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流浪手札 (49)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集集鎮有外環道,但每次到這兒來我喜歡繞過來,即使路較崎嶇,要花比要多的時間,還是要忍不住彎進來。

「樟樹」是綠色隧道的主要樹種,葉子在陽光照射下呈現特殊的翠綠。同時也因為兩旁的樹已經拱合,艷陽下還是感覺到蔭涼,尤其配合樹影烙上柏油路面。不知道你有沒有感覺?最美的綠色隧道往往出現在開車的時候,等停車抓起相機,剛剛的「美」一溜煙就不見了。也許該用走的?但能走在路中間嗎?或許最好的角度都被安排在雙黃線上。









隧道裡還有火車偶爾來製造高潮,這一天她「叭!」的一聲就忽然出現在眼前,等將車停妥,已經剩下樹間隱約的車頭,以100mm的鏡頭還是只能抓住一丁點。集集支線配合南投縣政府正在舉辦「火車好多節」活動,火車看起來比平常活潑,更有趣的是...南投不是唯一沒有幹線經過的縣嗎?反到辦起火車活動來了。

也許改天不趕路了,可以架著腳架、蹲在路邊「等」火車。不過等火車需要時間,等阿伯騎機車經過,機率就高一點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一天海線之旅就以大甲溪、大安溪的出海口作為終點,將車開出堤防需要一點勇氣,只是路一直都還在可接受的範圍內。

越是往外越平坦,塵囂就隔絕於荒野之外。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談到台中沿海自不能忘記「高美溼地」,一片充滿生機的樂園。要不是黃昏的陽光光依然炙熱,否則高美還真是欣賞落日的好所在。這幾年台電設了風力發電的風車,欣賞風車不必遠渡重洋到澎湖去,可惜風車坐落管制區裡,只能遠遠地看著她安靜地旋著。

正午時分,依然有人不畏艷陽當義工、拍婚紗...。望著那一片雲林莞草,真該找個黃昏來玩玩水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收拾起傢伙準備往下走。那隻黑狗卻讓我熄掉引擎,等待數位像本抓完記憶卡裡的照片。他沿著沙岸東嗅嗅、西聞聞,偶爾還會刨起沙,應該是在找我剛剛看到卻不想拍的螃蟹。

忽然發現剛剛還站在那裡拍著老漁夫的沙灘,轉眼己經被海水淹沒,由滔滔白浪取而代之了。原來...,難怪那片沙會如此純淨。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像不像汽車廣告?雖然是舊款車,但就像是我的翅膀,在海與燈塔的襯托下,是不是有一點「漂丿」的感覺?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溫寮的外灘,平整、潔淨,真想坐在這裡吹海風,耗掉這個上午。只有風、海水在沙地上留下質地,台灣中部大概很少有這樣單純的沙灘景緻。

溪水邊流向大海邊拍著沙岸,偶爾漂流幾件令人遐想的物件進來。羽毛?是那隻鳥呢?他平安嗎?回頭望著岸邊,只有一道自己的足印。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這家打鐵店位於大甲林春娘貞節牌坊對面,就在大廣場的轉角邊上。這年頭凡事講求迅速、機械化、標準化,竟還有「打鐵店」可以生存在這樣的黃金地段。

店不大,堆滿了鐵材與機具。早上10點多,沒見到客人上門,也沒有紅咚咚的爐火與叮叮噹噹的敲擊,只有一群老者陪著店東在門口泡茶。

不好意思走過去央求同意拍照,一方面也怕問了被拒絕反而不知道該如何舉起相機了。索幸拿起長鏡頭就由這頭當「狗仔」。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地圖上,他不叫「文昌祠」而叫「文昌宮」,顯示地方上宗教信仰傾向。大甲文昌祠也是國家三級古蹟,就位在文昌國小附近,也因為文昌祠坐落,所以地名就叫「孔門里」。

