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怪我盡是貼一些令人驚恐、噁心的照片,跟小朋友出門總是會去注意一些小東西,昆蟲記的作者李淳陽說過,短短數十公尺的小路可以花上幾個小時來行走、觀察,我很贊同,因為我們就是這樣。更何況,同一條路在不同季節,甚至是同一天裡不同的時間走過也會有不同的風景、新鮮感。好久一段時間沒有來東豐腳踏車道散步,租車店的老闆依然爽朗地打招呼,大雨過後的黃昏蚊子特別多,我們還是邊拍蚊子邊觀察...,甚至蹲在鐵皮圍籬玩「笄渦蟲」。

笄渦蟲,一看名字就知道這是渦蟲的一種,但他的體型容易讓人家誤認是「蚯蚓」。最常見的渦蟲應該是水族箱裡跟著水草到處「傳染」,一小段一小段白色的小蟲,如果放著不管,很快地在欣賞魚的時候就會發現渦蟲沿著玻璃到處爬。這渦蟲與笄渦蟲有親戚關係,只是笄渦蟲是陸生渦蟲。在東豐腳踏車到接近食水嵙溪鐵橋新建了石岡污水處理廠,印象中這鐵皮圍籬搭建了好多年,圍籬另一端不時傳來工程噪音,但我從未見過到底出現什麼建築物,唯一可以窺見是從鐵皮底下鑽過來、上面攀趴著的藤蔓,今天卻沿著圍籬蠕動的一大群笄渦蟲。

近看笄渦蟲,發覺這真是美麗的生物,清晰的背中線,造型特殊如鋤頭的頭部,在閃燈與鏡頭下還晶瑩地反光。拿著隨身攜帶的夾子想要將他移到適合的地方拍照,稍稍出力渦蟲竟然被夾斷了,而且神奇地兩段分別蠕動,前段由頭帶著繼續徐徐地往前爬行;後段以斷處為頭,像電影裡戲謔的鬼魅般,少了頭,身體沒事般地往另一個方向自行逃生去了。我聽說過蚯蚓有再生能力,所以種花時不小心拿鏟子鏟斷蚯蚓,會小心翼翼地將它放到別的花盆去。因為蚯蚓被鏟斷,會激烈地在地上扭轉、彈跳,雖然知道蚯蚓有再生能力,但雖然聽不見、還是可以看見它的痛楚。這渦蟲的反應如此無動於衷,竟讓我興起好奇,如果多夾一次,成了三段的渦蟲會怎麼反應?我挑中另一條笄渦蟲,輕輕夾了兩次,果然斷成三截,有趣的是頭尾兩截立刻朝向不同方向離去,中斷則在原地蠕動,不一會兒,接近前段那端整合成頭,朝向第三方慢慢地開始離去。也許,你也會立刻想到:那四段了?我不否認,當下我也是這麼想的,不過「再生」總有個極限吧,萬一我這麼切下去,真的「玩出蟲命」,那豈不是罪過大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