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下16度」是什麼感覺?在台灣,16度的氣溫稱之為「寒流」,走在路上手插口袋、縮脖子;10度,已經讓人極盡所能窩在室內不外出;而冬天上合歡山,2、3度...甚至0度就已經不得了,歪著脖子與欄杆下的小冰柱愉快合影。我一直用有限的資訊揣測...出發前準備行李,「零下16度」應該就是...攤開清點的毛衣、厚外套總讓人覺得少一件;幾度進出戶外用品社,歐都納、鄉野情...問賣衣服的,他總會告訴你買這保暖衣、那刷毛衣準沒錯。結果,雖然有平素已準備高山裝備,添購的部份與團費比較起來不惶多讓。直到出發前一晚足足塞滿三大箱衣服,就怕到了北海道人生地不熟,冷到了。

離開台灣不是第一遭,只是最遠西到澎湖,東到蘭嶼。高飛幾萬公尺,航程三、四個鐘頭,這倒是第一次。這天怕高速公路塞車,搭機變成送機,結果提得太早到機場,通關沒花多少時間,倒是坐在候機室觀察不少來來往往的旅客。
長榮與華航不知道是不是說好了?用同一種飛機飛同一條航線,而且都是華航早一個鐘頭起飛;我就在候機室拍飛機,看著待會兒載我們遠赴北海道的長榮 A330。






早上的桃園機場相當忙碌,我們排第四順位起飛,幸好座靠窗座位,邊觀賞機場設施,還能欣賞航機起降,順便觀察飛機的動態。起飛後,台灣與東海就籠罩在雲下,擔心這下子會不會像別人部落格上寫的「先在東京上方盤旋個半小時,再在青森小繞幾圈,然後跟著機長勇敢穿越白茫茫的風雪,顛簸地踏上北海道」?記得那年去澎湖,也是硬著頭皮跟在颱風背後降落,國內線的小飛機誇張地歪著頭,一直到觸地那一剎那機長都沒有將機頭對準跑道。
直到四國,飛機穿越日本上空。神奇地,越往北天氣越反晴朗。到了本州上空,開始清晰地俯瞰被白雪覆蓋的山頭與地面湖泊,偶有幾片雲飄過。等見了青津海峽,竟然萬里無雲,從高空清晰地可以看見海面,雖然沒有船隻,但遠遠地北海道大雪山清晰可見。在台灣擔心北海到天候不佳、機場關閉諸事一掃而空,隨著航機高度下降,一片皚皚白雪影入眼簾,我開始這趟2760公里的旅行。



真的,朋友說的都對:北海道的新千歲機場比桃園機場溫暖,玻璃也比較乾淨,起碼拍到的照片不再霧濛濛。台灣與日本的關係在通關可以明顯感受,海關行禮如儀,也未像電影般惡警察對旅客的行李翻箱倒櫃,甚至只是看看入境申報文件。

從新千歲機場到第一天下榻的十勝,據說必須趕四小時車程。說實話,踏上北海道之前,我並不清楚這裏地理環境,「我就是 GPS」這種話根本說不出口,只好傻傻地當呆觀光客跟導遊走。臨出機場,導遊回頭大聲嚷嚷:「大家把所有的行頭穿起來,大衣、圍巾、手套...。」一開門...「哇塞!日本人搞錯了,怎麼把冷凍庫放在室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