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午餐地圖 (5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小小的豐原地區裡賣火雞肉飯的小店何其多,但據我觀察,會在門口大排長龍的就只有新生北路停車場旁這一家。也許,是因為他最會礙到我路,用餐時間就會在路兩邊擠滿摩托車,有時候外帶的人龍就由店裡彎到路旁,還綿延幾公尺。不起眼的招牌,就賣火雞肉飯而已...後來又聽辦公室的滷肉飯達人阿輝老師豎大拇指推薦,於是...決定一探敵營。要是菜色不夠美味、價錢不夠物超所值,那每檔我一次路...我就要打一次電話要警察來伸張正義、評評理。

第一次造訪,完全不懂規矩...傻呼呼地就接在人龍後面排,結果聊著這麼多人排隊要等到什麼時候才有位置坐,隊伍後面的先生立刻熱心地說:內用不必排隊,可以直接走進去點菜。雖然我知道...他居心叵測,其實是想減少排在前面的人數,不過也很感謝他...坐下後點了大碗火雞肉飯、小菜與貢丸湯,老闆立刻指揮店員火速端來,倒是與「長長人龍」的印象不同。

他的火雞肉飯米飯香Q,淋上雞油,再鋪上一層火雞肉,肉有嚼勁又不乾澀,立刻讓我對老闆的手藝豎然起敬,當下立刻決定...想建議區公所:「用餐時間,新生北路改為行人徒步區」。

前幾天第二度造訪,還是點了大碗火雞肉飯,等吃完了飯菜想起...第一次就忘記拍下火雞肉飯,這次又是一樣的結局,總不好拍個空碗...於是,拍拍牆上的菜單、店裡的景象以及幾道小菜。只好下次再來,補足紀錄不能夠詳實的缺憾吧!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早在食堂剛開幕就從 Facebook 層層轉載的分享中得知消息,當時只覺得不就是家賣滷肉飯的店家,藉由網路的力量行銷自己。今天從新田步道下來,想先解決晚餐再回家,又不願意開著車子擠進市區,於是,繞過來碰碰運氣。

菜單上就是庶民小吃,但湯品裡的大骨湯引起我們的興趣,已經很久沒有遇過店家賣了...晚上才賣,可以理解,熬了一整天的大骨,精華進入湯頭。
不過,夾在透明桌墊的彩色 DM 就讓人不得不佩服老闆的自信...除了手寫的備註外,「本店可攜帶外食」的字樣除了透漏老闆的開闊胸襟,當然也對自家產品的信心...來本店,應該不會帶外食吧!

簡約精緻的櫃檯與作業區,自誇「全豐原最美麗的小吃店」,的確...老闆已經由小館子的裝潢販賣小吃。
以舊時的縫紉機擺在角落裡取代擺放碗筷的小几,與小吃相互輝映,頗有懷古之情。

第一道黃瓜,簡單的調味,上桌咬第一口,就已經令人連連點頭。
再來的滷肉飯,肉切得四方,沒有多餘的香料,只有肉丁與米飯樸實的美味。原來,滷汁旁擺了兩片橫切的小黃瓜,我覺得應該以縱切的黃瓜條較能搭配,也顯得大方,拍照前就自己替老闆改了擺盤。



老闆不賣酒,所以菜脯蛋就不必大把大把地撒鹽巴,有家常菜的清淡,入口可以嚼出蛋香,菜脯丁也粒粒分明地彈牙。
蒜泥白肉則伴著薑絲與沾料,老闆並沒有將醬油淋上肉片,反倒讓客人自己決定是否需要醬料,這是個聰明的作法,吃到末了...我捨棄醬料,就單獨以清淡的肉片配飯,那風味也相當不錯。


20元的蘿蔔湯用大碗盛,裡面還滿滿的蘿蔔塊...。

50元的大骨湯就兩塊蘿蔔再加上兩大塊大骨,一樣的鮮美。上桌的時候讓我傻眼了,蘿蔔湯的湯碗就比飯碗大上一半,大骨湯的碗又要加倍...這已經不只是一個人喝的湯量了。

吃到最後,發現老闆用的碗盤竟然不是一般小吃店的美耐皿,而是燒製的精緻的陶瓷。別說小吃店,這在許多號稱「餐館」的地方也做不到,可見老闆用了不簡單的心來經營平凡的小吃。我想,我一定會再專程來的。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到市郊散散步,接近正午才回來,不上不下的時間很尷尬,常光顧的店家都還沒開始營業,師傅就站在馬路邊抽菸,停下車問他:開始了嗎?他指指裡面正在拖地的小姐說:還正在打掃。我實在沒那個顧客忠誠等待,靈光一閃...前幾天,下午接近一點吃了這家魯肉賴的閉門羹,今天...應該可以趕上這個早午餐的營業時間吧!

