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仙山為「谷關七雄」之首,日治時期日本人因其高度折合「八千尺」,遂取日文諧音為「八仙山」。八仙山山高2366公尺,多年前開始「瘋山」就有攀登的念頭,只是每次友人都說山陡且原始,除了高度為谷關七雄之首外,其難度也不惶多讓。但沒有竟功之山就像天邊的明月,每次瀏覽地圖尋找驚奇,他的名字總會在輿圖一角特別耀眼。可以說是「山債」嗎?尤其是走了一段放棄後,山似乎都變得更加迷人,像是合歡山西峰、東卯山...說起來多有那麼一點遺憾。

從豐原出發到進八仙山森林遊樂區售票亭約一小時路程,將車子停進最後的第二停車場開始往遊樂區後緣找尋登山口。順著山勢,很快可以在靜海寺旁找到指標「登山口 36.5 公尺」。我蹲下來拍下小廟與路標,除了怕回程沒力氣再停下來拍照,也怕下午下山少了陽光,當然另方面也是為了記錄時間,現代數位相機多的好處,只要按下快門,照片資訊就會自動記錄,再也不必按著錶在筆記本上書寫了。

往八仙山步道共長6公里,由佳保台一路上切1366公尺至主峰頂,所以過了靜海寺就是之字形上坡與碎石台階交錯。上山最不喜歡台階,階高不一,配合自己的步伐與呼吸很是困難,幸好每前進一小段還可以回頭欣賞十文溪對岸的新山與基隆山,且順便休息。這個星期天氣都好,雖然溼度有點高影響視野,大致上氣溫適合爬山。八仙山的鳥況奇佳,從下車開始鳥鳴啁啾,畫眉、樹鵲...不絕於耳。走在小徑上,竹雞也欺負我人單勢孤,一路經常待我近到伸手可及之處才嚇人地撲翅上樹。還在離路不遠的芒草叢、小徑中間唏唏嗦嗦地活動,有兩隻公鳥竟然還打架,由山坡上滾落,直到我看夠了開始前進,牠們才慌慌張張地分散逃入草叢,但顯然進了隱蔽處又開打,惹得芒草詭異地晃動著。



花了1小時餘到 1.5K 涼亭處,心裡盤算一下,那 6 公里豈不是要 4 小時以上?後頭的山路不知道路況如何,萬一都這麼陡,那路程可真要成了網路上說的「8小時」,說不定還因為必須預留回程時間而功敗垂成。幸好,過了涼亭之後,坡度稍緩,一路也還是在樹林間穿行。沒有展望,所以專心趕路,偶爾在路間停下來聽鳥鳴、看螳螂,更重要的是尋找下一個500公尺的里程碑。我邊走邊算起數學,「剩下4.5公里,如果想在中午之前登頂,平均每小時必須走完1.5公里;萬一陡上路段都如前 1.5 公里,根據越走越累、速度越慢的狀況,實在應該每15分鐘完成500公尺」...越算越覺得登頂希望渺茫。

快到 3.5K 之前,不經意發現一道蛛絲筆直地橫在路中間,看來我是目前為止登山地第一人,特地拿出 Micro 仔細地對焦,利用陽光將他拍下來。



3.5K 處有著第二座涼亭,而涼亭旁有第一處斷崖,算是沿途展望最佳的地方,我不知道看下去的是什麼山,不過可以眺見大甲溪沿線。回家之後查了地圖、網路...據說那是東卯山與白毛山,谷關七雄的另外兩雄。

1.5K 到 4.5K 是這段路中相對的緩坡,雖然不是很「緩」,但比起其他「立」起來的路段算是好走了。但我也在這路段發現里程碑有點亂,其中綠色標誌應該是新近完成的,從頭到尾詳盡且一絲不苟;褐色木頭製的,大致上與綠色標誌相吻合,只是有些路段似乎未見到蹤影;過了 3.5 K 還發現這一支褐色的「3K」,實在令疲累的登山客難以接受,500公尺的努力就平白無故地消失?

