼亮了,空氣帶一點點潮濕的霧氣,心情就像買樂透彩一樣,明知道中獎機率很低,但卻不願意放棄那一絲絲樂趣。今天人少,只有一位先生仍然執著地與相機、腳架坐在水溝邊,經過的時候我們還在車裡討論:他槓龜了!有沒有人告訴他...藍腹鷴公休星期一,假日要接待太多遊客,很累ㄋㄟ...。
過了最後一個彎,鬆了一口氣...原來我們也槓龜了。
鬆開煞車,準備用正常的車速下山,車裡的人也恢復舒適的「磕睡姿勢」...路的右側,忽然有隻拖帶著長白尾巴的大鳥一閃而過...我猛踩煞車...「藍腹鷴!」車裡的人都從自己的車窗往外搜尋...「在哪裡?在哪裡?」我從後視鏡發現藍腹鷴並沒有因為我的車子經過而躲藏,還在水泥護欄旁邊晃蕩,低頭翻挖著落葉。他那動作,讓我更坐實地確認,過去爬山半路上遇見山徑邊被挖出一個個的窟窿應該就是這類大鳥的傑作。
遠遠看著,心一橫...下車去拍照,橫豎坐困車子裡效果也不好,萬一藍腹鷴跑了就下次再來。依照過去藍腹鷴面對大仗陣的氣定神閒模樣,我認為「見過世面的藍腹鷴」的安全距離必然能讓我「過過乾癮」。
一開車門,藍腹鷴抬頭觀察了一會兒,又低頭回去翻找落葉,我先拍一張「確保照」;接著,每拍一張,就蹲著往藍腹鷴靠近幾步...牠不太怕我;近到爆框,越過馬路到另一邊取景,他背對著我還是翻找著落葉堆...好大膽的野生動物,果然是「世面見多了」,還是他早孰悉鏡頭與快門聲,見我這「小鏡頭」,連理都不想搭理。
來了一台下山的白色福斯廂型車,也慢慢地靠近,但他們只搖下車窗、慢速前進,滑到藍腹鷴身旁,牠忽然一跳,跳下山坡。下面深不見底,只聽見草叢裡西西嗦嗦。雖不滿足,但已可以接受地走回車上。
正要扭動鑰匙,後視鏡裡竟然又出現藍腹鷴的身影。這下子,更是鐵了心想要測試牠的安全極限了。
藍腹鷴輕巧地跳上水泥圍欄觀察我們,又馬上跳回柏油路閒晃,這會兒就不只長鏡頭伺候,半長的微距鏡頭、更誇張的小相機都上場,緩緩地追隨著藍腹鷴逛過馬路有逛回來。
我在想,如果我開著車子回頭去找那位「苦等先生」來,藍腹鷴還會不會在這裡?還是他會瞪著空蕩蕩的馬路,以為我在炫耀?
- May 24 Thu 2012 07:30
早安‧喜鵲
連這次,在豐原已經第三次與喜鵲錯身而過。第一次,在豐原大道疾馳,牠就站在路邊的鐵絲網圍欄上,等我回過神折返尋找,牠已經不知躲到何處?第二次,大正午時分就在火車站旁的空地上,也是站在傾圮的圍牆水泥柱上。我停車就與牠離一部車的距離,下車拿相機,牠就飛到附近大樓上面去了。第三次,也是今天早上,同事一進辦公室劈頭就問「那隻黑白相間的大鳥是什麼鳥?」我念頭一閃過...「該不會是....」。
果然,黑白相間...遠看就像陸地上的虎鯨,遠遠地在草地上覓食。抓起相機迎面走上去,反正操場中間也沒有任何遮蔽物,趁著牠還沒回過神趕緊搶拍幾張。看我走進,喜鵲還飛到地上啄了蟲,過一會兒看著牠飛到圍牆外的鐵皮屋上。喜鵲一出現,校園裡的白頭翁、紅嘴黑鵯忽然都嘎嘎嘎地警戒起來,這會兒牠飛走,小鳥卻還嘎嘎個不停。直覺得...不對!樹上還有!繼續往樹上張望,果真一隻偌大的喜鵲竟然被紅嘴黑鵯追逐得落荒而逃,紅嘴黑鵯也真兇,有幾回還真的就在空中撲將上去。看著這紅嘴黑鵯為了捍衛領土竟然惡鬥猛禽,無奈地嘆氣...小傢伙壞了我的好事...怎麼不念在我平日對牠們還不薄的份上,多忍耐兩分鐘,要不就把喜鵲趕到我身邊來呢!
