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蠨蛸結縷 (47)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並不是每一隻黑條眼鏡斑蠅虎都有明顯易認的「眼鏡斑」,未成熟的雌蛛、雄蛛都可能缺乏這個據以為名的特徵。這就是雄黑條眼鏡斑蠅虎,大概很難與雌蛛的長相連結在一起。 







雌眼鏡黑條蠅虎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當小朋友放學回家,進門就告訴你:他今天抓到一隻大蜘蛛準備帶回家養,你會說「好」?還是「不好」?

小偉在學校天花板看到了這隻白額高腳蛛,拿起掃把把牠趕到低處,再用垃圾袋當陷阱捕獲,最後裝在半個寶特瓶裡揣進口袋帶回家。一進門就告訴我要領養「拉牙」,並且說我曾經應允...只要抓得到就可以養。幸好這段時間心理建設早就足夠,否則面對孩子這般要求,多少父母能不瞠目結舌?

幾個月前在地下室遇過一隻,比小偉今天捉到的大多了,只是當時對蜘蛛尚未充分了解,想用罐子罩住,卻難以克服長久以往的心理障礙。怕蜘蛛一躍而起攻擊我、怕被蜘蛛咬了中毒而亡...拖泥帶水的結果...當然蜘蛛迅速地逃進櫃子後面。

白額高腳蛛俗稱「拉牙」,小時候傳說牠總在半夜裡出現,朝熟睡的人們臉上灑尿,人們就會嘴角、皮膚潰爛。更有一說,看見白額高腳蛛出現在牆角高處時要趕緊起身,因為大蜘蛛會運用長腳的魔力將人們壓制在床上動彈不得。當然科學昌明之後,傳說終將成為「無稽」。皮膚潰爛是因為人們在不知不覺中壓死了一起出現的隱翅蟲,而隱翅蟲的體液則會造成皮膚發炎潰爛;而壓制一說則從來沒有發生過。正因為如此傳說,白額高腳蛛常蒙受不白之冤,慘遭人類以掃把伺候成為冤魂。

其實有些研究指出,白額高腳蛛是獵食蟑螂的高手。牠可以在一夜之間獵食將近20隻蟑螂。同時白額高腳蛛會拋下捕獲的獵物,而先去追逐後出現的蟑螂,所以可以有極高的蟑螂狙殺率。如果家裡有一隻高腳蛛,很快地蟑螂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當然主人也不用害怕,當白額高腳蛛將蟑螂消滅後會獵食人類,牠們只會離家出走尋覓另一個「家」。

將大型蜘蛛裝進透明觀察箱是種另類體驗,圖鑑裡蜘蛛的構造解剖可以有真實地印証。從下顎、書肺、外雌器、絲疣都不必瞇起眼睛用力看,也不必擔心捏太用力會傷及蜘蛛,更不必擔心觀察時一個不留意被蜘蛛咬了,透過壓克力板即可輕輕鬆鬆地一一指認,也可以拍個特寫。只是很快地透過壓克力板不能滿足我對照片的要求,轉而嘗試開蓋子將鏡頭伸進觀察箱裡。但還是邊拍邊提心吊膽,牠會不會一時之間突然清醒就朝著我狂奔過來,被他爬上身體的感覺...太恐怖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

乍看之下是一隻螞蟻,但仔細看之後覺得這隻「螞蟻」怪怪的,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他有八隻腳ㄋㄟ。老師說昆蟲都是六隻腳的,所以牠是八隻腳的「蜘蛛」。沒錯!牠正是「黑色蟻蛛」,不要以為牠全身烏漆抹黑就叫牠「黑色」。就像姓「白」的不見得是「白人」,牠的全名就叫做「黑色蟻蛛」。

我們家小偉最大的樂趣就是抓蜘蛛,據說下課時間就到處獵捕。這隻蟻蛛就是在學校散步而慘遭毒手,變成「蜘蛛獵人」的寵物,當然也被迫當我的模特兒囉!

蟻蛛形似螞蟻,尤其常常將最前肢高高舉起,像極了行軍之中的螞蟻高舉觸鬚一樣。牠通常在低海拔的樹上、葉面活動,當然想要找到就得細細觀察,否則大概都只「看到一堆螞蟻」。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蜘蛛在腳踏車道的水溝裡相當多,當下覺得已經拍夠了,但回到家一比對才知道該注意的重點都沒留意到。牠是「長腳蛛」無庸置疑,但究竟是哪一種長腳蛛則需要好好地研究,因為圖鑑裡說前齒長腳蛛有個巨大的大門牙,而照片正巧欠缺這種角度,還說清楚地捕捉到蜘蛛的眼睛呢。

這蜘蛛喜歡在溝渠上方築巢,實在應該多採集幾隻放到校園水溝上,利用天敵來防治蚊蟲。只是野外環境如此多的數量,校園怎會不容易發現呢?或者是因為校園定期消毒,除了蚊蟲之外,蜘蛛這類的天敵也連帶著被消滅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年前曾經有過新聞報導,說有一戶人家發現自家的蜘蛛織出怪異的圖案,牠們還煞有介事地解讀網子上由英文字母與數字拼出的密碼。後來在家裡的花園也發現這類型的網,只是我怎麼也參不透箇中的秘密。

這一天在腳踏車道旁有豐沛水量的水溝上,神秘的蜘蛛又結出網子。我這回仔細端詳牠,那「白字」像一個個勝利的「V」字,怎麼看都沒有「讚」,是這樣子嗎?還是我眼拙了?