由豐原那頭繞回車站附近,就在中正路摩斯漢堡旁邊的小街上。知道這家店不下20年,在附近開店的友人也曾經提起過,卻不知怎麼地就沒來過...裡面沒裝潢,就是把路邊攤的經營模式搬進房子裡吧!

過來的時候沒什麼人...趕緊派琦琦下車去搶占位子,然後將車子開進停車場再走過來。早已經點好餐並且擺置妥當,可是...這是魯肉飯嘛?有點豪華吧!一碗飯淋上肉汁,外加一碟墊著高麗菜的大塊肉,湯...自取,無料清湯喝到飽,這讓向來注意飲食均衡的我萌生沉重的罪惡感。

扒了一口飯...香、甜,再用筷子夾住爌肉,那肉已經燉得很軟,小心翼翼地夾入口,立刻化成滿口香氣...老闆爌肉的功夫應該已經出神入化了。爌肉、豬腳沒話說,連排骨也炸過後再燉煮入味,軟硬適中,不乾不澀。老闆夠意思,桌上擺著一整罐醃黃蘿蔔隨意取用,要說加上醃黃蘿蔔就有如懷舊便當嗎?我想,雖然菜色簡單,卻有過之而無不及呢!
坐了一會兒,前後左右立刻被客人坐滿,裡面還有整間的客人排隊外帶...,偷偷觀察,應該有不少光顧多年的老主顧闔家光臨。這也難怪,老闆有本事在午餐時間跟客人說:「賣完了。」賞一大碗閉門羹。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最近接到小妮子都會聽見「好想吃滷肉飯喔!」但滷肉飯不是我的菜,豐原賣魯肉飯的地方不少,不過多半是乾乾黑黑的肉燥飯而已...。昨天,低溫低到誇張了,小妮子竟然專程先撥電話過來說:要去書局,而且好想吃滷肉飯喔!

離開辦公室之前,先問了滷肉飯達人...據說他也會不遠千里地南征北討,只為了嘗嘗「傳言中好吃的滷肉飯」。他一聽「豐原」,不加思索地就回答:「在三民路。」
趁著離開辦公室到接到人的空檔,我繞過去...為了一碗「滷肉飯」!
攤子就在路口轉角,但招牌不是很明顯,我繞了兩次又電話問了滷肉達人才確定停車...就在三民路楓康超市對面的轉角。

光買一碗白飯,淋上肥瘦相間的醬汁,再加幾塊小黃瓜是滷肉飯的標準配備。老闆娘有抬頭問:要加滷蛋或「阿給」嗎?我搖搖頭...我們家小妮子不是那麼容易隨便加料的。
當她上車,喜出望外...我好想跟他說:這就是今年的聖誕節禮物...哈哈!
上了餐桌...她愉快地扒著...,我把碗湊過去:「來一口嘗嘗?」她瞪大了原本就已經太大的眼睛:「可是我嘗到味道了..就把咖哩也加進去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店名叫「潭記」...至於是麵食館?還是小吃店?卻因為太熟悉,吆喝著吃飯的時候就只說「潭記」,久而久之店名就只剩下「潭記」,記不清楚完整的店名,也沒有人想要完整地稱呼她。前陣子見到格友寫的什錦麵,也讓我想到潭記的什錦麵。

小時候,在南陽路國民新村的村子口也有一家類似的快炒店,油膩的店裡也賣著什錦麵,記憶中麵的味道與潭記的相當接近。剛開始到外地念書,遇到假日回家,有時候家裡人少,不好準備多樣的菜餚,還沒吃素的老媽就與我散步走過圓環東路,到店裡點碗熱呼呼又味美的什錦麵。

一般的麵店煮不出好吃的什錦麵...一定要是性質介於快炒攤與麵店的店家才行。就因為他需要特殊的背景,所以什錦麵在我的生活中失落過一段時間。後來,曾經在和園遇見,卻又因為和園老闆不再經營而復消失。這兩年,才又在潭記失而復得...那熟悉的美味。不過,潭記的什錦麵被老闆改良了...肉絲、蝦仁、花枝、蛤蜊之外,少去了現代人不太吃的豬肝,多了台中本地的杏鮑菇,不過那美味與記憶中的絲毫不差。
說實在話,這樣的食材對有點年紀的中年人實在是種威脅...一種令人難以抗拒的威脅。
當...嘴饞的時候、在外面周遊「列食」到不知如何是好的時候,我就會將車子停到潭記對街只有熟客才知道...可以並排停車卻又不會被趕、不妨害交通的位置。漫步過街,在經過老闆的爐灶時微微頷首說:「一碗什錦麵。」幾分鐘後,店員就端著尖滿出碗的什錦麵上桌...看著...暗暗許下承諾「好吧!傍晚就多跑兩圈好了!」然後愉快地拿起筷子品嘗潭記的什錦麵、端起大碗儘情地喝著麵湯...趁老闆還沒有空過來與我談太極拳。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