喜鵲,西元1775年自中國引進,在附近似有穩定族群,喜歡在高處築巢,巢為圓球狀有頂蓋;近年來均在一至四月繁殖期現蹤於平地,疑有因季節遷徙的習慣。
- May 16 Wed 2012 07:33
黑冠麻鷺
幾年下來黑冠麻鷺都固定在校園的大樹上築巢,本來今年也以為「老地方」、「老鳥」會再度上演親情倫理大喜劇。同事說告訴我:假日可以看見「三」隻黑冠麻鷺,不過對我而言僅是謠言,我最多最多同時遇見過兩隻...一公一母。
今年一開始南邊就響起警報,有同事發現黑冠麻鷺開始啣樹枝上樹築巢,本以為今年麻鷺父母要改變風水...或者,今年來築巢的「另有其鳥」。過了一個假日,南邊新築的巢位竟然沒有動靜,甚至發現了兩處空巢,唯一可以確定的是這兩個空巢都是今年的新巢。
後來,在北邊的舊巢位發現有公鳥坐巢,一坐好幾天而且不見母鳥前來替換,我懷疑母鳥是出了意外?還是移情別戀?怕母鳥是在我觀察的空窗來交班,我採取更密集的觀察..卻始終只見公鳥。
後來有天傍晚,我為了追逐草地上覓食的母鳥,忽然發現...原本以為廢棄的南邊巢位出現公鳥,而且確認南北各有不同的公鳥。南邊的巢位雖然並非每天都可以見到,但..斷斷續續的黃昏會看見。
這星期放了假回來,北邊原本堅守崗位的「北公鳥」竟莫名不見了?發生什麼事?是卵無法孵化?還是有天敵?或是這本來是個空巢?接連上班日,我每幾個小時就去看看,結果還是鳥去巢空。
昨天,傍晚意外地發現,不只是「南公鳥」持續地整理巢位,母鳥也飛上樹枝坐進巢裡....這迷惑我了,究竟...,是母鳥可以同時在兩處下蛋?還是公鳥事先築好巢才引來母鳥產卵?而「北公鳥」不敵「南公鳥」的魅力?
- May 07 Mon 2012 03:46
黑冠麻鷺祭
春暖花開之後就常常守著大榕樹上的鳥巢,那很容易認,隨意的將幾枝粗樹枝交錯排列,與斑鳩朝相仿但碩大許多。等了好幾個星期,忽然幾天前發現牠們出現在南邊的草地上。拿出相機「捕鳥」,同事們紛紛開始「報馬仔」,跟我談起麻鷺八卦。有人說:兩、三星期前就發現牠們;也有人說:看見了三隻;更有人說:已經看見牠們啣樹枝築巢。循著各種繪聲繪影的傳言,我開始利用下午...帶著不是很長的長鏡頭當起狗仔。
我一直很羨慕其他人遇見「伸手可及」的黑冠麻鷺,但...不知道平常被孩子們追怕了?還是上學上久了黑冠麻鷺也變聰明?這裡的黑冠麻鷺謹慎很多,寬容的安全距離也相對地遠。我通常先遠遠地查看牠們的位置,再刻意地選一條被樹幹遮擋的路線走過去。以前,我會神經兮兮地迂迴,但轉圈圈轉多了,黑冠麻鷺的疑心就更重,往往還離一大段距離就看見牠上樹去了。有樹木擋著,盡量放輕腳步,直到相當距離再偷偷地蹲下來、彎過頭去偷看,這時候...大部分都會看見一對小眼睛歪著也在偷窺。我不動,牠也不動地凝視著;我慢慢地移動,牠也一步一回頭,始終保持固定的安全距離。拍完一張,我蹲著往前慢慢挪移一點;再拍一張,再前進一小步...當然最後都逼著牠飛上枝頭。
我始終沒發現第三隻,一公一母與往年一樣,在草地陰暗處覓食。後來我也發現...啣樹枝的傳言正確,牠們今年改在更高大的苦楝樹上築巢,只不過由樹下的窺探變成完全沒有遮擋。
我發現,公鳥對我的寬容度較小,反倒是母鳥第一次接觸就壓縮到五、六公尺之譜,當我越過安全界線,牠也僅僅躲到樹叢後方,並未如公鳥般驚慌失措地飛離。
- Dec 23 Fri 2011 01:26
大冠鷲
年關將近,為了工作走不開,即使晴空萬里且天空藍得像掐出水來,還是得乖乖地在辦公室加班,加著加著卻又不甘心為了這些數字耗去一整天。趁著太陽才歪斜一點,挑個小山解解饞。可這時間尷尬,上山後天黑絕對回不來,回得來的山卻又不吸引人。開著車,走常走的產業道路,我想從「非觀光路線」到新社賞花海,前陣子花海不是正夯?人潮老是擠掉我的興致,至少星期一應該...。
