叨擾幾泡茶,臨騎上單車,土肉桂見我奮力地將背包上肩,開口問我:「這條路這麼熟了,怎麼還帶著大包相機呢?」
笑了笑回答:「想拍就在手邊啊。」

真的嗎?這條路我真的熟嗎?我想,只有自己才知道吧。一天晨昏迥異;一年四時不同;時代變遷,道路拓寬、天災、人禍,更甚地歲月令心情改變,所見大不同,我都感受到,也都貪心地想要以自我角度來詮釋。下清水、上三義,哪一條路不是三、四年來走了再走,但是騎在單車上慢遊,可以吹到在地的風、曬到在地的陽光、甚至聞到的也是在地的味道,自覺得可以比開車走馬看花更真實地感受,所以...相機不離肩。

下午一點由辦公室出發,沿著圓環東路一路上坡,接上葫蘆墩圳旁的東豐鐵馬道。雖然是冬日,但正午的陽光仍舊讓路上人煙稀少。從四號國道高架橋下方的鐵馬道起點就開始想:待會兒在朴仔車站遇見租車店老闆該怎麼打招呼?我這身裝束他認得出來嗎?我騎著新車被發覺,改天再去租車他會怎麼說?想著想著,遠遠地就看見他們倆一高一瘦地頂著陽光站在馬路邊,快靠近當口他們卻轉身進到店裡,恰好...。

到石岡舊站,左轉下坡就到長庚橋頭。還沒地震前,我必須騎著機車到卓蘭上班,就是由省道鑽鐵路隧道過來,也在這裡左轉,然後沿著兩邊高聳的坡坎鑽過空中的磚造水溝,順著左手邊長長的朱槿花綠籬一直走到還未改建而與兩岸一樣高度的長庚橋。有時候,為了載點東西也會開著家裡那部藍色得利卡走過這裡,年輕人開車橫衝直撞,常常為了閃避對向來車,就將車身往朱槿的樹枝擦去,幸好開的是貨車,要是現在的轎車那可心疼不已。

 

長庚橋在921地震中垮了,和下游的埤豐橋一起重建,應該是為了防範「不知道會不會來」的更厲害的洪水,橋面向上足足升高了10公尺之譜。現在過橋,無論南岸、北岸都必須加速爬坡,然後平順地走過橋面再下滑。
長庚橋的另一端是石城街,外地來的人都以為這邊仍舊是石岡鄉,其實不然,由這裡一直到石岡水壩北岸,甚至到后豐鐵馬道的山洞口都算東勢鎮了。有同事老家在石城、有同事榮升到石城、有朋友長在石城,而我有段日子每天要經過石城。那時候帶著FM2也像現在這樣到處拍,記得留下了一整疊石城老街的照片,但塞哪去了?要找找才知道,那些照片可以印証與現在大不相同,老屋子搭上彎彎曲曲的石城街,比現在筆直的二線道有味道多了。

石城的舊稱叫「石圍牆」,在接回台三線的右手邊就有間「石圍牆酒莊」取舊地名為店號。武松打虎故事中,武松在酒莊喝完三大碗白干就赤手空拳上山;而我沒時間停下來豪飲,因為此行最陡、最長、最令人喪志的陡坡就由這裡開始,我沒有認真地測量,但回想起來應該有1公里吧,直到「頂上」...「頂上」是地名,就在這坡道的最高點...開始順暢地下滑,滑過夜間令人毛骨悚然的亂葬崗,彎過「暗山」就看見卓蘭在大安溪對岸對著我招手。

大安溪南岸叫「明正」,是臺中縣的「北大荒」,爬上新建中的蘭勢橋算是踏上苗栗縣的地界,也算到了終點。以前騎機車量過:從豐原市區的老家出發到半山腰的學校,單程就有22公里。所以我必須老實說,這些照片幾乎都是在回程中拍攝,來的時候從豐原一路上坡,實在不願意也沒有勇氣走走停停,看到景色、新奇的事物也只是點點頭:「回頭再拍吧!」紀錄的時候則將照片順序變動,方便我「看圖說故事」。

從卓蘭過來,路中間有對大榕樹,因為是「神樹」所以到路就像台灣普遍的做法一樣遷就著轉彎。當年和土肉桂每天騎機車到鎮上外食,回程經過樹下必定「狼嗥」,也就為了好玩,宗教儀式般地叫個幾聲以示狂野。過了榕樹,目的地真的到了,只是主人還沒回到家,院子裡的「藍爵」因為不認得戴安全帽的我竟不斷狂叫,累得實在不想理他,脫下帽子喊了他幾聲,才終於安靜地趴下來。

土家坐了半個鐘頭,一方面路途遙遠、另一方面想在回程多停下來拍照,又怕陽光不等我,就又跨上單車回程。卓蘭這兩年多了個景點...「大峽谷」,去了很多次了,所以只在巷口「大峽谷」的字樣前面拍張照而已。背景裡有水塔的人家應該是上班的上班、下田的下田,就站在路上用視線拜訪啦。

 

臨出卓蘭,想到那天經過這裡去馬拉邦山時有人問說「代表卓蘭的四種水果」?這精神堡壘不就是答案嗎?分別是楊桃、葡萄、大梨與橘子。

特地在153公里停下來拍照,後面20公尺就是陡坡的最高點,由這裡往下有支測速照相,很多對路況不熟的外來客相信都吃過悶虧。陡坡限速60公里實在是偏低,不過又是彎道,為了保護當地居民也有不得不為的苦衷,否則以現代車子的好性能,隨隨便便都可以在這裡飆上百公里。拍完里程再往前,回頭開了鏡頭蓋才發覺照相桿不知什麼時候被噴上白漆洩憤,看來他也僅剩「象徵意義」了。

過了石城要到豐原可以有兩種選擇,一是渡過長庚橋進入石岡轉省道;一是沿著水壩走到埤豐橋再轉回省道。但水庫邊的路早在夏天就因為颱風豪雨而坍塌,今天特地溜過路障來一探究竟。顯然路基流失的狀況比想像中嚴重,土石流與大甲溪水合力將山路沖走好長一段,看來施工單位已經從長計議了很久,而且尚要研究研究一段時間吧。

折回原路,這一段路也因為路斷了而顯得冷清,看來只有本地人會進入。有一位歐吉桑看我閃過路障還好心地告訴我路不通,我點點頭表示只是好奇想看看而已。回到長庚橋頭,原來這裡是中44-1線的起點,在橋邊的土地廟稍事休息。廟前廣場的視野不錯,可以眺望整個石岡水壩湖區,現在溪底正大興土木地疏濬。而廟旁還留有一對吊橋橋墩,上頭隱隱約約可以讀出「元安橋」橋名。





過了橋,可以接回東豐腳踏車道,對我而言就算是回到家了。看看龍頭上的里程錶,數字與機車量出來的不同但相差無幾。不過,距離不是問題,「走過」才是最重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4)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