青田街一帶是台灣大學與台灣師範大學的宿舍區,日式建築與現代公寓參雜,緊鄰著大安森林公園,有這令人羨慕的居住品質。雨季裡來到這裡,還是忍不住撐傘逛了一圈,除了台北清真寺還意外發現「青田七六」...。

青田七六原來為台灣大學馬廷英教授故居,日式的建築形式保存完善,尤其馬教授之前的住客為帝國大學農化系教授足立仁,而足立仁為當時日本首相之女婿,且當時日本政府允許教授們設計自己的住宅,故建築用料講究。後來,也因為馬教授夫人一直居住到96年,建物保存完整,於是被台北市政府指定為市定古蹟。
進門,沿牆掛一排地質手標本,還寫著馬廷英教授的工作哲學「別人早上10店才來,我工作一天相當於別人工作兩天」。

這天,雨紓解台灣連月旱象,卻可惜影響我拍照的興致,不過雨天也提供另一番情調。環著日式建築,庭院方正,真是居家的優質環境,難怪馬教授能有如此的學術成就。我先逛了一圈,想辦完正事再過來用餐,只隨口問了遇見的廚師這裡的餐點概況。
午間,門口的接待人員竟然說已經預約一空,僅剩下後方遮雨棚下的位置,而且不能接受未預約的參觀。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8) 人氣()

夏天走在內埔老街,心底大概只有熱的念頭,想找的攤子就只剩剉冰店,在熱呼呼的大街上,只覺得麵攤店裡傳出來的熱氣就讓人飽膩。這一次冬天來,雖然台中已經是穿毛衣的天氣,這裡竟然還有26、7度的氣溫,陽光曬得不由自主地閃躲。不過,這樣的氣溫還能讓人肚子餓...,內埔老街上的阿英麵店、榕樹下麵店似乎就最吸引人潮。

選擇榕樹下麵店沒有其他原因,就被櫥窗裡的新鮮食材吸引,順勢走進來...這樣子的麵攤在豐原已經寥寥無幾,當我們想隨意吃點東西都得費盡心思。



陽春麵,竟然分粗麵、細麵,有人吃麵專點粗麵,而我偏好細麵,連陽春麵都可以是細窄的,細麵入口之後扎實令人飽足。

過溝菜蕨細嫩、冰涼,薑蒜末加上些許醋淋將其上,實在適合在南部的溫暖午間享用。

吃完的陽春麵還有一堆配料,令人感動,忍不住拿相機拍下這漂流的幸福。
也許,看起來很油膩,但真令人由衷的滿足...難得來屏東一趟,就頹廢...享受一下吧...。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忍住坐回阿瑞意麵再點一碗的衝動,我留一點點餘裕走過隔牆的「江水號」。

江水號賣剉冰,炎炎夏日的南部氣候再加上傍晚才踢玩高溫的府城老街,來一碗最消暑假,雖然如此行為被中醫評為『不可取』。店外也懸著店號,並且驕傲地標上『民國20年創立』,在府城行走,似乎店家都不約而同地以此標榜,而且五十年的店齡只算基本門檻。

我愛吃紅豆牛奶冰、喜歡坐吧台...但...我還是坐到與吧檯隔牆,面前貼滿日本旅遊雜誌介紹江水號剪貼的座位上...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


這要拜科技之賜,更要感謝眾網友的熱心提供旅遊資訊。那天出發前僅僅草擬出大方向,至於旅途的細節卻付之闕如。偷懶的,開車之前就上 FB 求救,告訴大家:我將有一日台南遊,有沒有什麼好建議?

當然,按讚卻沒表示意見的人也一堆...,JJ館主立刻熱心地回應了「阿瑞意麵」與「江水號」。當下,我以為這兩家店就像赤崁樓邊上一家又一家連棟的地方特色小吃一樣,應該門庭若市,而且就開在鬧區裡。
我錯估了距離,從赤崁樓過來還要一段距離,平時雖然喜歡爬爬小山,但在都市裡行走、逛街,這要算最遠的紀錄了。當我汗流浹背地找到南華街,興沖沖地尋找16巷,還擔心人太多沒地方做。一轉,我愣住了...南華街16巷...路牌貼在幽暗的菜市場門口...看來這是早市,傍晚時分店家多半打烊休息了。怎麼會?硬著頭皮往裏頭走,柳暗花明又兩店...江水號與阿瑞意麵就比鄰而居,除了對面的刀具店、旁邊看不出賣什麼的小店...就屬這兩家最有人氣,而且燈火通明。尤其阿瑞意麵...鍋爐正蒸騰地冒煙,老闆娘一家忙碌地煮麵。

