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花蓮濱海公路尚未完全拓寬前,路邊的房子會比路面高,摩托車經過必須仰頭,而且常會看見居民們就坐在坡坎上納涼,而遮蔭的就是欖仁樹。經年受風,欖仁樹多半長得蒼勁且有形,再加上別於西部的風土實在吸引人。

這幾年,欖仁樹也由濱海漸漸被移植到內陸,當作校園、市區的行道樹,但據說她的花味道不怎麼好,曾經為此還上報。在台中,大度山種了不少欖仁樹,大概因為她具有一般海岸植物抗風、抗鹽的美德。從清泉路沿途,直到山頂的都會公園,欖仁子經常散落一地。

那天到鄰近學校參加研習,發現在草皮上也有一棵個頭相當大,應該是種了經年。樹上結滿欖仁子,有些掉落在草地上,果肉尚未腐爛,這對蒐集種子顯然是個麻煩。後來,憑印象到清泉路尋覓,果然在人行道上看見一堆乾枯的果實,只是果肉腐爛殆盡之後果核也很難保全,果子雖多,擲得撿拾的完整果核卻不多。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