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子裡的室外溫度顯示已經壞了兩、三個月,從暑假跑了一趟合歡山回來之後,顯示屏上的車外溫度就從未超過 25 度。明明是酷熱暑假,始終顯示 22、23度,只要下雨立即下探 18、19 度,如果台中的天氣真得像溫度計所顯示的一樣,那真可要用「氣候宜人」來形容,但事實並非如此。

同事常常笑我:水瓶座的龜毛性格,果真如此...我實在難以忍受使用中的東西是部分故障的;卻也不願意當「潘阿」被當冤大頭。先上 suvlife 留言,找找看網友有沒有相關的經驗:卻發現似乎大家都不 care 這樣的問題,不知道是福特的東西太好都用不壞;還是都不願意修?得不到答案,只好直接訴諸修車廠。

第一次是專程為了「車外溫度」去的,因為沒預約又接近下班時間,所以平時指定的師傅沒空,他找了另外年輕師傅幫我。年輕師傅先拿起吹風機對著隱藏在後視鏡裡的「熱敏」加溫,車內顯示器上溫度就由十幾度開始飆高到三十多度,於是他判定「熱敏」是正常的。接著他拆開儀表版,將「電子羅盤」主機背後的電源線拆除,以「斷電」方式將機器「歸零」。神奇的,溫度爬上25度,當天是雨天,一時之間很難斷定正常與否,就當作溫度已經可以正常顯示吧。我明白:「溫度計這種東西,尤其是便宜的電子式有誤差是正常的。」當下也沒有追究。臨出廠前,年輕師傅跟我說:「試試看,若還是有問題就必須連後視鏡一起換,因為這是同一個模組,幾千元跑不到吧。」聽到要連後視鏡一起換所費不貲,景氣這麼差,當然要再試試看,或者尋求其他方式來解決。當車子由修車廠開入雨中就後悔了,溫度由 25 度一路下滑到 18 度,夏季的下雨天再怎麼涼爽都不可能這麼「宜人」吧。

第二次因為煞車異音再進場已經隔了個把月,慣修我車的師傅終於有空。看他東摸摸、西摸摸地測試,後來發現是碟煞裡的插銷有問題,潤滑之後即安靜無聲。既然本尊出現當然要好好「利用」一下,馬上抱怨上回沒修好的「車外溫度」。他打開車門看了看,再到旁邊同型車款上察看溫度,確定的確有問題又聽完我轉述年輕師傅的說法,他走到車廠角落的零件室查詢。有上一次的經驗後,我跟了進去,看看他們用電腦查詢的結果如何...上回曾有經驗,後蝴蝶窗的擋片掉落,接待人員進去訂料,我跟了進去後發現那零件只要幾十塊錢的成本,最後接待人員索性免費相送還附安裝。小姐敲敲鍵盤後發現可以訂料而且只要「185元」。回頭看看師傅,他連忙解釋說:可能因為後視鏡拆裝麻煩,所以一般技師都想連後視鏡一起更換較省事。不過,他答應為我訂料....只訂「熱敏」。

趁著定期保養一併來更換這顆「耗時」的「熱敏」。在有咖啡喝的接待室稍坐,依照習慣進到修車區「看看」,正巧兩個師傅正在為我的愛駒「動手術」。並不像我原先想像的必須拆門內飾板,只是將後視鏡的鏡片取下,「熱敏」就以快速接頭與連接至車內的訊號線相連。他們拆下舊熱敏再裝回新的,其實後視鏡裡的空間已經被充分利用,並沒有多少操作空間,正符合艾科卡說的:「車子並不是設計來修的」。用手指頭太粗,拿尖嘴鉗又太「鈍」,快速接頭裝上之後,兩位師傅為了將「熱敏」卡進後視鏡下緣預留的孔又費了九牛二虎之力,四隻手再加上尖嘴鉗才好不容易完成。185元的小東西,了不起再加一點點工資還真難賺,難怪上回那位年輕師傅要我多付幾千元來幫他「省麻煩」。裝回鏡片之後,老師傅將鑰匙轉到點火位置,我偷偷瞄到「28度」,心裡竊喜「哈!哈!正常囉!」。

不知道從何開始,「修車」漸漸變成「換零件」,沒有人願意花時間找問題,總希望客人花大錢將有問題的「零件總成」換掉,既可衝業績又省麻煩。原廠尤其如此,所以有個邏輯「過了保固的車子沒必要進原廠當冤大頭,外面的小修車廠省錢又省時」,其實只是外面的修車廠願意花點時間找問題,有時候只換換小零件當然省錢不少。以前還有個技師告訴我,因為維修廠實施業績獎金制度,技師的工作時間有限,所以大家都挑時間花得少、績效高又容易做的車子維修,小零件當然就被誇張成需要花大錢,希望多一點投資報酬率。其實景氣不好,進原廠保養車子的人銳減,說穿了就是為了省錢,原廠實在該好好檢討這樣的制度,而不是一昧地將顧客當冤大頭,雖然有很大部分的人不懂車子,但一旦發現被「敲竹槓」,你想他還會再上門嗎?如果參不透這層道理,繼續惡性循環下去,「裁員」、「減薪」應該指日可待;況且,維修品質不佳連帶著也會影響客戶下部車的忠誠度啊。最後還是要感謝這維修廠的「老師傅」,耐住性子被龜毛客人「盧」,我決定將我車子的終身就託付給他了。


熱敏...感溫器。


快速接頭...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