菜單就貼在牆上,既然店名叫「阿瑞意麵」,那當然要勇敢地嘗試「意麵」...菜單尾巴又寫著「滷丸」,這倒是沒見過的名稱,好奇地點了「一個滷丸」來嘗鮮。麵還沒上桌...我頭上的汗水已經快成一碗湯了...最好「好吃」...否則...介紹這種地方。
意麵上桌,清澈的湯頭浸著麵條,上面有兩塊薄薄的肉片,然後再一小搓冬菜...夾一縷麵條、喝一口湯...濃郁的冬菜香散發出來,別於中部陽春麵肉燥,簡單...卻別有特色。難怪獲得JJ的青睞。
一會兒,滷丸出現了...一小鐵盤盛著一顆滷貢丸...又是沒見過的上菜方式...。是我孤陋寡聞?真的...我在其他地方沒見過這賣法...但入口貢丸香脆、入味的醬油香。
稀哩呼嚕...一口接一口吸完這碗麵,這創業於民國12年,歷經90年的醇厚味道...要不是要留些空間光顧隔壁的江水號,還真想說「老闆!再來一碗!」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別說,七股這片魚塭大概是台灣僅存方圓五公里內沒有便利超商的地區,恐怕連間雜貨店都付之闕如。神奇的,趕了許久的荒涼路,卻在三股里二號橋橋頭十字路口發現車輛聚集,彷彿有歸隱海前的名士以獨到佳餚招引路人。

隨意停車,原來路這頭賣魚鮮的小販與代煮的廚師聚起魚市,一桶一桶活魚活蝦就沿路擺開任君挑選。我前陣子才學到,買海鮮有「現撈」與「現流」的區分,「現撈」指的是養殖業者將魚送到餐廳的養殖箱裡,顧客隔著玻璃挑選活海產,挑中了,就由老闆「現撈」起來秤斤論兩;「現流」則是漁船出海作業,撈起的魚無法活生生的存放,因此和著冰塊就進冰櫃裡急速冷凍保鮮。所以,「現撈」與「現流」的台語發音相近,但箇中的學問卻大不同。在十字路口這裡,看來多半是「現撈」的,但與都市裡的「現撈」不同,這裡不需要舟車勞頓,更不會被老闆「養」在水族箱中,因此...漁獲肥美且新鮮。

挑了魚、選了蝦,老闆娘俐落地在餐廳窗口處理,然後直接送進廚房,顧客只需要坐上桌前交代老闆烹調的方式、再加點兩樣菜就可以湊成豐盛的一桌。
在城市裡,習慣點菜不問分量,老闆會自動依照來客人數調整菜量多寡。在這裡,老闆似乎沒有準備較小的盤子,一再地在我瞪大眼睛、驚呼中上菜,要不是路程太遠,實在應該拿起電話呼朋引伴來解解圍。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店裡貼了不少介紹咖哩好處的文字,諸如薑黃素養生、抗癌之類;櫃檯上還擺滿福音訊息...我想,這應該就是店名「奇異咖哩」的來由吧!

店開在文心路接近崇德路口,簡潔的布置、寬敞的用餐環境...我幾次來都沒有遇見人滿為患的狀況,算是台中附近用餐環境舒適的少數店家。我嘗過台中晶華酒店附近的印度咖哩,與奇異咖哩的咖哩有差異...這裡,大口地、純粹地含著咖哩,會有薑黃帶一點點中藥味的餘韻,不過不細細感覺...那味道不濃。
連續兩個晚上都來...滿滿菜單上的牛與豬,配上最近的新聞真不知道該如何下手...算了,味美就好,反正也不知道吞了多少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喝茶」與「喝咖啡」其實一體兩面,喝茶有人講究「後韻」、茶葉的來源,細細品味茶湯微妙的香氣與變化;有人喝茶則喜歡杯裝飲料,看著小姐搖搖晃晃雪克杯,挑選不同品牌;也有人喜歡加水果、奶精...讓茶化身成另類的奶茶。喝咖啡也一樣...既然有人必定加奶精、加牛奶、焦糖...偶爾拉花一下...那,就有人只喜歡喝黑咖啡,像喝清茶一樣欣賞香氣與後韻。

George House...從外觀看,第一印象是間賣酒、賣飲料的小酒吧,隱身於住宅大樓一樓。我經常出出入入附近,卻始終沒能造訪,直到畫友介紹...。要用淺顯的語言來形容,我覺得「賣咖啡的茶莊」是最貼切不過了。Geogre House 賣單品咖啡,不加糖、不加奶精...當然不拉花,坐上吧檯也別點蛋糕,因為...去茶莊買茶,沒有人會點茶食吧!

