豐原第一市場是僅次於果菜批發市場的傳統市場,全盛時期還連結著現在已經將葫蘆墩圳加蓋成停車場的「竹管市場。小時候,也曾經有過一段菜市場人生,因此經過入口,雖然都已經多加了現代化的鐵捲門,總會想像過去市場人聲鼎沸的模樣。其實,逛菜市場對我而言並非日常生活一環,而是假日休閒活動。


傳統市場裡臥虎藏龍,雖然類似的攤商會歸在一隅,不過總有些店東會有巧思與人不同。這家蔬菜攤,兩老夫妻經營,蔬果潔潔淨淨且都用塑膠袋捆紮,著實特殊。喜歡的挑一挑,享受到傳統市場的樂趣又兼顧超級市場的清爽。



我沒想過火鍋料也可以自成一格,口味、形色繁多。在蔬菜攤旁...專賣火鍋料的攤子擺滿各式各樣的鍋物,有些色彩鮮豔,簡直與糖果屋的擺設不分軒輊,甚至捏成動物造型。如果家裡有小朋友,買這些回家鐵定讓它們食慾大開。可惜,台灣食安問題實在太嚴重,我們家早就不太吃「看不見原形的食物了。趁著老闆彎下腰到冰箱一包一包地取出原料之際,迅速端起相機偷拍,單眼相機就有這個好處,開機快、對焦快、快門快、不需要閃光燈。我相信在傳統市場擺攤的老闆一定不會吝於將他的貨品借我拍攝,只是...跟他搭訕的時候我真不知道要說些什麼?談食品添加物?談色素?還是講近來的食安問題?



我最喜歡逛魚攤了,或許是碼頭與旅遊書籍的移情作用,前陣子買了福地享子的「築地於是打工的幸福日子讀,羨慕她勇於躍入不同生活,也佩服她鉅細靡遺地觀察能力。
新鮮的漁獲擺在攤上,其實還可以看見魚身上美麗的條紋;以前瘋著養淡水魚,就記得山鰱仔身上的黑縱線,如果被驚嚇或死亡之後就會變淡甚至消失;當牠愉快地優游,遠遠地就可以藉由黑粽餡分辨出牠來。
其實,想找新鮮的漁獲也可以上著名的日系超級市場;但不知道為什麼,他們把澎湖現撈魚貨擺得美美的卻不歡迎人家拍照。有一次,我忍不住拿起我的小傻瓜機,還沒完成對焦,旁邊就有個大叔氣急敗壞地大喊著阻止我拍照。傳統市場的魚攤就沒那麼斤斤計較,他們左鄰右舍都是數十年的老鄰居,斷貨的時候也會互相支援,愛物及烏...因此,當我拿起相機拍其他攤子上的魚鮮,店東們多半笑臉盈盈,虛應地問一下需要什麼?雖然他明知我們只會在相熟的攤位上買。甚至還熱心地解說這是什麼魚?那是什麼魚?像是有一條吐著舌頭的魚,老闆就解釋說:因為魚在較深的海底被捉住,短時間拖出海面,壓力急遽的變化就將魚的內部組織擠出體外。
挑中了魚,老闆還仔細地處理魚鱗、內臟,在天冷的隆冬特別感受到老闆的誠意,除了他所敘述而我們從來無從查證的說法。





買肉的豬肉攤則是一家人,只是我還不夠熟,分辨不出年輕的老闆娘是媳婦?或是女兒?
以前都以為買豬肉就到攤子上挑一塊看得順眼的就可以了,萬萬沒想到...買肉的時候可以只告訴老闆娘,這塊肉是要煮湯的、紅燒的、還是滷的?
年輕的老闆娘負責接電話與客人應對,依照要求處理肉塊的大小與種類。老闆娘的娘則在一旁處理豬肉上多餘的油花,前天公共電視台裡為了功夫走天下的節目就播出一位小女生到新加坡的餐廳實習,廚房裡有個工作就是去除油花,在牛肉要下鍋煮之前,廚師就得拿著尖刀好好整理一下牛排。我以為老老闆娘這樣的處理,也讓她賣的豬肉高級了起來。
老闆則不多話,站在攤子後邊仔細度量地切肉,那每一刀都因為用心而彷彿落在五星級的牛肉上。





走出市場回到府前街,與162巷的轉角還有一攤大湖放山雞,簡單的擺設,夫妻倆頭髮都斑白,操著多聲帶...客人開口講客家話,老闆娘就以客家話答腔;客人用閩南語,她也以台語講述;客人操國語,她也流利地說明;不知道改天若有個老外來買雞肉,她是不是要說起英文來?
老闆娘偶爾會拿起剁刀切肉,但大部分時候她只負責將全雞剁分大塊,讓雞肉可以穩穩地與透明膠盒放在台秤上秤重,換算成金額並且徵得客人點頭應允後。她就會轉頭連盒帶雞放到後方已經中央凹陷且放在一節大樹幹上的厚重木砧上,由老闆接手剁成容易烹調的大小。
老闆下刀絕少遇到阻礙,如庖丁解牛一樣,手裡的刀知道該徐徐下切還是用力砍斷。他的刀並不需要提得半天高,先將雞身倒立起來,輕輕地施力就可以將雞身切成兩半,然後支解,雞胸、雞腿、雞翅...再一一剁成小塊。琦琦說:看他使刀,那雞好想已經去掉一身骨頭了。

我工作的學校有不少家長也來自市場,有些甚至成為好朋友,孩子畢業後遇到空閒還是會到辦公室來喝喝茶。市場人通常豪邁直爽,也因為工作場所吵雜而說起話來聲音宏亮。而他們嘴裡描述的傳統市場,比我們這樣走馬看花更是有趣,有時候還惹得我想清晨兩、三點起個大早體驗他們更完整的工作時光。只是...還沒熱血到如此地步,也許有朝一日吧,而現在我還是細水長流...慢活在菜市場之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