騎單車去午餐覓食有個大問題,捨不得將單車停在路邊,只好選擇路邊攤可以就近看管或者老闆願意空出門口供停放且幫忙看著的小吃店。通常這樣的店飲食簡單,上餐的速度也極其迅速,節省下不少午餐費與時間。另外,單車到處停不必怕警察與拖吊車少了尋找停車位的煩惱,除此之外單車還多了穿街越巷的便利,選的路是開車絕對不可能到達的。

中午選了在中正路附近的餐館,忽然想到「葫蘆墩」就在附近,騎車就繞進這條豐原著名的青草巷裡。葫蘆墩隱身在菜市場裡頭,臨中正路是「小天使」玩具店,店的左邊巷子口有個「大街尾福德祠」的牌坊,順著巷子進來,福德祠周圍盡是賣青草藥的攤販。小天使的右邊巷子口有家青草舖還兼賣青草飲品,目錄上眾多選項,夏天喝來清來退火,不過若是怕苦建議還是點「半糖」以上。青草飲品的後方也是青草商舖,整排店面就遷就「墩」繞成環形,右邊的路再往裡頭走就是菜市場,這邊湊巧都是現宰雞鴨的小販。
從福德祠旁的小路進來就可以看見「葫蘆墩」,這墩之所以還留著,福德祠應該功不可莫。樣子像是福德祠的護龍,因而左鄰右舍才沒侵吞造次。 

不只是福德祠周圍是青草舖,我環繞著圓墩走一圈,發現菜市場的老房子真的圍著圓墩而建。而且這些老房子多半是倉庫,偶有幾間看來已經廢棄,其他裡頭堆著一包一包貨物,而這些貨物就是青草藥。本來以為仙人掌只有「火烘」入藥,這裡看來蘆薈、金萀之類也都各有功效。



「葫蘆墩」是豐原的古地名,而關於「葫蘆墩」的傳說有很多種。
有說「葫蘆墩」是原住民平埔族「拍宰海」族( pazeh)稱呼音譯,原意是「神祈子民在此建立的部落」。
另有一說:古代豐原有大甲溪漂砂形成的土墩三處,而較大一處就是現在豐原市中心,形狀似葫蘆所以被稱為「葫蘆墩」。而墩比現在僅存的遺跡大,還有老樹及樹林,但因為街道開發,最終就只剩下今日的小丘而已。以前還盛行說這葫蘆是八仙中張果老背的「寶葫蘆」,寶葫蘆會噴火,所以早期有「葫蘆地,燒就旺」的說法。只要附近街道發生火災,就是「大仙發威、葫蘆噴火」,而且燒過之後重建,平房就變成樓房,市貌翻新、越變越好。
另外早期也傳說葫蘆墩是因三座土墩因而得名。而土墩分成墩頭、墩身、墩腳三段。墩頭在今日的南陽里,由於都市開發早已被鏟平;墩身在中陽里聚星觀後方,墩上種植了綠樹形成了小公園(也有人說南陽國小禮堂座落的神社遺址就是墩身);而大街尾福德祠後方的是墩腳,目前就剩這直徑10公尺、高2公尺的小土丘。







其實傳說為何已是「羅生門」,只是這幾年豐原變遷得相當快,有些我想拍的地景在躊躇猶豫瞬間被拆除、移平,或多或少留下一點遺憾。尤其豐原迅速的都會化,人好像變得更忙碌、功利,原有土地上的傳說佚聞也漸漸消失,不像鄉間有些小地方總有美麗的小故事、神話伴隨。我想趁著這些老東西還沒有消失、質變之前記錄他們,抓住一點過往的尾巴,改天跟小孩、學生講在地的故事也會比較有料。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