文昌祠建於清同治元年,大甲何清霖申請於大甲興建文昌祠,設義塾,為講學、讀書人聚會之所。格局大致上與台中四張犁的文昌祠非常類似。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大甲是台中縣海線的重鎮,但也保留了相當多的文化遺跡。在市場邊就有列為國家三級古蹟的「林春娘貞潔牌坊」。

林春娘為大安鄉中庄人,自小送給大甲余家當童養媳。十二歲那年,丈夫經商溺斃。林氏雖未成婚,卻也不再嫁且孝順婆婆而名揚鄉里。道光13年,鄉紳報請淡水廳旌表、建牌坊,因家貧,直至道光29年才竣工。清同治元年,台中四張犁戴萬生作亂,三次圍攻大甲城,斷城水,而林春娘三次祈雨接顯靈而解圍。後來地方感念其孝順、位大甲解圍而建祠堂祭祀,並與大甲媽祖、鄭成功並列三神,而成為「貞潔媽」。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才下車,老漁夫駕著舢板「噗!噗!噗!」地往外海去。為了拍他出溫寮溪的畫面,我將車子隨便一停,抓相機就衝到溪邊,幸好相機上裝的是長鏡頭,雖然走遠了還是可以...。

「喀啦!喀啦!」拍幾張之後,背後忽然想起無線電的呼叫聲音。剎時頭皮發麻,完了,是不是海巡士兵來阻止我拍照。假裝繼續按著快門,如果不回過頭就走回車上...。
「就是那一艘嗎?」我聽到海巡士兵對著無線電回答了這句話。
原來他不是來阻止我的,看來那位老漁夫沒有向安檢所登記就出海了。海巡士兵不斷透過無線電和那頭的長官溝通,一面無奈地趴在老漁夫的卡車上寫著。

老漁夫在河口停了舢板,捲起褲管將兩腳放進海裡,原來他只到那兒,難怪不願意登記。我想拍他...性格的老漁夫,於是躍過信號燈下的短牆,沿著溫寮溪往外灘走去。
邊走邊想,待會兒老漁夫就要駕著舢板回港,海巡士兵會不會去要他補登記?揣摩著他們的對話:
「騙肖耶!抓魚抓了一世人,為什麼要登記?你騎車上班、下田甘要登記?我厝、某攏在這裡,暗就回來了,能去那兒?」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停下來,因為看見堤防上的「頂龜殼堤防」,很有趣的地名。紅色的土地公廟在灰灰的海岸上強烈地鎮攝,如同平坦堤防上的碉堡一般。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往北,我不知道;但往南,可以沿著海岸線到清水去。以前騎摩托車背著相機就走過這裡,沿著堤防的沙灘有一大片的雲林莞草。不過,那時候海防士兵真是三步一崗、五步一哨,隨便對著海岸線攝影可是犯大忌的事,所以手邊也沒有留下照片,空有回憶而已。

由大安往南,讓我不時由馬路遠眺海堤,堤上的造型路燈顯示它尚有「其他功能」,所以不斷尋找往右邊的小路。一直到「溫寮溪」才有路,「溫寮」...多麼直接且謙卑的地名。小小漁村有舊時的村路,也有新建的觀光路徑。

村口,發現這位大姐講電話,離四、五十公尺都可以清楚地聽見她在講話,不過她的語言卻一句也聽不懂。

再往前,有個停放舢板的小漁港。正正方方卻沒有出口,我想她們應該就由馬路下方的涵洞出入吧,況且塭寮溪邊還停著一排舢舨。



路的盡頭是漁港信號燈,正值退潮,前方有一大片潔淨的沙灘。一位老先生正在這裡收拾工具,我很好奇他穿著防水衣帶著長長的竹竿做什麼呢?想問他,又覺得他都不願意抬起頭,話到嘴邊又吞回去了。

