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看著「送行者」就要在影帶出租店上架了,觀賞院線電影的心得竟然還以草稿的型態躺在未發表文章,原因是感觸太多,多到難以整理;另方面也是對電影本身的尊重,這麼精緻的片子怎可輕率地帶過呢?我對死亡議題一直有著濃厚興趣,畢竟世間沒有人能選擇第二條路,究竟死亡是結束?還是另一個開始,莫衷一是;唯一肯定的還是那句老話「生命是一種疾病,死亡率百分之百」。

日本電影對人類細膩的情感向來描寫深刻,情溢乎辭式的獨樹一格。前陣子,「守靈夜狂想曲」以誇張地戲劇張力闡述,使我對夾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之勢進軍台灣影壇的「送行者」更感興趣,等不及影片在出租店上架,跟著大排長龍的群眾一起擠進戲院去先睹為快。另外也看了兩本書,一是「死也要上報」,曾為黛安娜王妃、馬龍白蘭度、鲍勃霍伯...撰寫訃聞的專欄作家瑪莉蓮‧強生所著,描述報社面對名人死亡的反應之道,有時候他們必須倉促地一筆定江山;有時卻將訃聞早早完成,只等著對象翹辮子,再從從容容地從抽屜中翻出草稿交給編輯,登上第二天早報。另一本是吉田太一的「遺物整理商看見了」,這原來是吉田氏發表於部落格,被出版社發掘後集結成冊。吉田先生從事搬家公司,因為發覺搬家產生了大量的二手物品,進而經營「搬家回收商店」。又因為處理了獨居老人遺物業務,於2002年成立了遺物整理專門公司,專門處理葬儀社處理完遺體之後的現場清理工作。他目睹各式各樣的委託案件,自殺、獨居死亡...從與家屬交涉到進入現場整理,看透人生百態之後有感而書。二者與「送行者」鼎足而立,自從不同角度看待死亡。

第一次在電影院觀賞「送行者」忙著感動,雖然不致流淚,但感觸良多。第二度有機會重新咀嚼,才從細膩的劇情描述中理出脈絡。電影似乎圍繞著死亡打轉,尤其主角退出劇團後,進入一段又一段進出喪家的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