每一杯咖啡都由小姐專注地烹煮...坐上吧檯,先由店員將至於虹吸壺上壺的咖啡粉讓客人聞三次,確認咖啡豆新鮮無雜味;再由虔誠地重複每一道手續的店員一杯一杯煮出香醇的咖啡,分別倒於玻璃杯與瓷杯端至饕客面前。讓饕客們一邊啜飲、一邊藉由容器不同比熱產生的降溫速度以比較出每溫度階段的咖啡質地,因此一杯咖啡也需要40分鐘以上的時間來品嘗。

一杯水、一玻璃杯咖啡、一瓷杯咖啡...一耳朵輕柔的音樂...再加上熟練且近乎虔誠的動作...很讓人享受。我想...茶有「茶道」;在George House 遇見的...是「咖啡道」吧!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

上山,水與食物很重要...有些人上山喜歡揹水、揹茶具、揹瓦斯...甚至揹羊肉爐;而我,喜歡揹相機,所以也沒有多少餘裕可以用在飲食上,頂多帶兩瓶水、一顆飯糰,而且後來連小零食也都省了,因為...我上山忙著拍照,有時候飯糰吃不到半個就下山。帶太多東西反倒成了日後清理的麻煩,就像上次剩半顆飯糰回來,結果忘了塞在相機袋的小袋子下層,過了好幾天總覺得車上有個怪味道卻找不到。最後發現的時候,袋子裡已經酒香滿溢...當然飯糰也五顏六色...幸好當時手閒,把塑膠袋紮得夠緊。

麻煩歸麻煩,上山不帶糧食卻是冒險,萬一被困...萬一肚子餓...因此,我總是隨便帶乾糧。從豐原到谷關一路上最方便的莫過於便利超商,但每次都是波羅麵包加舒跑多沒創意。想起每次下山總要解解饞的「白冷冰棒」對面部落裡還有「白冷包子」,號稱四十年老店,只因為處在小路裡,還沒有光顧過。上山,有兩個熱騰騰的包子吃也是美事一樁啊。

本以為彎進來還要找,結果就在村子口派出所對面。美麗的陽光照出鐵皮屋幸福洋溢,蒸籠冒著白蒸氣,還有一隻可愛的老米格魯趴在台階上。包子店前面有狗?該如何解「肉包子打狗這句話」?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新生北路上的香村燒酒雞已經引起我注意多時,店門口沒有花枝招展的廣告看版,大喇喇地就只有「燒酒雞」三個字,可是用餐時間座無虛席的盛況卻引人側目。

趁著12度低溫,到這裡來嚐嚐鮮,就算吃了上火,只要踏出店門口遇見冷空氣,「火」應該也就結凍了吧!

主菜是陶甕裝的燒酒雞,全酒滾烏骨雞,撒上枸杞,呼嚕呼嚕滾著滾著身體就跟著暖和起來。剛開始點了半鍋,很快地又再追加半鍋,老闆把整鍋端進廚房,一會兒酒氣沖天地邊冒煙邊喊「燒喔!」地將陶鍋又放上餐桌中間的木炭火盆上。而鄰桌為了怕酒濃,索性點燃了鍋裡酒精,我偷偷地數了一下,火興旺地燒了五、六分鐘還不熄滅,難怪幾碗湯下去,開始令人有微醺的感覺。

菜單掛在牆上,大鍋燒酒雞外,幾樣時蔬現炒,再來就是一長串烤物,花枝、牡蠣、蛤蜊...由兩位壯漢在門外架起篝火料理。寒流冬夜裡,才沒吃多少就已經滿頭大汗;面對如此菜色,我想夏天來杯冰啤酒,大概也是消暑良方吧!只是,一餐下來...操場不知道又要多跑幾圈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4) 人氣()

注意這家店有段時間了,每次經過總是過了用餐時間,昏暗燈光下只見努力打掃好準備下班的員工。如果她開在五權西「那幾」街,自然淹沒在華麗、新奇的店招與建築之間,隔一條街列身普通樓房之間卻異常搶眼,即便是收拾打烊之際。

店裡有五顆紀念章,分別刻著店名與義大利聞名的...麵、足球、濃縮咖啡與熱情,尤其在「麵」裡特別介紹義大利麵的種類達到200多種之多。而什麼樣的店敢以義大利麵為店名...翻開菜單...洋洋灑灑一排麵名,而且披薩、義大利麵、燉飯...不一而足。第一次造訪,當然點最普遍、常見的「肉醬義大利麵」。



趁餐點未上桌,先背著相機繞了一、二樓,剛回座,就笑臉盈盈地地上小錦盒:「祝您父親節快樂!」害我一時驚訝地說不出話來,實在是...真的這麼明顯嗎?雖然兒子就坐在左手邊,但我一向自豪「我倆像兄弟」啊,怎麼進門才十分鐘就被熱情的店員點破?雖然心底百般不願意,但萬一盒子裡是黃金、鑽石,一下子就回絕豈不損失慘重,所以也只能隱忍,雙手接下錦盒...店員一回頭,立刻用力開起盒蓋...果然是「亮晶晶的巧克力」,順手就...別害我了!