原來打算走到這裡就回頭,但一段對話讓我注意消波塊外還有一片沙灘,有漁民在作業,想走到沙灘上觀察舢板上的漁民作業實在是很超現實,所以越過短牆走下去。

沙灘很平,而且越往外越是乾淨,除了當浮標的圓球之外幾乎沒有雜質,也沒有一點螃蟹等生物的跡象。

偶有幾隻鷺鷥飛過,一天觀察下來,牠們怎麼都沿著海岸線往南飛?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可以在第一張照片裡發現螃蟹嗎?很難對不對?給你個提示:在照片中央接近下方。

回來查圖鑑,我只敢確定牠是股窗蟹。股窗蟹又叫「噴沙蟹」或「搗米蟹」,牠重要特徵就在步足上會有橢圓形的鼓膜。而且牠們喜歡濾食沙子,並在口器下將沙子沉澱成小丸子,所以牠的洞穴外會滿布小沙球,有時候堆疊成堆;有時候則呈放射狀分布。恰巧股窗蟹的體積也小,體寬只有 1 公分左右,所以這些小沙球正巧成為他最佳的掩護與障眼法。

只有一公分的體寬又非常謹慎,洞外稍有動靜就躲進洞裡,我只好又使出「來福」拍攝法。雙膝跪在溼溼冷冷的沙地上,可以感覺到長褲正一寸一寸地濕透。兩肘撐著,沾滿沙粒,移動的時候根本不敢拍拂,只能匍匐前進,惟恐沙一掉落會被風吹到相機裡去。

幸好這場耐心比試,股窗蟹就像多數的小型動物一樣沒什麼耐心,只要趴在洞口等個兩、三分鐘,牠就會探頭探腦。只是幾個「兩分鐘」之後,褲管也濕得差不多了。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出發前雲淡風輕的天空,這樣的日子實在不適合上班。

辦妥正事還有時間,就在海線來個一日遊,幾個好多年沒來的景點舊地重遊一番,到了才知道這幾年海線地區的改變有多大。記憶裡,這幾個地方都有鹹鹹的海風、寬闊的大排、緊鄰海岸的堤防...尤其黃昏,附近的居民就會到堤防上來乘涼、吹吹海風。但是海似乎後退了,舊堤防外是新的「濱海樂園」,必須再越過一到堤防才是真正的海灘。

上午就一個人逛沙灘,還真的是只有我,大概沒有其他人有時間、有閒情在大太陽底下來。上到堤防頂,沙灘上就被人用向日葵與布排出圖形,看來有人昨晚在這裡狂歡、告白。今天的風有海的味道,前幾天下過雨,視線極佳,往南望高美溼地的風車歷歷可數。

我喜歡海邊,遼闊一望無際的感覺。風持續不停地吹著,好像張開手掌就可以握住似的;潮間帶蘊含生機,只要有足夠時間,任你可以追逐水鳥,與螃蟹們比耐心、鬥智一上午。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熊,圓嘟嘟、愛玩的模樣令人覺得可愛,但這也僅止於動物園的獸欄裡。熊是台灣野外最大型的掠食動物,高海拔地區也時有所聞人與獸的近距離接觸。

小時候課本裡有一則預言,兩個旅人在森林裡遇見熊。先看見熊的趕緊爬上樹避難,另一位卻因為同伴沒有適時預警而與熊迎面相接,他急中生智,立即躺到地上假死。熊走過來在他身上聞了聞,因為熊不吃死屍而離開了。危機過去,樹上的夥伴下來問假死的旅人:剛剛熊趴在你耳朵邊說了什麼?假死的旅人沒好氣地說:牠叫我別跟只顧自己危險的人當朋友。

其實這只是寓言故事,在真實情況下,熊是爬樹的高手;另外必要時熊也會吃腐肉,所以這兩者的避難方式均屬錯誤。在加拿大的國家公園裡,園方就教旅客活動時放大聲響,讓熊因為討厭聲音而遠離;如果短兵相接面對面了,應該張開雙手讓自己的體積看起來大一點,並且儘量製造出聲響,或許熊就會知難而退。當然,如果遇見母熊帶小熊就只有趕快拔腿就跑,育雛的母熊需要營養,又護子心切,千萬不要嘗試與之對抗。