4.5K 就立在這右轉 90度的上坡路口,倒木之後似乎還有路,只是不知道是不是通往桃花源?這牌立的方向有點怪,上山者必須回頭才知道這裡是「4.5K」,感覺是要供由不明路徑前來的人參考。

上行沒多遠發現真正的「4.5K」,牌子上說「夏季4:00後,勿上行;冬季3:00後,勿上行」應該是估算登山客腳程,若在這時間後上行勢必摸黑下山,說實在話,後頭的路況與前 1.5K 有過之而無不及,又累又摸黑絕對會後悔,這算是衷心的建議。本來上山之前遊客中心說上山需要4小時的路程估算,以為那是「滷肉腳行程」,基本上寫給「一般遊客」參考,自認為可以縮短個一、二個小時,但經過前面的路程,此時反倒覺得那時間估得寬鬆,建議還是相信吧。

過 4.5K 一路又是陡上,管理處將箭竹砍得乾淨,也築了階梯,但我還是忍不住想起橫嶺山最後攻頂的那段路,豈是一個「陡」字可以形容,待會兒下山勢必更加難行。幸而,邊走右手邊出現了展望,稍稍紓解疲累。



從4.5K 到 5.5 k 抬頭放眼都是無盡的階梯,幸好階木之間正長著「巨葉遠志」,低頭流汗之餘上可以賞花;偶爾有小段土坡,黃葉上新承接紅葉。在這裡我又遇見另一個竹雞家族,牠們正在路中間覓食,走近一看,牠們剛剛在陸上刨出小洞。這洞的形狀卻一點也不陌生,許多中海拔山徑,像馬那邦山...都曾經看過,本以為是山豬、貂之類的動物所為,原來是竹雞,難怪如此常見,而且每回見到都顯然剛剛挖掘,只是從未見動物蹤影,這一次終於識得廬山真面目了。
5.5K 是個集材場,早期砍伐下來的樹木應該就在這裡順著流籠送下山,流籠頭還在,而鋼纜則不見蹤影。走到這裡,真得已經累了。遠遠端著鏡頭拍下距離八仙山主峰 0.5K 的指標,指標前面的枯枝不是沒有看到,而是懶得換鏡頭,也懶得走向前去折斷它再走回來取景了。

過了流籠頭,路變緩了,在經過 5.5K 後下坡經過鞍部再往上走。隨著路緩,樹林底下的枯葉漸漸被青苔取代,青苔不僅鋪滿地面,連伐木後殘留的樹頭也都包覆其中,樹幹上僅存礙子因為光滑而保持原狀。這一段算是最明顯的伐木場,樹頭、棄置的樹枝隨處可見,更有二代木盤據著倒伏的樹木,我忽然有一種遊歷「古戰場」之感,如果樹木有靈,或者可以聽見哭號吧。

走到最後,總覺得 500 公尺怎麼這麼遠?彷彿耗盡餘下的時間也走不完。忽然眼前出現堆積的廢建材,窗框已經有青苔附著。才起念「應該到了」,就察覺樹梢後面出現藍天,似乎這裡就是最高點,走上台階豁然開朗,三角點就穩穩地立在空地另一端。


山頂開闊,但四周卻被樹林包圍,展望不佳。既然不能賞景,就躺在第三座舒適的涼亭裡,把腳翹高,享受登頂的快意。不過,想起剛剛上來的山徑,只覺得待會兒還是場硬仗,尤其山頂的告示牌竟寫著「6.5K」,不知道可不可以告遊客中心有不實廣告之嫌?里程忽多忽少,真是讓備受磨難的意志雪上加霜。告示牌上還說:上山四小時、下山三小時,惦惦剛剛上來的時間超過四小時,看來下山鐵定不假,但既然上山,總得走回去,這樣的郊山路線請來「海鷗」救難大概會成為「經典」。
果真,後來下到登山口花了二小時又四十五分鐘,最後 1.5K 其實已經無力欣賞沿途生態了,只覺得這陡坡石階怎麼數都數不完。捱到停車場,只覺得「車子真是人類最偉大的發明」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