逛菜市場是了解在地的生活的絕佳途徑之一。元旦連假的清晨,又到臺中市市區流浪,到 Deer Cafe 吃了早餐後,不想白費了這一天藍,決定逛模範街市場…卻在上車之後,又決定改去三民路與中正路的第二市場。因為第二市場除了有典雅的日式建築風格,最近經過三民路還常惹起大塞車,雖然違規停車才是主因,但第二市場外經常性的大排長龍啟人疑竇。

第二市場的對面就有座偌大的停車場,雖然停滿車輛,但很幸運地還是能夠找到車位。停車場靠近中正路這側就是 BRT 的第二市場站,外地來可以搭火車到台中火車站,再轉乘 BRT ,不到10分鐘的車程相當便捷。這張 BRT 車站照片是我第一張相關主題的紀錄,雙節公車上擁擠的人群與經常與我爭道的路線規劃讓我對它沒什麼好感,所以也尚未來嘗鮮,基本上...目前的狀態...它就是連結公車而已。

過了中正路,對角就是第二市場,沿著中正路的騎樓找到入口彎進來...寬闊的熟食專區,滷肉飯、排骨飯...任君挑選。才剛剛踏進市場就後悔了,後悔剛剛吃了早餐...熟食區佔據大部分面積讓第二市場不同於其他傳統市場。

逛過熟食區,一不小心就穿越市場,進到另一頭的廣場。這才發現市場裡其實別有洞天,暖暖冬陽讓廣場溫暖了起來,角落裡兩位阿嬤點了廣場咖啡攤的咖啡,就坐在小圓桌邊曬太陽邊品嘗,讓我也想效法...讓貓一樣舒服的行徑。不過,廣場背後的六角樓與市場裡的種種此時更吸引我。


與豐原的第一市場不同,第二市場雖然也是傳統市場,但畢竟座落於商業區之中,不管是菜攤、肉攤...規模都遠遠較小,可能也因為都市裡寸土寸金吧。
第二市場提供周遭周圍居民重要的民生必需品,清早...享用傳統早餐的人們多過於逛街買菜,在此地...第二市場應該是兼具公園的功用,老闆除了提供食材外,還提供心理療育吧!冬陽裡,賣麵食的大哥掀開鍋蓋,氤氳蒸騰...暖身也暖心。


第二市場建於1917年,當時周遭頗多日本移民,販售商品多屬高檔貨,有「日本人的市場」之稱。1936年因大火而重建。2004年由台中市政府整建成現今之模樣。六角樓位居第二市場樞紐的位置,賣場成三翼放射狀分布。當我在攤位之間迷路,最後在六角樓裡頓悟建築模式時,最先類化的建築物竟然是參觀過的綠島監獄。當然在監獄如此配置是為了容易監控,於市場則應該是方便下雨天、大熱天客人不必受到風吹日曬就可以購齊所有想要的東西。


六角樓裡多為肉攤,只有一間六角咖啡,老闆以手沖方式在這裡獨特的經營著。點了一杯肯亞AA,濃郁帶點酸,是杯好咖啡,可惜的是用紙杯盛裝,但在菜市場裡不用紙杯恐怕又有行動不便之虞。櫃台桌上放著一顆鈴,好奇的問:那鈴給誰用?呼喚誰?老闆邊沖咖啡邊說...有時候要送咖啡、要上洗手間,客人如果沒遇見老闆,只要拍拍鈴,老闆就會從市場的各個角落飛奔出現。

六角樓的立柱上標著黃、藍、橙、紅等動線,當時並未特別留意...其餘動線不知道如何分配。動線裡的攤販似乎都已經分過類了,藍線裡有楊媽媽立食等熟食區;紅線裡,就在六角咖啡館旁邊有攤生鮮豬肉,特別引起我注意是因為豬內臟都還擺在鐵桶子裡,一般而言...內臟不是都必須預訂或很早就到市場購買,尤其桶子裡還有一副腰花...。