台灣黑熊胸前有道明顯的「V」形。在台灣有專門的研究機構研究黑熊,據說在中央山脈大分地區還有不少的族群存在。幸好大分地區相當偏僻,所以台灣上沒有熊傷人的情勢發生。

木柵動物園悉心照料下的熊看起相當和善,關在籠子裡對遊客幾乎沒有威脅性。熊欄裡有個吊籃,台灣黑熊就拼命地搖晃、拍擊它,好像推動之後就會掉下食物。我在猜,動物園的管理人員真煞費苦心,怕養尊處優的動物營養過剩,就想出讓熊花腦筋、體力活動的餵食方式。如果仔細看,草叢裡還有好幾個重甸甸的銅鈴,應該是一方面以聲響引起熊的好奇心,推動頗具份量的銅鈴來運動吧。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小時候叔公養了一隻猴子,用鐵鍊栓在後院的樹上,不知道是自己膽小?還是猴子慣於欺負弱小?每次經過牠總要下來當「攔路虎」。倘使手上恰好有食物、糖果,更常常扮演剪徑搶匪,弄得我哇哇大哭。叔公總是會過來安慰,但木已成舟,叔公也只遙遙對著猴子說兩聲厲斥。

年輕時到處周遊,曾經在保育觀念薄弱的年代裡到過壽山看猴子。民國70年代後期,壽山還是軍事要塞,高雄人登山健行風氣方興未艾,朋友的長輩就帶著我們在山脊、珊瑚礁岩間穿梭,猴子就由我們頭上的熱帶雨林穿行。可能那時的人對猴子並不友善,所以猴群也只敢遠遠的躲著我們。

後來愛上旅行,常常利用寒暑假開車環島,甚至由中橫翻越中央山脈直抵台灣的後花園。過了大禹嶺、畢綠,路邊的安全島就常出現猴群,伸長了手等待過路旅客餵食。接著就時有所聞,猴子出現在埔里、東勢等淺山搶食農作物。當時保育法令儼然成熟,時有地方政府倡議適度獵捕以管制數量,卻因爭議未見行動。

前兩年穿越花東海岸山脈時,在泰源幽谷的登仙橋就以「猴」為主題佈置,獼猴也成群地盤據橋頭,想過往停留的遊客乞食。這些猴子就相當大膽了,直接就由人手中接過食物,或乾脆爬到車頂、在車窗外探視。猴子在台灣可以說已恢復盛況,生活圈也開始與人重疊了。

雖然獼猴在台灣已經不在稀奇,但進了動物園可以近距離觀察猴群,同時也因為動物園設施而與人類有距離,猴群不再乞食、閃躲,才有機會好好端詳猴子彼此間的互動。猴群裡長幼尊卑分別端坐猴島各個角落,偶爾會有遊客違規丟擲食物而引起騷動。小猴子搶到一片包裝紙,趕緊溜到角落閱讀起來,邊看不時還邊閃躲其他好奇的猴兒們。

猴籠周圍璇了一圈,在邊邊上可以看見101大樓,恰好將侯群入鏡,又可以熟悉地圖向交代出地點,趕快在猴子適當的動作中按下快門。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幾年前第一次看見牠,蠻受龐大軀體震撼,這次再見怎覺得「瘦小」許多了。牠是北美洲最龐大的動物,在動物園的柵欄內顯得可愛多了。熊是喜歡玩水的動物,印象裡棕熊是加拿大溪流裡捕捉鮭魚的能手。

牠偶爾會游到玻璃櫥窗前面來,不知道他是因為好奇玻璃另一端的人類,還是看見香噴噴的人肉呢?這次到木柵動物園來,發現這樣的玻璃櫥窗設置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隔著玻璃與碩大的猛獸大眼瞪小眼蠻有感覺的,但玻璃另一側的清潔似乎是個大問題,灰塵與反光倒成了愛好攝影者的障礙。他游過來的時候我偷偷溜過玻璃外的欄杆,貼緊玻璃拍牠。卻瞥見玻璃厚度與熊掌大小之後趕緊爬出來,會不會太貼近而讓牠擊破玻璃逃出來?