哈!哈!開開玩笑!

金蛛科的蜘蛛本來就很容易織出密碼,說不定可以給牠個外號叫「達文西蛛」或「密碼蛛」。只是我還沒弄清楚這特別明顯的白網有什麼作用?是警告天敵...我個子很大?還是....?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印象中蜘蛛總棲息在網上,其實有很多蜘蛛根本不結網,像是家裡常常出沒的「蠅虎」就是獵食型態的典型。野外種類更多了,狼蛛、跑蛛、馬蛛、蟹蛛、貓蛛...都不結網。照片裡的貓蛛平時就躲在花叢、葉背,等著昆蟲前來覓食時加以獵捕,他躡手躡腳欺近獵物的行徑像極了貓科動物。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二角塵蛛是種極其常見的蜘蛛,因為在辦公室外的觀賞石榴上就有一隻織了網定居,這幾天時有陣雨也堅持固守。乍看塵蛛的網子會以為是張棄網,網子雖堪稱完整卻結滿雜物,只是在網子中間有一道廢棄物排列得異常整齊。再接近看,才會發現原來房東就躲在這排「垃圾」尾端,顏色、造形即可亂真地...。

塵蛛到底為什麼叫「塵蛛」?是因為個子小被鄙視?還是舊生活在一堆垃圾之中所以叫「塵蛛」?我還沒有找到答案,但我可以告訴你:他之所以叫「二角塵蛛」,是因為被上有兩個尖銳的突起,這可以從第二張照片觀察到。

或者改天看到蜘蛛網的時候,挑個主人不在網上的,不妨可以彎下腰來,慢慢地與蜘蛛玩起捉迷藏遊戲,找找看牠就竟躲在哪裡?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黑綠鬼蛛就是我說的,拉著一條信號絲躲到巢穴裡守株待兔的蜘蛛。小時候,我也曾經做過這種事:用木條斜撐著竹簍子,在竹簍子底下灑一把米,再在木條上綁一條繩子,然後躲在角落裡等待獵物上勾。沒錯,相信很多人用了這聰明的方法捉小鳥,而黑綠鬼蛛也是這箇中高手。

牠會在葉子上以絲結成頂蓋,自己就躲藏在絲與葉子之間。同時必有一條絲由巢穴連結到遠處的葉子上,如果你仔細一點觀察,還會發現牠有一支前肢會輕輕撫著這條信號絲,隨時伺機而動。

這麼聰明的蜘蛛卻有個誇張、有趣的花紋,牠渾身綠色,腹部卻是純白色,上面還有道黑色的曲線,看起來就像是幽默的小丑。難怪他必須躲起來,而不是像其他同類般光明正大的懸在網上。我想他若趴在網子上,遠遠地昆蟲就可以發現前方的異樣,甚至還可能因為笑牠的模樣,要捧腹而忘記揮動翅膀掉到地面,反而躲過了綠黑鬼蛛的「死亡之網」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有些蜘蛛是標準的夜貓族,白天就躲在枯葉與蜘蛛絲組合成的「巢穴」裡,到了傍晚天色漸暗就會到「辦公室」結出蛛網;等忙完了一夜,天色亮後,牠會將網子回收妥當之後再躲回巢穴。織網子對蜘蛛來說是種投資,必須耗費的來不易的營養,所以當蜘蛛網不用的的時候若能回收,那可省卻不必要的浪費。同時,白天也可避免一張空網架著,讓天敵順著蛛絲馬跡找到牠。

這隻茶色姬鬼蛛也是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福利社的警衛之一,牠就躲在通往明新書院台階旁的濃密樹上。若不是我們閒來無事對每一片可疑葉片進行搜索,牠可能可以在這裡「安居樂業」。牠用蛛絲將葉子拉成捲曲狀,自己就躲在裡面,即使晃動葉子、摘下葉子,牠仍固執地堅守家園。我為了拍牠,所以拆了牠的家,放在水泥製的欄杆上慢慢取景、對焦,牠還是保持原有的姿勢。是睡得太沉了?還是嚇傻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這是隻「眼鏡黑條蠅虎」,就因為胸背部有個黑色眼鏡般的黑斑所以得名。就像「乳頭棘蛛」一樣,因為身上有幾個像乳頭的突起就被命個奇奇怪怪的名字。眼鏡黑條蠅虎廣泛分布於低海拔地區,在葉面上徘徊覓食,也會躲在兩片葉子中間或捲起葉子築巢。