就餐廳而言,「我喜歡義大利麵」的上餐速度迅速,一道緊接一道,也應該是我們來的時間早,店員有時間留意我們吧!
先上的是「南瓜湯」,一道在西餐廳再平常不過的湯品,不過當店員湯皿輕輕放置桌面,順口說完:「請慢用!」之際,濃濃的奶香撲鼻而來。舀一湯匙,入口...那滋味,主廚應該為了適合台灣人的口味而調整過,四平八穩,恰恰符合我的味蕾要求,忍不住喝完最後一滴。
我趁著每一道菜間隔起身探險,去發掘店內擺飾的秘密,觀察玻璃甕裡每一種義大利麵...條狀的、管狀的、五彩的。等想起,再回座位品嚐。
沙拉份量不多,幾片葉子灑上鹹橄欖,再淋上酸酸甜甜的醬汁...我想,美味的東西都要份量缺少那麼一點點,光著盤子、抿抿嘴唇才教令人回味。

除了義大利麵,我想店家也鑽精於餐飲的每一個面向。
四片烤得鬆軟、熱騰騰的麵包,盤子裡也附了沾醬,可我咬了第一口之後,被鬆軟的香氣禁錮,只想讓單純的麵粉在嘴咀嚼昇華。而且...心底開始埋怨:怎麼每一道菜看來份量應該都夠,吃起來卻都少那麼一小口呢?



我點的是「普通肉醬義大利麵」,煮過的麵條拌合著番茄肉醬,往往麵一上桌,遠遠地就可以感覺到肉醬的酸。幸好,麵條不是管狀的,我覺得最好吃的義大利麵在電影「料理絕配」裡,亞倫艾克哈特順手揉進羅勒葉,坐在法式餐廳廚房的不鏽鋼流理台上,用叉子輕輕捲起且與艾碧貝絲琳分享哪一盅白瓷深盤裝的義大利麵。簡單...但那抱碗、捲麵的方式...就讓人愛上義大利麵。而「我喜歡義大利麵」的肉醬義大利麵雖然沒用深盤裝,但當我捲完最後一次,就已經下定決心:下次再犯「義大利麵癮」,就來這裡解解饞吧!



最後...甜點來了乳酪與南瓜派...都不是我愛的,倒非關店家的廚藝。巧克力...三種淋醬分別搭配,拍完照之後,自然有人代勞。而我則悠哉地品嚐細緻的咖啡冰沙,邊以視線巡獵:牆上的義大利照片、窗檯的速克達模型...還有,小妹的笑容燦爛不燦爛?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56) 人氣()

隱身在五權西四街的小巷子裡,坐在院子就可以聽見巷口「咕嚕咕嚕」老闆高亢的歌聲。老闆娘很怕相機鏡頭卻又健談,她說取夏天為店名,因為越南氣候炎熱,而台灣的夏天高溫更符合南國風情。再加個「小」字才容易記,也顯得可愛。角鋼鎖出的桌椅、店裡擺飾著越南水上古董戲偶再加上樓梯牆上的魚...似乎有電影、紀錄片中濃濃的越南、西貢味兒。

小夏天才剛剛7月底開幕,老闆娘將五權西四街附近慣有的庭園老屋子改裝成餐廳,小小庭院與一樓空間,卻與她的餐點一樣發散令人驚奇的美。之前,我沒品嚐過越南河粉,在中部地區越南河粉似乎與越南新娘開設的小吃店畫上等號,沒想到老闆娘成功地在美食街與咖啡結合,且讓越南美食與其他中西美食平起平坐。
老闆娘與店員應該忙了一天了,因為菜單一上桌,小妹就批哩趴啦念了一串已經完售的菜餚。但或許我表現出好奇與陌生,再加上還沒有其他客人上門,小妹很親切、認真地味我們介紹每道菜的食材與品嚐方式。




檸檬香茅咖哩雞有點泰國風,為了品嚐道地的越南風味,我點了牛肉湯河粉。河粉與客家粄條異曲同工,同為米食,不過端上來的河粉更接近麵條,吸飽了老闆娘不加味精、精燉的牛肉湯後讓我忍不住捧起碗大口大口的喝湯直到最後一滴。
牛肉湯河粉可以單點、也可以是套餐;我點套餐,想讓店家「精銳盡出」...除了河粉之外,還有「芋香酥脆炸春捲」,芋頭加一點雞絲,裹上河粉皮後炸個酥黃,入口前再裹上生菜,霑一點海鮮醬或辣醬,清爽又帶精緻的美味。
另外,我們單點「鮮蝦雞絲生春捲」,不同於酥脆的春捲,除了鮮蝦、雞絲的好滋味,還可以咬到河粉外皮的Q彈。入口之前,我將生春捲推到桌邊窗戶下面,湊巧配一點窗外的昏黃的綠意,美得實在想就此放著擺飾。







