忘了從哪裡看到「台中放送局」的消息,印象中他在電台街,是日據時代的建築,這理由就足夠讓我花一個下午去摸索。其實蠻容易找的,由體育場與自來水場中間的電台街轉入,絕不會錯過右手邊這美麗的建築。
當然文建會整建、市政府接管後,這建築除了形式已不見老態了。「放送局」就是「廣播公司」,在日語裡「放送」意味著「廣播」。當初成立「放送局」乃因為當時日本天皇登基,在臺日僑希望能藉由廣播聽取實況;另方面日本總督府也期待能以「放送」宣揚日人治台的政績。肇始,昭和五年(民國十九年)啟用「台北放送局」,繼而昭和七年增設「台南放送局」,昭和十年再增設「台中放送局」。
民國34年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台灣並將主管「放送局」之「台灣放送協會」改組成「台灣廣播電台」;38年,國府遷台再次將「台灣廣播電台」改成「中國廣播公司」。?最後歷經產權移轉,才於94年由臺中市政府將「台中放送局」委託「台中大千廣播電台」經營。過去「軍管」時代,廣播是一門敏感的行業。時代動盪時,政府與對抗者莫不積極控制廣播電台以宣揚自我的理念、達到宣傳效果。所以廣播電台一直是戒備森嚴,一般人難以一窺堂奧。
放送局有個可停10來部小車的停車場,正門左手邊保留當年的哨所,進鐵門就是一大片綠草地。一樓前半為歷史文化中心,展覽不定期更換檔期;另一側則展示著廣播器材;後方則有與「薰衣草森林」合作的「森林1935」簡餐咖啡店。今天恰巧有台中市的教師研習在此舉行,所以二樓會議室就沒辦法參觀。
主體建築混雜了「羅馬風格」與「哥德風」,意圖營造古堡意象,突顯「放送局」作為文化尖兵的形象。由大門外望有兩個水池,「日池」與「月池」據說為了鎮攝當年在此處決人犯的煞氣。水池之後則是防空洞,應該是二次大戰期間的產物。另外院子裡還有個石燈籠,上頭刻有「大正七年六月十八日創建」、「昭和五年12月28日建立」字樣,頗有日本風格。
經歷歲月與重建之後,覺得放送局還是散發著神秘與隔閡的氣息,不知道是因為臨時起意,資料收集不夠齊全的關係?還是當年他就是被利用來從事我們不熟悉的事務?若要說不同,或者該是多了藝文活動及咖啡的香味吧。

臺中放送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