這是隻母蛛,若是雄蛛在腹背部就有黑色綜條紋。小偉前幾天抓到隻公蛛,卻因為有眼不識泰山將牠放走,後來看了圖鑑後直抱怨我太慢將圖鑑還給他。

小偉對蜘蛛越來越專業了,開始會ㄌㄠˋ專業術語,今天晚上還教我「外雌器」作為分辨公母的依據。當然母蛛才有外雌器,只是他怎麼知道並且能分辨得出來呢?













雄黑條眼鏡斑蠅虎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不知道是我蒐集文獻的功夫還不到家,還是尚未發掘「蜘蛛」這專業領域的門路,覺得除了網路「嘎嘎昆蟲網」與陳世煌先生的「台灣常見蜘蛛圖鑑」外,好像在台灣「蜘蛛」這門學問還是未被徹底開發的領域。常常在野外拍了蜘蛛,回到家卻無法在圖鑑中比對出肯定的品種。所以我也無法肯定這隻「長疣馬蛛」是否正確?

牠是在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福利社下方的落葉堆裡發現的,幸好之前在雙峰山已經見識過蜘蛛的「護卵囊」行為,才知道原來在尾部這顆白球其實就是牠的子子孫孫。牠的大小約只有一公分左右,行動敏捷迅速,想要清楚地拍牠,除了眼明手快地操作相機,還要屈膝、步履緩慢地以「來福」的撅高屁股的姿勢才有拍出清楚畫面的機會。

最近在腳踏車道大概有很多人已經注意到一老一少,經常或蹲或當「來福」地在路邊樹叢、草叢中忙著。別懷疑,我們正在尋找、觀察蜘蛛中,請不要再大聲地問:「他們在做什麼?」






溝渠豹蛛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牠的命名應該來自身上突出的造形,尖突而有頂點的造形像極了「乳頭」,所以被命名為「乳頭棘蛛」。

牠生活在東豐腳踏車道的苦楝樹林下,網子上鉤結樹上飄落的枯葉,再加上捕食之後獵物的殘渣,想要一眼就發現造形奇特的牠還真不容易。我通常發現蜘蛛網、絲之後會停下來細細檢視,有些蜘蛛會將食物殘渣與自己巧妙地排列,讓天敵分不清出網主的位置;有些蜘蛛則結了網子之後,再拉一條信號繩到旁邊葉子上躲起來,只有獵物上門扯動蛛網時才現身。乳突棘蛛算是頭腦比較簡單的,通常耐住性子就可以發現牠靜靜地棲息在網子一角,如果你大膽地伸出手觸摸,牠就將自己縮成一團,更賣力地假裝是一團殘渣。只有被抓住了才會急急忙忙地拔腿狂奔,或者跳落到草叢底下。

幾次在腳踏車道都發現牠的蹤跡,可見數量還算普遍。小偉帶了一隻回家觀察,之後將之野放到屋頂露台,沒想它就在走道上織了個大網,清晨就抓了兩隻蜜蜂並吸食地僅剩空殼子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沒錯!他是蜘蛛。自從被兒子拐進蜘蛛世界後,似乎原來灰暗的結縷世界與我們所處的世界緊緊地貼在一起了。牆腳、路邊...到處都有驚奇,蜘蛛的造型也不僅止於家裡令人厭惡的「拉牙」,有些顏色鮮豔、造型摩登活像外星來的生物。

這隻「古氏棘蛛」是在集集特有生物保育中心的樹林子發現,比頭稍高的位子。第一次見到著實興奮,只覺得圖鑑裡的生物跳到日常生活來演出了。和同行的老友拿著相機猛拍,套句以前「瘋青蛙」時說的話:「拍得牠都快瞎了!」最後兩個人還拿著同一款近攝鏡頭比「誰拍出來的蜘蛛比較大」,一時之間又多閃了好幾次閃燈。

不過說也奇怪,第一次發現未曾見過的生物後,總很快地又可以見到。今天下午逛了中正公園山區,在登山步道的公廁旁又發現兩隻幼蛛,可見圖鑑裡說牠是低海拔常見的蜘蛛是真確的。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我還沒查到他的名字,也打算放棄了,所以用「蜘蛛」當篇名...應該不會錯吧。牠躲在瑪格麗特花上,捕食採蜜、遊玩的過往昆蟲。這個畫面雖然沒有四處噴濺的血漬卻也夠殘酷,不知道有沒有人覺得我冷漠?應該出手幫助這隻蒼蠅,算是上天有好生之德?還是有人會覺得蒼蠅傳染疾病...死有餘辜?

