遊園北路快到望高寮,右手邊有條往龍井的小路,前兩個路口,一支指標「瑞井古井」怯憐憐底躲在民宅的柱子邊,若不是騎著單車漫遊還很容易錯過。

彎下來沒多遠就發現,遊園北路的繁榮景象浮面,沿著大馬路兩邊蓋滿房子與商店,轉到巷子裡發現房子只不過沿著馬路邊線而已,屋後一片紅土、芒草、花生田...蠻符合我對大度山的概念。巷子不長,一下子進到村落,同時發現紅土老厝被包圍在這裡。村子口還有支路標標著「土地公、古井」,順著指引方向發現正在舉辦法事的現代化大廟,水泥建築與周圍的紅土格格不入,但參加法事的村民以竹簍挑著貢品越過小巷倒是「遵循古法」。路越走越小,忽然我發現自己迷路了,騎單車最怕長下坡,而坡底又不知道是不是目的地,走錯路還得花更大的力氣爬上來。才想找個路人問,發覺路標變小了,尺長的小路標沒洗臉,黑黑地被釘在轉角牆上,不仔細看會很容易被錯過。眼看著村子快過完了,瑞井古井的灰色縷空指標才出現。

「井」,不都長得圓滾滾的,有些時候會為了安全加水泥蓋子,若是歷史建築可能會像「龍目井」那樣修築得古色古香。從灰色招牌得窺,瑞井古井經過社區營造,應該不是保留古井原樣,也會經過一翻妝點吧。招牌以下是長長的階梯,看不見井究竟在那兒,只好將單車往前推到房子凹陷、從外頭看不見單車的地方,然後徒步下去。

印象中,大度山滿山遍野酷熱、乾燥的紅土與鵝卵石,農人經營的都是旱田,馬鈴薯、花生...除了這些就是芒草,偶爾會有幾叢相思樹。台階越走到底下,植栽越是蒼翠,但風也停了,幸好好奇心令人忽略這些不快。原來村子屋後就是乾河床,我現在是由上頭下來,相信早些年大度山還是一片荒涼之時,人們應該是由下頭龍井街上爬上來探訪親友的吧。
解說牌上說:瑞井古稱「井仔頭」,在道光年間就出現於史冊,因為聚落位於三口井上方而得名。坡底先出現兩幢「舊有宿舍」,看像是林務局、警察局的檢查哨或軍事哨所。順著石頭路,兩個山坳遠分別出現三座井,說他是井卻不像既定觀念裡的圓井,磚砌成方形,對照解說牌上的老影像,應該後來修建的人還是遵循原樣。三口井分別坐落兩個山溝,第一口井就在乾山溝底下冒出水,第二條有涓涓細流,提供二、三口井水源。說是井,我倒認為這是山溝的集水槽,地底伏流在這裡露頭,且經過天然過濾讓水清澈。
第一口井因為地勢較高,為主要提供居民飲用;第二口井次高,也是用於儲水飲用;第三口井位於下方,婦女們就在這裡清洗衣物,用過的水就令其流入下方山溝。以前的設施大概沒現在完善,必須挑著水走過小徑,相信除了疲累之外還得睜大眼睛注意,是不是有毒蛇之類小動物出沒,其辛苦可以想像。

逛完古井回到村子裡,村子被紅磚、紅土染成一片紅。老房子旁還不時可見牛車、廢棄的牛車輪,讓人忍不住將景象記錄下來,也許過個幾年這些都將消失。快到村子口,忽然聞到一股牲口的味道,原來真還有人養牛。兩頭黃牛,一大一小就養在公共造景旁邊,黃牛的顏色還真與村子主色調搭配。牛似乎很少見到遊客,瞪大眼盯著我看,牛欄的木頭不是很堅固,害我不敢太趨前取景,小時候曾聽過牛忽然發起瘋狂奔,連主人都難以倖免。萬一他像西班牙鬥牛衝上前,我可要確保相機不會被牛腳牴中。看完這兩隻牛,一手撐著相機,一手緊抓單車龍頭再往前走,有戶人家停了看來還在使用的牛車,裡頭也圈了兩隻牛。我剛剛進村子的時候並沒有發現,應該是房子與馬路的角度讓下行的人只聞得到卻看不見吧。 

與牛打完招呼,鏽蝕的牛車輪倚靠石牆上,雖然鐵製的輪胎不怎麼希罕,但那是個牛車輪。雖然不是藝品店裡擺的,木頭彎製而成的輪子,這樣的場景還是惹起一點點思古之情。這一天是最熱的,在艷陽下騎車,沒找到望高寮卻意外發現瑞井古井,這承受炙熱燒烤地艱苦總算沒有白白受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