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卓蘭有家好吃的鵝肉店...這,我同意。但說的人表示:這家店在外環道上...那就與我認知不同了。為了求證,特地再回到這家20年前就光顧過、經常經過的鵝肉店...口福鵝肉店。

店還是20年前的格局,店招上寫著60年老店,我不敢背書「60年」,但當初在這邊任教的時候,這就是家老店,而且每到用餐時間總是高朋滿座,想找張桌子坐下來需要靠點運氣。最大不同,原來的平房旁邊多了樓房空間,對面兩、三間房子也擺上圓桌,看來是用來預防本店「爆店」時的用餐場所。

來的時候正是下午五點,離習慣用餐時間有點早,不過平房這邊已經有好幾桌客人,被安排到隔壁樓房底層去,有點失望,如此久少了點原汁原味了。

口福鵝肉店的點菜方式不像一般餐廳,服務生會拿著菜單到桌旁來,而是客人必須到廚房裡與老板「商討」。鵝肉必點...60年的土鵝專賣店招牌菜,再點梅干扣肉、芥藍、溪蝦、悶筍,算是客家特色也因應山區小鎮的菜色,外加一碗福菜湯。土鵝的膚色有點黃,不像從黃昏市場買回來的那般駭人的白皙,老闆應該是看人少,所以小小一盤,但量雖少風味可不打折。梅干扣肉上頭滿滿一層煮得功夫的肉塊,吃起來一點不油膩。芥藍菜鮮嫩,梗吃起來甜味十足。溪蝦少見的以九層塔、薑片調味,一般山產店多半由炸酥蝦,可見老闆對蝦的鮮度信心十足。雖然未油炸,但蝦殼還是薄軟,除了頭部有尖刺,其餘部分都可入口。悶筍是後來追加的,箭竹筍悶得功夫,切成小片滑溜軟嫩。最後一道福菜湯倒是讓我有意見,老闆的菜餚道地,因而客家人勤儉的習性也在湯裡見真章,鵝肉切盤上桌,那上不了盤的鵝掌、頭、頸就下鍋熬湯,這對不喜歡喀骨頭的我就有點...#$%。幸好湯的美味並不因部位而稍減,舀湯時儘量迴避就是了。







口福鵝肉店的道地客家菜令人回味無窮,也因為前一天兒子沒跟上,只得品嚐我們帶回去的便當。雖然據他說冷涼的菜餚不失美味,但第二天還是再帶我們家這位「小饕」來嘗鮮。牆上長長的菜單,刻意點些昨天沒吃過的。來到客家庄,那客家小炒、薑絲大腸不可少。另外老闆推薦「蕨」:他說炒山蘇這道菜,到處吃口感、味道皆相同,來口福鵝肉店就應該嚐嚐老闆推薦的蕨。湯則改成蔭瓜排骨,迴避昨天的鵝頭、鵝掌。

他的客家小炒,料實在,魷魚、肉絲、香菇一絲不苟,而且炒起來乾溼收得適中。薑絲大腸則醋味濃重,酸了點,不知道是不是客家本色就是如此。蕨則出奇的嫩,是不是老闆採買的時候只挑嫩枝部位,那不知道賣菜的菜販要將老枝賣給誰?蕨川燙熟了,拌上佐料,灑點芝麻、柴魚,油亮可口。



最後一道蔭瓜排骨,蔭瓜調味清甜,加上排骨熬煮功夫,在口中不費力地就可品嚐。口福的每一道菜除了客家味十足,品嘗中還發現每一道都是功夫菜,相信調理過程中一點都不馬虎,這對在都市裡習慣快炒重口味調理,又是另番懷舊的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8)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