喜歡牠亮麗的毛髮與可愛模樣...但...接下來的參觀裡卻不斷在心理揣摩,萬一棕熊、黑熊...或獅子、野狼跑出來,我該往哪裡逃?怎麼逃呢?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小偉說她長得像「納豆」,我認同,不過我認為「納豆」也長得蠻可愛的。

她與我們搭同一班木柵線捷運列車,母女倆一看就知道是家庭主婦帶女兒踏青。路上,我們就竊竊私語地討論他們的目的地,在車子抵達終點站之後終於謎底揭曉。

園內再遇到是在非洲區的廣場,小女孩和其他小孩一樣在河馬雕像間爬來鑽去,還喜歡擠進河馬的大嘴巴。洋裝加上可愛小帽像極了日本小女孩,適合應徵廣告童星。忍不住拿相機趁著媽媽不注意的時候偷拍一下,幸好小女孩儘自地玩,否則可真要被「怪叔叔」嚇到了。

有時候,在路上會有靈感想拍陌生人,卻礙於尊重與不習慣與陌生人攀談,只能偷偷地...。就像這媽媽似乎沒帶相機,實在很想問她有沒有電子郵件信箱,我可以將照片寄過去,只是....我會不會被當成「燈凸子」了呢?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雖然這個假期是很久以前就開始計畫的,但人算不如天算。原來打算上台北歷史博物館看個展覽,順便從建中門口經過,告訴兒子將來要來唸這裡,卻發現展覽在月底才開始;計畫到壽山動物園看看闖了禍的鱷魚,壽山動物園卻週一休館;想由小港、桃園機場擇一喝咖啡、看飛機,竟然連私人營業場所都...週一休館。難得的假期實在不想爬郊山渡時間,好歹也得離開縣境吧!

清早出門打定主意上高速公路直奔烏日,就來個「高鐵」體驗之旅,往南還往北就隨性點。說坦白話,進到高鐵台中站大廳,我還問小偉:「想去台北?還是去高雄?」好不容易商定...還是老地方...木柵動物園,只有這地方部份休館(企鵝館),其他展館還是可以參觀。這方面小偉倒沒什麼意見,只問了一句:「動物園裡有蜘蛛可以抓吧?」

7:30由家裡出發,8:00買了車票。搭高鐵還是頭一回,一切都陌生,所以買了8:52直達台北的對號座。多了時間欣賞台中站周遭的景色,我覺得高鐵站的視野都不錯,這裡可以遠眺台中市,也可以看見大度山上的成功嶺。從月台的另一個角落可以俯瞰台鐵烏日站,本來以為還要走上一段路才到高鐵站,沒想到就在隔壁而已,以後搭高鐵就方便了,只要由家裡步行15分鐘,到豐原火車站搭區間車,真的就可以享受免開車旅遊的便利了。









雖然離開車有將近40分鐘,但「劉姥姥逛大觀園」,拿個相機拍下看來沒一件不新鮮的車站,而且視覺效果都相當不錯。拍夠了場站設施就倚在欄杆上等列車進站,先進站的是8:36的462次車,可惜佔得位置不對,列車進站由可就開始游移,不少人闖進畫面裡。不過列車停妥後,紀錄上、下客,高鐵有別於台鐵月台的人馬雜沓,旅客像是潮水一湧即過,待發的車子迅速地將旅客裝進肚子後,靜靜地躺臥在鐵軌,讓我也能從從容容地拍下車頭。只是月台的工作人員似乎特別注意我們父子,高鐵通車這麼久了竟然還有人對高鐵感到新鮮?















