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到這個季節,教室外面走廊就會冒出很多小紅花盆,少少的培養土,大大的豆子葉子,有時候還會出現玉米、油菜花、空心菜...我們那位不下廚房的自然老師帶著只認識「青菜」的小朋友進行自然觀察。小學生很開心生命的成長,即便是不會說話,只有風吹來才偶爾晃一晃的小苗,每天細心呵護,水從沒少過。每年,就週而復始的重演,直到盆子裝不下,小豆子從肥嫩的模樣,到大植物穿著小盆子東倒西歪,然後...不知道是我疏忽,還是真的就沒有「豐收」。

每年到這個季節,老師就會開始描述小苗的病理狀況。問你喔!那棵「葉子尖尖的菜」為什麼被蟲咬得東缺一角、西破一洞?問你喔!那油菜花上面綠色的蟲是什麼蟲?是蝴蝶?還是蛾?問你喔!為什麼葉子上會有爬過的痕跡?那是細菌感染?還是蟲咬的?怎麼都沒看到蟲?小學生每天蹲在走廊上研究他的作物,發現問題當然問老師,老師...就拿到辦公室問愛種花的「老老師」。不開伙的她,怎麼知道愛種花的園藝知識不見得能應付農田裡的經濟作物啊。

連續被問了多年這在葉子上畫地圖的小蟲...說實話,我也只知道那是「潛葉蛾」,廬山真面目從未窺得。老師又跑來,不放心地確認「那...去年問你的...那痕跡叫.....潛葉蛾,對不對?」昨天下午,我想不去看個究竟,這問題肯定會每年被問...直到我退休。
拿個小手電筒,在大白天逛走廊可是比拿個相機巡堂更加可疑,幸好我從不做這種事,下午沒人上課...也算是闖空門。潛葉蛾媽媽把卵產在嫩葉上,小潛葉蟲就咬進葉脈、葉肉,上下留下薄薄的蠟質葉皮。算來小潛葉蟲也算是懂得養生,就像人們吃蘋果要削皮,免得將蘋果皮上的蠟給吃進肚子。不過葉子對潛葉蛾來說很厚,小時候有沒有裝過被套?我最喜歡在夏天將電風扇對準棉被的拉鍊開口吹,被套被風吹鼓起來,鑽進裡面享受軟綿綿、滑溜溜、冰涼涼的棉被觸感...大概小潛葉蟲就是這種感覺吧。
潛葉蟲剛孵化非常細小,邊吃葉肉邊長大,所以如果仔細觀察發現那些痕跡都是由細到粗,最後最粗的地方如果還有個圓圓的孔,表示這隻前夜蛾已經完成「長大的任務」,咬破果皮羽化了。就是這些即將羽化的小蟲露餡,她們將自己的蛹黏在葉子上,與蒼蠅蛹類似,只是大小相去甚遠。拿尺量,1mm的刻度都還嫌太粗,據說小蟲子就只有0.2mm的大小。我本來以為這些潛葉蟲早已「蟲去樓空」,在拿下眼睛仔細觀察時發現了蛹,於是推斷「她們還躲著」。沿著食痕由細而粗搜索,手電筒隱隱約約照出食痕中堅潛葉蛾留下的糞便,後來在一片葉子的兩道食痕末端,發現兩道形狀一致的黑色痕跡...莫非,這就是小蟲子?拿起葉子再三比對,果然黑點都位在食痕的最尾端,而且也都還沒出現咬破葉皮的圓孔...終於抓到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