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保育意識抬頭,近幾年這些食物鏈頂層的動物似乎有越來越多的趨勢。以往不容易見到的大冠鷲變得不難「偶遇」,在石岡的腳踏車步道、附近山區都常常發現蹤影。只是鷹的飛行高度讓經常只帶 200 mm 鏡頭出門的我搆不著,只能在地面「望鷹興嘆」。最常的狀況是發現適當距離、角度的對象,照相機卻不在身邊,或者必須更換鏡頭,等一切就緒,老鷹不是飛走了就是高度又增加,打起來的「綠豆鳥」實在連自己都不滿意。

星期天在台8線上發現這對應該是剛起飛的大冠鷲,稍比樹尖高地盤旋等待上升氣流。我顧不得趕路,將車子往路邊一擠,開行李箱抓相機就猛拍。不知道是錯覺?還是真的如此?我總覺得車子上看的老鷹比停下來觀察要容易接近,每次行進當中發現好角度,只要停車老鷹就會改變飛行方式。或者說,老鷹居高臨下發覺有人拿著烏漆抹黑的東西對著牠,所以離開了...。

前面兩張可以看見翅膀外緣伸張的羽毛,隱隱約約辨認出下方的紋路。只是礙於網路傳輸將圖片降了解析度、縮小尺寸,看來就沒有原圖過癮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6)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