牛肉河粉份量剛剛好,用了洋蔥、豆芽菜當配料,湯頭味道畢竟是台灣 人掌廚,有台灣牛肉麵的傳統;加了越南河粉,倒是有另外的清爽,讓我忍不住雙手捧起湯碗喝完每一滴。隨著河粉,老闆娘用小碟洗淨了九層塔、薄荷、檸檬片、辣椒讓客人隨意掺加,不同葉子提供不同的香氣佐味,甚是好玩。

尾聲,來了布丁...有點矮小,對於一道美味甜膩的點心而言,我不知道是不是與東南亞的人或老闆娘一樣...都比較嬌小。
當小妹端著稍稍摻一點透明液體與滿滿冰塊的玻璃杯上桌,我嚇了一跳...莫非,這就是莫測高深的「越南咖啡」?端詳了一陣子,小妹才又端來咖啡壺,原來越南咖啡用不鏽鋼小壺沖泡:她們將咖啡粉放進鋼杯,壓上圓形隔板,再衝入熱水,咖啡就由下方滴入底下的玻璃杯,類似簡易版的美式咖啡壺原理。壺底已經是先放進越南煉乳,等咖啡滴漏完全,輕輕地攪拌均勻,最後倒進最先上桌的冰塊玻璃杯裡,一杯越南咖啡焉然成形。泡咖啡的方式非常有趣,與我熟知的摩卡壺、曬風壺大異其趣。喝起來,卻因為煉乳加了不少,味道與「貝納頌」極為相似。

咖啡加冰塊滿滿一大杯,剛好可以慢慢啜飲,還邊與老闆娘姐妹聊天。聽來,她們還有很多想法亟待實現...不過,言談間老闆娘熱愛餐飲、越南風味溢於言表。這異國風情對我而言陌生,只是...這餐廳的味道與親切...應該...值得再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

匆匆忙忙趕到台中辦事,以前這算是「進城」,最近有點混亂...沒搬家,但也算是住城裡了。學生時代就在民生路、平等街...府後一帶活動,剛巧下午有課要趕回學校,想...這附近有些自助餐店。進了四維街,跟記憶裡的變化太大,以前吃水餃、牛肉麵的小店怎麼不見了,只剩四維自助餐屹立不搖。周圍倒是多了好些家牛肉麵店...

兜了半圈,好不容易擠到一位停車,就挑街對面的牛饕道地牛肉麵...反正一碗牛肉麵。時間尚早,一般上班族應該還在辦公室裡計畫午餐,店裡就只有先我們進來的一桌客人。小姐遞上菜餐還倒杯熱茶...慘了!服務太周到...肯定...#%$。果然,菜單最上方的頂級牛肉麵一碗要價 210 元,也許住北部的格友們吃慣「牛肉麵節」的高檔麵食,早也習慣那「高檔價錢」。中部鄉下地方,一碗麵90元就算「高級」了。既然進來了就嚐嚐鮮,點...下面一點的「招牌花腱紅燒牛肉麵」,我指定「紅燒」,因為在豐原光顧過ㄧ家「清燉牛肉麵」,可能是我味蕾駑鈍,印象中那碗麵就只有麵粉味兒。然後,又點了魯雞腳與海帶芽。

雞腳魯得入味,是先去骨,入口除了鹹中帶甜,魯香味中還嚼到了筋的咬勁;海帶芽與一般麵食館裡的不同,切起來有葉形,醃漬過,帶有一點日式手法...我不知道那叫什麼?像是菜市場裡有一種日本進口的海菜,也醃漬得綠得有點可怕,吃起來又順口。






不一會兒,小姐由窗口端來白碗裝的麵...看來與公益路勤美誠品旁,小偉讚不絕口的牛肉麵有點像,大塊牛肉魯得夠久、夠軟...只是牛饕的牛肉帶筋油花層層分明,似乎又多幾分美感。湯頭恰到好處,香甜又沒有過多的香料藥材味兒。唯一美中不足...我吃到一半才聽到小姐位鄰桌先生解釋菜單提到,麵也分寬麵、細麵...。可,剛剛她卻沒告訴我,來了一碗寬麵。




再怎麼稱讚好吃,不如拍張空盤、空碗來得清晰瞭然...看來今天停車位挑對了,冥冥中自有定數啊。
後來發覺,似乎...這是一家連鎖店?而且網路上,豐原也有一家,就在富春國小附近。看來,改天應該來去試試...。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

看了封面MENU上的店名,你看見什麼?石頭張?你的眼睛沒有問題!我也是犯了一樣的毛病!其實,這裡不賣滷肉飯,而且店裡的氣氛與店名一樣現代感...叫做「不設限」(請發音標準,別唸成「輻射線」)。這家店也在五權西二街...萬月樓對面...,因為友人介紹「不設限」,好奇造訪,這也才發現隔壁三間的「東海書苑」。

不設限位在五權西二街的普通「販厝」之間,剛巧與美術館著名的食街隔一條街。店內陳設簡約,用燈光營造氣氛。櫃檯旁擺了一部時下流行的白色單速車,看來應該屬於老闆,否則一家店除了既有陳設,哪一位員工可以在店裡停放坐騎呢?

