厭倦好萊塢用特效、金錢來堆疊出電影,所以習慣在影帶出租店搜尋歐洲小製作的作品,與其說我在找影片,更應該的是:翻找生活當中的「感動」,可能的話也將它灑播出去。好萊塢電影氣勢磅礡,大場景裡遊艇、美人、英雄卻不是經常出現在我們的生活;反倒是歐洲小國生活化的描述,才能與我們對等,甚至輕易地將生活瑣事也激盪出「感動」。

「曾經擁有」,我喜歡唱片原聲帶的翻譯片名,比較貼近原文「Once」的意境,你在網路上搜尋官方網站可能還是得用「曾經,愛是唯一」。愛爾蘭新生代導演約翰卡尼邀請搖滾樂團 The Frames 的主唱兼吉他手葛倫韓薩與捷克創作歌手瑪琪達艾葛洛瓦主演:男孩是愛爾蘭街頭音樂家,女孩則是捷克移民,因為男孩在街頭演唱的詞曲、歌聲吸引女孩而相戀...。別於陳腔濫調式的愛情故事,導演充分地讓兩位歌手將現實生活帶進影片中,他寧可用一曲又一曲男、女主角的創作歌謠來感動觀眾,儉省眾多無謂的口白與情節。你也許可以說「曾經擁有」接近於音樂劇,卻又超脫一般音樂劇情節過於簡單的弊病,導演將音樂與劇情串接地那麼「自然」與「理所當然」。

我因為片盒子上「最佳電影原聲帶」而決定租它,看完之後當然找了原聲帶。好像一切都那麼「理所當然」,就像男、女主角因為音樂而短暫交集,然後從街頭漂泊的落魄美感到樂器行裡信手拈來的動人音樂,演譯出錄製音樂時的狂熱理想,最終卻又回到各自生活軸線之中。片尾,街頭歌手用原來要花費於追逐理想的旅費買了鋼琴送給女孩,鏡頭就由女孩、鋼琴的窗口漸漸拉遠,此時未來是不是平行似乎因為音樂的浪漫感動而顯得無足輕重了。

曾經擁有官方網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