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學期跟五年級一起到松田崗校外教學,穿梭鳳梨田間就發現嘉義地區的土地公廟和我熟知的台中地區有很大不同。這次上瑞里,發現這裡的土地公廟與山下的也大異其趣。土地公廟再怎麼小,印象中裡頭總要駐有土地公。但這山上的廟簡單,長滿青苔的水泥屋頂下總是空蕩蕩,僅擺一只香爐。



過了瑞里還發現竹林底下的土地公還住在鐵皮屋裡,簡陋鐵箱配上兩只香爐,應該是「土地公」與「地基主」合署辦公吧。

再往下一點,這土地公住在「販厝」裡,水泥搭的還隔間格成一排。三只香爐,一位土地公、一位地基主,第三位就不知道供奉的是誰了。

越是往山下走,土地廟就越豪華,而且越接近我們熟知典型中的。是因為山下族群偏重閩南,而山上則偏向平埔族嗎?還是隨著開發,富裕的庄頭多半在山下,而山上則生活大不易就因陋就簡了?下面這間也是土地公廟,看來就精緻不少了。



當然也有些例外,這間土地廟崁進岩壁裡,以前土地爺大概就坐在磁磚牆裡,後來還多了座「預鑄型」的小宅。只是不知道當初為何將土地廟蓋在這裡,往前往後幾公尺路邊腹地都較大,而且此地顯然落石不少。

再往下,土地廟與我們一般地區就極為相似了,縱使是小型房舍,也多有紅色的鐵皮來搭襯,並且隨著海拔越低、廟就越大。

從上次來嘉義,就讓我覺得土地廟應該是台灣地區值得觀察、紀錄的建築。似乎早年因為地區而有迥異的呈現方式。而且隨著交通便利起來,而有全台越來越相似的趨勢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