翼巷裡的居民們似乎都習慣了有觀光客在身邊取景,有些沒注意到的,他們還會善意地提醒,只是拍攝的時候總會靦腆地往旁邊稍稍閃躲。

由三民路入口反向走出去,就到了平日引起三民路塞車的角落...老賴紅豆餅、阿嬤的相思麵店、王記菜頭粿、福州意麵。別於市場裡稀稀疏疏的人群,這裡可是人生鼎沸、大排長龍...看來,越接近中午應該人會更多。看著煎鍋上的食物涎垂三尺,要不是剛剛才吃過早餐,還真的想馬上坐下點餐。不過,旅途裡留一些遺憾,下次才再有動力造訪。


除了吃之外,第二市場裡還有不少服飾店及委託行,小小的店面擠滿各式各樣的舶來品。像是專賣食品與罐頭的商店,雖然只買了一小包核桃,不過光觀賞櫥窗裡的印滿外文的商品,就很有異國的氛圍。買了一小包核桃,忍不住拍了人家的櫥窗,老闆和老闆的女兒友善地、安安靜靜地看著我取景、按下快門,臨走的時候還送了淺淺的微笑。



沿著福州意麵的小巷子走,發覺這正是面朝三民路商家的後巷,洋裁店的阿嬤正在工作,偷偷地拍了張背影,希望她不介意才好。

再往前...賣著愛玉檸檬開了門,但或許因為冬天溫度低,沒看見客人上門。這應該留待夏日炎炎的時候再來。

巷子尾端已經接近三民路、中正路口,發現了坐滿食客的包子店,店員忙碌地將餛飩下鍋、由蒸籠裡夾出包子...,想必味道一定相當好。我站在一邊觀察店員,還惹得店員不斷地回頭問我需要什麼?我很想跟他說,我喜歡通往二樓的樓梯,可不可以上去參觀,但我知道答案應該是否定的,所以話一直留在嘴巴裡。

肚子飽得吃不下,但心眼可像個無底洞,不斷地轉移注意力到物品與生鮮食品上面。包子店對面有家委託行,裏頭擺滿日系商品,美麗的陶瓷餐具與擺飾。店面不大,老闆娘與女兒再加上兩個客人就沒有迴旋空間了。我帶著相機又揹著大包包,雖然對店裡的商品極感興趣,卻不敢太過移動,怕是等一下得付錢買下一堆碎陶瓷。





再往前走,又走回菜市場裡...蔬菜、鮮果...一樣大小的微型攤子,也有一樣的新鮮。

逛著逛著來到這神奇的巷子口,第二市場很容易讓不熟悉的失去方向,我已經經過永豐海產行好多次,前幾次只覺得店裡有個大冷凍庫,地上擺滿紙箱,大概沒什麼看頭。這一次再經過,怎麼那些紙盒上都印著不一樣的字體,保麗龍箱裡的魚也大得出奇...顯然這是海鮮的舶來品店。
老闆在一旁拿著尖刀處理魚貨,我趁著他抬頭霎那晃一晃手中的相機問:「可不可以拍照。得到允許後,才大方地踏進店裡看魚。

意猶未竟邊走上邊回頭對海鮮行裡的魚貨品頭論足時,忽然注意到對面斑駁鐵門外擺了一張摺疊桌與塑膠椅,更吸引我是牆壁上貼滿了遊戲王卡。直覺這是一攤與遊戲有關的攤位,老闆大概還在休息,只是在蔬果、鮮魚充斥的市場裡,這種遊戲該賣給誰了?還在狐疑時,一抬頭...招牌燈箱上站著一個灰白色的機器人...,接著左邊又出現一位坐在鐵皮屋的鋼架上...拿起相機,才又發現無論是巷子的電線、鋼條上有一群機器人正默默地瞪著我們。



