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廟的形式特殊,不同於台灣廟宇習慣之三開門。早在屏東服役因昌黎祠處於出入營區之必經之處,所以早就注意到。但當時對台灣宗教信仰、廟宇並無涉獵,只單就建築形式與廟宇的名字、供奉神祈而感到新鮮。

昌黎祠的「昌黎」指的是「韓昌黎」,也就是「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韓愈,因其為河南南陽人,祖籍昌黎,故世稱「韓昌黎」,祭祀之祠也就名之「昌黎祠」。韓愈上書「論佛骨表」,反對宋憲宗迎佛骨而被貶為潮州刺史,任內勤政愛民,受到百姓愛戴,於是潮州地區建祠感念韓愈。而古代之潮州即為今日之嶺南、廣東一帶,而現今六堆美濃、內埔...之客家人即來自潮州,所以也將祭祀韓愈之文化帶到此地,使「昌黎祠」成為台灣唯一供俸韓愈之廟宇。

昌黎祠於1803年(嘉慶八年)與天后宮一同興建,成為當時地方講學之文化中心。民國62年列為國家二級古蹟,卻在66年颱風受損後過度修復,因而喪失古蹟資格。儘管如此,昌黎祠仍就不失其地方信仰中心之地位,參觀之間就發現不少考生將准考證影本掛於牆上,祈求韓文公(韓愈諡號)保佑。而且大殿兩旁牆上並未如一般廟宇以剪黏或書畫忠孝節義故事,僅僅墨書「忠、孝、節、義」四大字;朱紅色大門上也未彩繪門神,更彰顯其建祠非以宗教信仰為軸,而是遵循古代文人氣節行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