小偉對拍火車沒興趣,坐在椅子上玩蜘蛛、空等,拍下這一張...第一次搭高鐵的表情喔。順便也將高鐵車票擺在椅子上拍下來,據說這票的印刷會因為時間褪色...即使將來還有很多機會搭車,但第一次總值得紀念,尤其是「苦情父子」去流浪。









列車即將進站,月台地面的黃線會先閃爍橘燈。為了蹲下來拍這張照片,還被月台人員吹了哨子警告。有了剛剛的經驗,發現月台尾端的鐵柵是拍攝列車進站的最佳位置,將鏡頭穿過縫隙,一切盡收眼底。拍下一連串列車進站的畫面,真是太過癮了。













上車後果然寬軌列車就是比窄軌的寬敞舒適多了,尤其星期一大家都上班去了,空蕩蕩的車廂裡寥寥無幾。一坐下來小偉就先掏出口袋裡的寵物蜘蛛...哈!哈!我可以說她們是「全台灣速度最快的蜘蛛」嗎?



列車開動後,小偉就開始研究座位前面的各項資料...當然零食、紀念品目錄是最受青睞的。隨著窗外景色飛逝地越來越快,漸漸感受到高鐵列車源源不絕的動力,甚至還有重踩油門的貼背感。遺憾的,窗戶玻璃並不是相當清透,但還是可以辨認出熟悉的景物,像是圳堵交流道的斜坡、四號國道、大甲溪畔的焚化爐...,熟悉的地點只是主客易位,
常常邊開車邊指著窗戶外遠處驚呼「高鐵!」今天卻是坐在車廂裡驚呼「神岡」、「四號國道」....。






搭高鐵還有個好玩的樂趣,盯著車廂前方的LED顯示屏,看的車子不斷加速、不斷刷新時速。北上搭的是直達車,可以感受到司機先生肆無忌憚地飆車,可惜最高也只飆到294公里,大概他老成持重、安全第一吧。回程因為趕時間沒挑列車,搭了停靠板橋、桃園、新竹的班次,反倒過了新竹之後狂飆起來,飆到297公里的新高...還是遺憾沒能碰到飆300公里的列車。



















回程經過火炎山就知道台中到了,太陽的方向換了,景色更加深邃 。與以往搭台鐵出門經驗不同,雖然一樣經過火炎山的山腳下,但時代進步,步履亦迥異。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松田崗的 M-18 真的勾起一些回憶,說到當兵,男人比女人更更嘮叨,總有說不完的故事。而我今天不打算說故事,只是想來台中八二三公園也有幾架飛機、幾輛戰車可以看看。因為其中恰好有一部是 M-41 華克猛犬型戰車,正是朝夕相處了兩年「老戰友」。她真的是「老戰友」,記得有一次演習在外頭移防,經過小鎮的菜市場,幾個金頭髮、藍眼睛的外國人就指指點點地笑看。同袍們在猜,他們一定在笑我們還把二次大戰的古董車開上戰場,說不定還以為我們在演古裝大戲呢。

公園裡有 F-104、F-5E、M24、M41、M108,還有海軍開陽號的五吋砲、錨、車葉與小艇。常常在雜誌上看到軍事基地開放的消息,卻從沒有恭逢其盛,今天來算是另一種體驗。


(F-104駕駛艙、彈射座椅)


(F-104副油箱)


(F-104鼻輪...這麼多纜繩繫著應該是怕被風吹得倒栽蔥)


(F-104主輪)


(F-104進氣口與國徽)


(F-104主翼與襟翼)


(F-104尾翼與隊徽)


(F-104尾翼...這個角度看來俐落,充滿速度感)


(F-104發動機艙...發動機不見了,大概是怕有人爬進去所以加了鐵絲網)


(F-104空速管)


(以前的軍聞照片很常有這個角度,駕駛艙通常會打開,有個帥帥的飛官就站在那裡)


(F-104)


(公園中央的八二三戰役紀念碑)


(F-5E)


