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小對神社就不陌生,唸書的小學裡就有一對石宮燈,坐落長長的台階上方的平台上。我們眼中是「禮堂」,長一輩的老人家卻說那是「神社」,當然神社是沒有意義的字眼,但石宮燈這種建築語彙卻在生活中在平常不過地屹立著。後來,對歷史裡的台灣建築產生興趣,不管是傳統文化中的廟宇,還是象徵著外來文化的日本宿舍,又更深一層地去觀察她們。不過卻因為日治時期留下的宿舍、辦公廳多半年久失修而晦暗;神社也因為政治因素遭受刻意的破壞,莫名地她們有在心底烙下神秘的印記。即將離開北海道的清晨,我們參觀札幌的北海道神宮,說不上參拜,也不是為了表達強烈的意志,可是心裡始終有股既定的、說不出的觀感存在。

神宮是進化版的神社,神社是日本神道的廟宇,當祀奉的主神加入日本天皇後,神社的地位就提升為神宮。同為亞細亞文化一支,神社的宗教模式一點也不陌生,只是象徵物及經營模式卻讓人感到新鮮。巴士停進停車場,神社外圍紅色圍牆木板上就刻著信徒捐獻名錄,不同的手法,卻與台灣廟宇「某某信士捐」的字樣有著相同的虔誠。踏著雪,走進鳥居,越過參拜道,遠遠地就可以見到神社大門,粗壯的麻繩是神聖的象徵;裡面的白色布幔上有十六瓣菊花,那是天皇的家徽,也象徵「神宮」的地位。





神社既然功能與廟宇相仿,那許願、求籤、消災解厄的功能自然相近。進神社前,先漱口、洗手;然後站到門前,往箱子裡丟進「五元」...據說「一元」也可以啦!五元象徵「有緣」,那「一元」就算「一心一意」,這說法不知道是日本人允肯,還是台灣人道高一尺的明證哪...雙手擊掌,然後對著神祈說出姓啥名誰、住所、願望,精神上與台灣的參拜方式十分雷同。拜完,也可以求籤,求籤的價碼就明確多了,日幣200元一籤。且為了服務與日鉅多的台灣客,簽筒、籤詩都備妥「繁體中文版」,不禁令人莞爾。原來我不參拜,就是怕天照大神廳不懂中文與台語,想必我是庸人自擾,以籤詩準備之周到,天照大神應該早就配備翻譯機,要不然也禮聘中國神仙前來充任翻譯了。沒習慣求籤,看別人求,有台灣人抽了不滿意就重抽。日本人可不是這麼浪費,她們抽到好籤,歡天喜地地帶著大神的祝福回家去;抽到下籤,也找條麻繩綁著,自然大神會為大家化解災厄。




求過了籤,逛逛...這裡該怎麼說呢?窗口裡坐了兩位美麗的巫女,頭頂上載明各式各樣「御守」的價格,有保交通安全的、考試順利的...平安有價,就跟付補習費、保養車子一樣,求神保佑當然要捐輸代價。看完一長排「平安符」,我沒買,反倒發現裡頭那位可愛的巫女似乎已經在網友的部落格出現過...這...可以說是聞名國際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