正驚奇,對面食品行忙著整理肉鬆的老闆娘發現我們,告訴我們:食品行的招牌上還有。不只如此,連巷子右邊轉角都有胡迪、馬利兄弟...。她說:是她兒子布置的,與大家分享。我指指食品行另一端的年輕人,老闆娘微微笑地點點頭...。這倒是有趣且充滿想像力的布置,尤其又出現在意想不到的傳統市場裡。




讚嘆異人藏身於市集如獲至寶,心裡嘀咕...應該更仔細的觀察,說不定市場裡還有更新鮮的事物。
另一家食品行的玻璃櫥窗上擺著寧波年糕,心裡奇怪...連中國的年糕都賣到第二市場來了,商品還真多元。將年糕翻過來查看標示,原來這是台灣製的年糕,只是名字是寧波年糕罷了。小心地將年糕放回原位,老闆娘已經走到旁邊用牙籤插著遞上一小塊柿餅,我對在路邊提供試吃的東西一樣敬謝不敏,今天大概是因為第二市場的氛圍暈染,接過來...老闆娘接著說:這是韓國的柿餅,韓國柿餅採用吊著風乾的方式,與台灣北埔的日曬法不同。嚼著柿餅,柿皮稍韌但加一點力道咬下,內餡極甜又帶點沙沙的質感與柿子淡淡的香氣。
柿子一盒一盒用透明塑膠盒疊在玻璃櫃上,一盒120元,說實話我並不知道柿餅該賣多少錢?看見紅標籤上兩個韓字,腦海立刻浮現高帽子、寬衣服與白雪。買了兩盒,回頭切了配上日本陶瓷,再泡上一壺日月潭的紅茶,想必兼具美味與愜意。






充滿日本舶來品的食品行對面又是一攤鮮美的魚貨,獨獨對那一團一團內臟感興趣...問了一旁閒聊的老闆娘,原來是魚的腎臟,只是哪一種魚就沒有多問了。

這一攤火鍋瞭讓我想起豐原第一市場那攤美麗且圖案豐富的火鍋料店,只是這一攤用塑膠袋當容器,少了一點點視覺的效果。


第二市場真的是日本人的市場,到現在還是有濃濃的日本味。連賣的拖鞋都有濃濃的日本味兒,小時候總是穿這種夾腳拖鞋,但沒這麼高級。蹲下來欣賞的時候,小姐還長串地介紹,說起日本某個流行的商場,只是我對購物不在行,記不住這些。那日本拖鞋一雙要價8、900元,對我而言...純欣賞就好。


轉回到滷肉飯攤聚集的入口,這三位先生從剛剛就端坐著夾豬毛到現在。既然除毛工作可以做到如此虔誠、仔細,我想它們煮出來的小吃應該也是相同的細緻,心裡將他列入下回必訪的攤位。

想從市場另一端去接平日慣常走的路,看看武德宮旁的小路。每次由五權路轉去三民路,總會被小路口的活力果汁吸引,那時候並不知道小路通進市場,只是奇怪這攤子孤獨地擺在這裡,裡面竟然還有另一個小廟坐落在黃金地段的三民路巷內。
結果,又迷路了。卻在轉角遇見這間宏仁麵行,麵行不是沒見過,這家麵行朝著巷子開了木製小窗,麵條就攤晒在板子上,散發特殊的美感。
那木窗可以通透進裡屋,有點年紀的老闆正在裡邊忙著...可惜賣麵的老闆娘與老闆面對鏡頭都有點靦腆。






由麵店出來,回到熱鬧的興中街,念書的時候就知道這裡是台中有名的水果街,直到現在還是水果行聚集的街坊。
回頭,走回中正路邊的第二市場,又走回光鮮亮麗的另一面。走了這回,更羨慕這幾天讀的老青春背包客的日本 Long stay得作者吳典宜先生。退休後,勇敢地在語言是很靈光的狀態下前往日本 Long stay。我想,我就從自己熟悉的地方開始吧,有朝一日...。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