邊盤山,視野越來越好...這幾個星期不管在豐原那個區域,空氣乾淨得讓我幻想看見平常隱身薄靄的高山...大雪山不稀奇,稜線上尖銳突出的鳶嘴山雖然清楚,但這也是天氣稍好就能看見的,換句話說:我們根本就是在大雪山的腳地下過活;我懷疑的還不只是大雪山後面的的白姑大山,只要天氣更好,在四號國道上往山城奔馳,遠遠地也能清楚辨識白姑大山在大雪山後面露頭。我幻想的是更往北邊,三義火炎山後面,沿著吊神山往馬拉邦山鋪陳,層層山巒漸漸遞高,後面有條十分高聳、平整的稜脈...我懷疑,我看見那天在馬那邦山上看見的「聖稜」。
當然,盤山的方向看不見那偉大的山脈,只可以越過大肚山,看見蜿蜒的大甲溪在大肚山北稜伸個懶腰切出海去。稍稍往北,鐵砧山獨立在大安溪口,再出去...就是台灣海峽了。
空氣十分乾淨,雖然陽光的方向不對,將景緻的顏色曬淡了,不過一切還是令人陶醉,忍不住不斷地停下來拍照。
幾乎到最高點,大坑步道蜿蜒的山巒、新社的菇寮措手可及的路邊,忽然聽見熟悉的叫聲,抬頭仰望...兩隻大冠鷲在頭頂上盤旋。太高了,我不以為意地繼續邊走邊停的行程。忽然,在擋風玻璃的後視鏡邊忽然看見巨大的身影就在樹梢上緩緩呼嘯...隱身到樹後。我立刻知道...牠幾秒鐘後就會在另一個方向出現,然後落在樹上;而且在樹林子裡要找到靜靜不動的大冠鷲實在得有中樂透的好運氣,如果我不趁著牠還沒停妥就先觀察好方向。剎時,轉方向盤、踩煞車、抓相機、換鏡頭、開車門...一齊完成所有的動作,然後跳進馬路等待。
牠邊飛邊叫...這附近一定是牠的棲身之處,因為牠越飛越低,沿著山谷與道路相同的高度前進,我不需要辛苦地仰頭找牠,卻必須邊閃躲路旁的雜木方得斷斷續續地發現牠。
盤了兩圈,牠繞過山坳不見了。遠處隱隱約約有另一隻呼喚著,牠也頻頻回應...所以,發現牠一點也不難,就在山坡不遠處的枯枝上,200mm長鏡頭搆不著美麗清晰的身影,卻撿到一點點平常不易得的驚奇...。
- Nov 18 Fri 2011 23:59
不振翅‧高飛
莫名地就對猛禽有好感,即使在路上,只要遇見天上有老鷹盤旋,一定會停下來準備相機。可惜,相機太老實了,眼裡明明不小的老鷹一進到鏡頭裡,都缺了氣勢。是因為相機、鏡頭不夠好?還是老鷹本來就只翱翔於天空?
老鷹...阿凡達電影裡的托魯克應該就是潘朵拉星的老鷹吧!威武無人可匹迪。
那是大冠鷲,日上三竿,水氣被太陽蒸融之後他才出現,剛開始就在頭頂的樹梢上盤旋。我知道他張開翅膀正感受著上升氣流,不過,空氣濕重,他多繞了好幾圈。惹得我終於拿出相機,換上雞肋...打老鷹。
我相信關於老鷹眼力的傳聞,「鷹眼」的確是目光銳利的代名詞。每次,只要我拿著相機多站一會兒,大冠鷲一定會往旁邊挪移盤旋的路線,而且就在我打開鏡頭蓋向上瞄準之際。
那一天,他也是。
我多押了幾次快門,他輕巧地滑到樹林另一端,即使再努力換位置,我還是失去他的蹤影。
再看見,他已經抵達高不可攀的位置,往海的方向翱翔過去。
- Jul 01 Fri 2011 16:55
杯子裡的綠繡眼
都到了學期最後一天,「驚奇」還是會出現...剛剛用鑰匙打開辦公室的喇叭鎖進門,警衛先生端著杯子就走進來。他說:在穿堂遇見這隻綠繡眼,忙了一圈回來,牠還是窩在樓梯口。他怕待會兒上學的孩子多了,綠繡眼會被踩到,才用塑膠杯輕輕地把牠裝起來。
看來今年綠繡眼真是「滿到溢出來了」,好像走在路上不小心都會踢到。
這隻,羽翼都豐滿了,我一掀開杯蓋就努力的拍翅膀,可惜杯子太窄了,不管牠如何努力總是落回杯底。
這麼美、這麼健康的小鳥應該飛躍於大自然之中,如果牠可以每天在窗外悅耳地鳴唱兩分鐘,那該是多麼美的事。
於是,我做了嘗試:在掃地結束的鐘響起,小朋友都進教室了之後,輕輕地將他倒到萬年麻的葉子上...還來不及按第二次快門,牠已經往光臘樹奔去了...
嘿!別忘了每天回來唱唱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