鳥媽媽築巢育雛,入春之後進入高峰期,只要用心觀察,不難發現操場、廣場上隨時有親鳥閑著樹枝、草飛進濃蔭的樹冠裡。牠們很巧妙地將朝築在大樹上,有時候就與女兒牆近在咫尺。由樹下抬頭觀察,依照巢室的形狀可以區分種類、數量,但站到樓上往外看,牠們真得把巢位隱藏得很好,要不有心,實在難以察覺,幾層樹葉後面的鳥巢如此錯手可得。當然,巢多了,站在樹下也容易聽見雛鳥由巢中發出的啾啾乞食聲。

校園樹多,似乎育雛也就緊接著一巢又一巢,從沒間斷過。鳥兒育雛,最終階段當然就是雛鳥學飛離巢。電視上的動物影片,大多介紹親鳥求偶、產卵、餵食幼鳥...直到幼鳥離巢就算功德圓滿。殊不知,雛鳥並不是站上巢緣就能振翅而飛。牠先會佔到巢外的樹枝上展翅,在親鳥鼓勵與以食物相誘,幼雛才會勉強試飛。說是試飛,當然有時候也是半推半就「跌」下樹來。此時,雛鳥僅能短暫飛行,但親鳥仍舊會緊跟著保護牠們,餵食、呼喚遠離危險...所以,在草地上發現學飛的雛鳥,只要仔細觀察,不難在附近發現焦急的親鳥。只要附近沒有野貓、野狗,大可以不理牠,因為...他很快就要自立門戶了。

以前,常常有小朋友在這個時節捧著雛鳥來辦公室「求救」,通常我會解釋一番,然後請他們將牠放回發現的地方。有時候就會像這一天一樣,老師捧著紙箱,裡面裝著一隻已經長好翅膀的黃口斑鳩來辦公室。我翻開箱子,一看就知道...「老師!您辛苦了!但是...」那老師堅稱「牠不會飛,蹲在那裡都不動」。等我邊解釋邊走去洗手再回來,箱子空了,「誰把哪抓走了?」...在地上找了老半天,才終於看見小斑鳩躲在吊扇上蜷縮著。爬上桌子,雙手前後包抄地將牠「請」回箱子,老師這也願意將牠放回「原來發現他的地方」。


前兩天,草地上有發現這隻白頭翁,輕盈地蹦蹦跳跳卻就是不飛...又是一個「轉大鳥」的案例。不過,告訴我的另一位老師算是「老鳥」,知道不必救牠...爸爸站在松樹上,媽媽也躲在鵝掌藤後面。他知道,當我們都走開了,白頭翁父母就會又回到牠的身邊繼續餵牠、鼓勵牠,直到牠振翅高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