那天,恰巧是星期天晚餐,二樓被定位,一樓客滿,客人必須小等。而且來客看來大部分是附近居民,有別於美食街。點了咖哩、豬排、椒麻雞...菜名普通,但內容大有文章。不知道是不是我孤陋寡聞,不設限的咖哩裡似乎還加了九層塔,雖與我的經驗大異其趣,但美味著實令人回味。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

  • Jun 24 Thu 2010 20:48
  • 黑壁

久聞其名,卻一直沒有「閒工夫」造訪。「黑壁創意料亭」店頭簡單低調,圓形小小的店招,且由外面並不容易窺見裡頭是不是華麗?隱身市區,除了作工精細的老房子之外,沒人能一眼認出黑壁的大門,就在那一排沿著人行道而築,上面彎出幾枝竹子的木條圍籬之間。我曾在他門口停車,坐在駕駛座速寫對面的敏祥診所,才發現:有人從「門」裡走出來。

進了門,黑壁的庭園簡單,沿著石板,走進綠竹掩映的老房子裡,房子色澤簡單,黑牆配上白窗,偶爾有幾片木板裝飾,名符其實的「黑壁」。左手邊可以進到吧台,右手是一連串的包廂,沿著兩棟建築物之間的走道可以走到擺滿陶缸的天井,然後拾階上二樓,還有適合人數不多客人的座位。坐在包廂往外,視線湊巧都被毛玻璃擋住,當然走道上來來往往的客人也看不見裡面,但毛玻璃上下卻可以看見外面的竹子與竹葉。我們來的這一天,開始用餐就下起滂沱大雨,直到用餐即將結束雨驟停,陽光露臉,我想這應該就是黑壁最饒富興味的兩種景致。二樓,可以看出房子經過細心保存,雖然塗成毫無瑕疵的黑、白,但造型特殊,我想應該也適合喜歡觀賞建築的人吧。

黑壁的餐,最為傳誦的是「創意料理」。但第一次來,我想留一點誘因待日後探尋,在簡單的菜單挑選適中的套餐...生魚片、可樂餅、蒸蝦、牛肉、烤飯糰、味增湯與挖成圓球狀的西瓜。或許,我沒有點頂級餐點,所以感覺在眾多日本料理店裡黑壁並不非常特出,不過「名列前茅」自不在話下。我一向自詡為「視覺動物」,就像「喝咖啡」一樣,有人總可以娓娓述說:酸、後韻、口感、香氣...我卻只見到咖啡器皿的美,品嘗到咖啡入口的香、甘、醇,可是當你要我具體的描述時卻又語塞。也許...我應該將生活的速度放得更慢...。記得寫台中萬月樓的時候我曾經有過這麼的論點:一家料理店的菜好不好?看他的擺盤、使用器皿的精緻,大概就已經品嘗到七、八分了。看到這裡,別忘記在往下看球型的西瓜和味增湯...我喜歡湯碗裡那支陶匙,別笑我少見多怪,我真得覺得那湯匙...細緻且美。

還有更多照片在這裡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2) 人氣()

我們家不是饕客,但偶爾打打牙祭,出草的時候會依賴朋友的推薦來選擇餐廳。萬月樓是高檔的日本料理店,連菜單都是全日文,漢字還成,片假名(平假名?)對我們來說根本就雞同鴨講,所以小偉高興且懊惱地掩面,一方面因為菜單上令人垂言的菜色正中下懷而高興;另方面因為老闆娘忙著,遲遲不來為我們解說點餐,自己卻又無法解讀而懊惱。看來,日文已經不是另一個國度的語言,而與小偉熱愛的飲食息息相關。

萬月樓的料理新鮮自然不在話下,來這店裡,也才會理解為什麼陶器、漆器雖然發源於中國,卻在日本人手上發揚光大。ㄧ餐飯下來,十數個精美的陶器盛著精心擺置且搭配完美的食材上桌,連排列一盅盅食物的漆器扥盤野美得令人不忍弄髒。

漆盤裡哪裡是食物,對我來說毋寧算是最佳的攝影模特兒。
每次來萬月樓,除了餐點吸引我,其實大廳的生食料理台也可以見到師傅的用心。不知名的魚,鮮活地與松、楓枝一起躺臥在玻璃櫥窗,每一幀取景似乎立即可以成為藝術創作。拿著相機,我也不管其他客人側目,上回來在包廂閒聊到餐廳休息,雖然發現這些小細節,可惜休息時間燈光都熄滅,昏昏暗暗少一點光采,今日豈有錯過之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2) 人氣()

1 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