(這架F-5E是改裝成鯊魚頭的機型,據說這樣的氣動力表現較好)


(F-5E機頭,不知道為什麼這前面竟然是 PVC管,很滑稽也很悲哀)


(幸好這兩個字沒有被塗去,歷史的就歸歷史吧)


(操作指示,做過模型的人都知道,這些是重要的裝飾)


(F-5E進氣道)


(F-5E國徽、序號與襟翼)


(F-5E由飛彈發射軌看機頭)


(F-5E尾翼、隊徽...原來她的水平尾翼是全動式的)


(一樣用兩片鐵絲網取代了發動機)


(只是拍下飛機的卯釘頭而已)


(F-5E襟翼)


(F-5E主翼)


(M-42防空砲車,當兵的時候他也還在同一部隊服役)


(M-42防空砲車兩支快炮,現在大概連飛機影子都打不到了吧)


(M-42防空砲車,這車比印象中的大多了)


(M-42防空砲車尾部)


(履帶特寫,是不是保養得比松田崗的 M-18 好多了)


(M-108自走砲車,我當兵的時候只有 M-109、M-110,他應該早就退休了吧)


(M-108自走砲車)


(M-108自走砲車前方)


(M-108自走砲車主砲,有點小...印象中 M-109、M-110走起路來還會頻頻點頭,M-108 應該四平八穩吧)


(M-24的尾部,因為走過來的順序就先從尾部開始拍起。服役的時候常常看到隔壁單位使用 M-48 而自卑,不過再看到有人坐在 M-24上面就心理平衡一點。只是 M-24 據說用的是國光號灰狗巴士的引擎,聲浪悅耳而且不需熱車就能前進,而且閉上眼睛應該有「放假」的錯覺吧)


(M-24的側面)


(M-24的正面特寫)


(M-24的小小主炮)


(M-24的側面,看起來他曾經整修過)


(M-41...無敵情的行軍狀態,就像天鵝把頭塞進翅膀下,M-41也可以把主砲放在支架上休息)


(M-41側面...演習時最痛苦的就是過夜,這車上沒一個地方是平坦的,超難入睡)


(M-41主砲特寫,T字型的是防火帽與排煙器...這麼多戰車就只有M-41的主砲口是T字型的)


(M-41尾部引擎室,唯一可以平躺睡覺的地方就是引擎室上方的柵板...冬夜裡剛機動完就像睡在炕上,這是老兵的權利喔)


(M-41的排氣管,很燙喔)


(M-41的主動輪)


(M-41車首,這是最熟悉的姿態了,除了演習、打靶、保養會將主砲「搖」至正前方之外,平時就保持這個姿勢,因為它的主砲實在太長了。而且搖到前方代表在演習或打靶,此時我是窩在砲塔裏面,當然對主砲在前的姿勢不熟悉)


(海軍陸戰隊的 LVT-5 水鴨子兩棲登陸車,沒見過本尊,今日一見到是驚訝它的龐大)


 (LVT-5 水鴨子兩棲登陸車,為陸軍做先鋒、為海軍收戰果喔)

(LVT-5 水鴨子兩棲登陸車人員艙門,不過已經被焊死了)


(LVT-5 水鴨子兩棲登陸車碩大的身軀,看起來很笨重)


(LVT-5 水鴨子兩棲登陸車車長位)


(八二三戰役紀念碑背面)


(公園裡有個八二三戰役戰友協會辦公室)


(驅逐艦上的五吋砲,拆至開陽艦...曾經橫行台海的陽字號)


(原來驅逐艦上的裝甲不輸地面的戰車)


(砲塔後方的人員艙門)


(開陽艦的小艇...上回在高雄港好像還有看到這種小艇在港區裡遊啊游...充當交通船)


(車葉已經拆除了...通常是銅製品,黑市價格好...所以不是被拆下來回收就是被偷走了)


(再一張五吋砲)


(這應該是開陽艦的編號)


(小艇)


(來公園應該拍一點草皮....)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