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業博物館位於車埕火車站對面,而博物館的前身是「振昌木業」之製材廠。說「振昌木業」或許只有本地人了解,但如果提起孫海大概就有很多人知道。丹大林道有座孫海橋,是上山的重要通道,前幾年颱風沖毀之後。政府為了順勢封山摃上當地居民與在山上種植蔬菜的業者,後來民眾硬是架上橋,當然騎虎難下的政府單位宣佈「橋」是非法違建,準備祭出公權力拆橋。就在同時卻有官員要由此橋上山處理公務...立時立埸尷尬,整件事出現戲劇性的轉折,「橋」事當然也就不了了之。

早年台灣為了賺取外匯,滿山遍野採取「皆伐」的方式砍伐珍貴林木。當時的木業就有如今天的電子工業一樣,自然這些木業大亨擁有舉足輕重的地位。1959年孫海先生標到中央山脈丹大林區的採伐權,開始將木材廠開設在車埕,並且為了砍更高山更珍貴的林木,開了一條名聞遐邇的「丹大林道」。據說全盛時期,振昌木業有600多名員工,使車埕、水里一代繁榮至有「小台北」之稱。

但西元1985年隨著禁伐之後,木業在台灣的生存空間自然受到擠壓,振昌木業也因為這樣的理由結束車埕20多年的伐木事業。而遺留下來的設施恰因集集鐵路支線轉型觀光,日月潭風景管理處接手整飭成為「木業博物館」。風管處採修復舊廠房主體構架作為展示主體,其外再以新的鋼構材料覆蓋;舊廠房的屋架、柱基、生產機具台座,保留作為博物館中的展示品。

這天參觀完車埕火車站,本以為這木業博物館必須購票入場。因為被他的大門建築吸引靠近一探究竟,原來才正「試營運」中,於是...

進門就是長長的木造結構之意象迴廊,右邊還有車埕火車站連結過來的運材鐵道。館外人潮鼎沸,但館內卻冷冷清清,大概是見我走進來了,幾分鐘前還在候車室聊天的解說員才慢慢踱進來。



















參觀完館內設施,由另一端出口可以走上蓄木池。對蓄木池一點也不陌生,小時候住在大甲林區管理處裡,就有一個巨大的貯木池,範圍包括現在的的台中縣政府與對面的停車場。早期八仙山林場還在砍伐林木,原木也會由柴車載運到林場,柴車就在池邊的水泥護堤上讓原木鬆綁、滾落水中濺起大水花。而卸下原木的地方就有一台和照片中神似的木造建築,直到今天我才明白那就是「天車」(起重機)。







這是夾原木的鐵鉤,小時候看過很多,現在看到有點舊情綿綿的感覺。

蓄木池對面有棟破舊建築,是振昌木業的舊餐廳,門前停放一部老式機車吸引我。





牆上的滅火器是舊泡沫式,使用的時候必須使點蠻力將滅火器整個倒立,力氣小的人還操作不來。滅火器的鋼瓶都已經蝕穿了,可見這裡真的歷史悠久...也被廢棄相當時日。

回頭由餐廳看蓄木池,好像看到一丁點童年的影子,只是這些木頭太新、水池小了一點...。看看錶,火車快來了,沒時間再流連下去。至於老街,就留待下次再來囉。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