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長輩告訴我們,那在土裡傳出來規律的聲響是「蚯蚓的叫聲」。小時候深信不疑;長大一點,不禁懷疑「蚯蚓全身軟綿綿,他要用哪個器官叫?」;直到後來書裡才澄清,其實那是螻蛄的叫聲,也就是俗稱的「肚伯仔」。有些資料稱這是「肚猴仔」,但「灌肚猴」抓的是蟋蟀,所以我認為「肚猴仔」指的是蟋蟀,那「肚伯仔」自然就是「螻蛄」了。

星期六,實在看不下窗台前面的台北草皮被黃花醡醬草給覆蓋了,顧不得頭昏眼花,蹲在寒風裡一個早上,足足挖了兩大垃圾袋的草。兒子起床,看了看後問我「你幹嘛把它拔成那個樣子?」而就移動九芎底下的花盆時,這隻倒楣的螻蛄來不及鑽回土裡,西奔西竄,最後還是被我裝到小盆子裡。應邀他到書房來作客,拍完照、觀察完自然讓他回家去。

螻蛄習慣生活於土壤之中,以雜草嫩根為食。也因為需要挖土,所以兩隻前足早已演化成與鼴鼠一樣的掘土硬爪。放在手上,牠不斷地移動、尋找可以躲藏的洞穴,遇見指縫,就用兩隻前足拼命往下挖,孔武有力,那力道讓我不敢真的與之抗衡,唯恐牠會認真地在手掌上挖出血淋淋的窟窿來。拍照的時候,將之放開於書桌上,牠會不斷奔跑,只有靠近土壤、鑽進紙屑叢裡有遮蔽的時候才會稍作停留。

拍完,當我將牠放回暫時安置的盒子裡,牠翹起屁股拼命挖,一下子消失得無影無蹤。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