記得有個故事,高僧雲遊四方遇到一隻捕獲蛇的老鷹,在蛇奄奄一息之際高僧請老鷹放了蛇一條生路,老鷹回答他說:「放了蛇,我就會餓死。高僧啊!你對蛇慈悲,對我卻是殘酷。」高僧想想之後還是請老鷹放了蛇,自己卻在大腿割下一塊肉給老鷹。

我沒有和尚恢弘的慈悲,所以我寧願選擇用鏡頭來記錄,至於他們的「因果關係」就自然發展吧。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是翻石頭的戰果,在野外除了翻落葉堆,翻石頭也是找尋蜘蛛的方法之一。只是翻石頭、翻落葉都要注意石頭底下的不是蜘蛛,有時候可能是致命的毒蛇;另外也要注意石頭的滾向,免得一不小心蜘蛛沒找到還賠上一條腿。最好是觀察完之後將石頭歸還原位,繼續還給小動物們一個遮風避雨、躲避天敵的地方。

這幾天找到的蜘蛛,「石垣櫛蛛」算比較大的個體,有一、二公分之譜。找到較大型的蜘蛛很興奮,但卻也更不敢輕易下手,畢竟不知道牠今天心情好不好,不確定會不會被咬一口?

由牠開始,除了會記錄俯視的背部紋路,我也開始拍攝蜘蛛的八隻眼睛,因為發現蜘蛛眼睛的排列方式也是分類上重要的參考依據。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會發現牠,因為一大群在落葉堆裡鑽來鑽去,還每一隻的尾部都是灰色大球,這灰色大球與胸部長毛的質感截然不同,所以特別引人注意。

抓了一隻放到盒子裡,卻見到牠尾巴掉下來,原來那個灰色大球不是尾部而是溝渠豹蛛的卵囊。豹蛛媽媽將卵囊用絲疣帶著以為護卵,據說小若蛛孵出來之後還會爬到雌蛛身上共同生活一段時間,這種蜘蛛可真說是蜘蛛界的「袋鼠」。

豹蛛隸屬於「狼蛛科」,換句話說他是不結網的掠食者。雖然受到驚嚇就把卵囊拋棄,但在觀察盒裡或許因為沒有即時性的危機,雌蛛還是回頭緊緊地抓住卵囊,可見護卵的偉大母愛。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鰓蛤莫蛛」好奇怪的蜘蛛名字,怎麼來的文獻上並沒有記在清楚。牠是「蠅虎科」的蜘蛛,大約只有 3-5mm長而已,細微的身軀即使用 60mm Micro 都還是畫面中小小的一點,於是動用接寫環。拍攝的時候打開飼養盒,他卻追著空氣和陽光跑,加了接寫環之後的微距鏡頭景深有限,一會兒對焦,一會兒移動鏡身,簡直比拍蝴蝶還要忙碌。不過景深短也有短的好處,一旦對焦就不容易脫焦,只要蜘蛛合作別亂跑就行了。

鰓蛤莫蛛還有個有趣的特徵,只要細心看就發現他第一對步足非常發達,形狀像是螳螂的「手」;當你輕輕地撥動牠,又可以發現他會像螃蟹舉起大螯一樣舉起前腳做威嚇動作,當然這樣的步足如果拿來獵捕食物則無往不利。

他廣泛分布於台灣低海拔山區,會在林下落葉堆或草叢中活動。或許因為個體太小的,往往會被人們當作尚未「等大人」的小蜘蛛而忽略了。有興趣的話,可以翻翻落葉堆也許也會與牠相遇喔。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揣摩了老半天,牠應該是「大姬蛛」。

是不是「大姬蛛」雖然很重要,但姬蛛喜歡在網子上黏一片葉子,然後躲在葉子下的行為,證明牠是「姬蛛」更重要。

蜘蛛的世界遠比青蛙複雜多了,而且也比較容易發現、觀察。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之所以認定牠是「熱帶塵蛛」,是因為牠背上那一對「黑眼珠」實在是太特別了。不過找到牠的時候,有點僵硬,不知道是因為天氣冷?還是剛剛睡著就被「挖」出來了,第一張照片是牠跌落在葉面上四腳朝天, 短時間還沒回過神來,還是這是牠閉敵的方式之一?據我所知,有些甲蟲會在被驚擾同時昏厥過去,當然就由樹上掉進草叢裡,當然也就逃脫天敵獵捕了。

用手指頭推推牠,果然心不甘、情不願地伸展開腳來,可惜腹部和頭、胸、腳的比例差太多了,似乎有自知之明,牠還是不願意拔腿脫逃。

塵蛛也屬於「金蛛科」,結網在灌木叢上靜待獵物上門。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