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任教的時候,教育廳推了一系列「滿校園」活動,像是藝術滿校園、書香滿校園...,其中最別具創意的就是「誠實滿校園」。計畫要我們開設「誠實商店」,也就是將合作社裏看店的學生通通撤除,由購買者自行付帳、找錢。當時,計劃裡其他項目真的有落實地執行,但獨獨「誠實商店」這項始終只是計畫,或許執事者對人性還有懷疑吧。

瑞里下山,一路看完土地公廟,在一處大轉彎讓我踩了煞車,因為「良心攤」三個大字。在車上,會以為良心攤早就「收攤」了,攤上似乎沒有多少東西。下了車,店裡真的都沒有人,店與內室就隔著一條花布幔,隱隱約約可以覺察這裡生活起居樣樣不缺。主人是下田去?還是上山去呢?

除了「良心攤」之外,老闆真的把山間的樹番茄、芭蕉...都一一整理擺放在架子上,用白板一一寫上價目,左手邊還準備個秤讓客人自己動手。更令人驚奇的是,右手邊那破破爛爛外表的紅冰箱居然是有作用的,裡頭老闆撿選好的葉菜一包包已經裝妥,客人只需要自取後投錢即可。

我沒有買東西,照道理拍了這麼多照片應該光顧一下才對。錢筒擺放在旁邊,壓著米酒瓶應該是怕紙鈔飛了。我很想看看錢筒裡業績如何?但山村野店沒人看管,而我也不打算交易,所以避嫌地克制自己的好奇心。只是好想會會老闆,什麼樣的人會在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地方搞個「良心攤」?他是覺得農作物不值幾個錢,所以不值得花時間看店?還是覺得農作物取之於大地,即使被白拿了也沒什麼損失?還是真的對這社會仍然存在的希望、信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