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段台13線又叫做「尖豐公路」,「尖」指的是頭份鎮尖山里;「豐」則是豐原」。十多年前,如果被學校派出差到苗栗市開會,就必須清早騎著我的 KATANA 150R 沿著尖豐公路北上。出豐原越過后豐大橋,下風鼓崎到中社,然後在一片芒草花中跨越大安溪,然後騎過鯉魚口,再艱難地「催油門」衝上伯公坑直到三義。印象中三義很早前就是熱鬧的木雕街,過了街區,從三義到銅鑼乃至苗栗就是我所熟知且喜愛的「台13線」。

過了三義火車站,台13線就沿著西湖溪蜿蜒。先抵達銅鑼的樟樹村,顧名思義「樟樹村」當然盛產樟樹,同時路邊就可以發現好多家萃取「樟腦油」的煉製廠。這一段路就在樹林與溪谷之間前行,雖然只有兩線道,但早期重車不多,所以路面平整加以陽光、綠蔭,其實在這裡騎車是一種享受。過了樟樹村就近銅鑼,沿著鐵軌的台13線有兩旁高聳的木麻黃,也不知道在這樣的鄉間為什麼要種木麻黃?或許理由就跟現代四處充斥的黑板木一樣吧...流行。過了短短的銅鑼街上,很快地上坡,兩旁的軍營夾著公路,呼嘯而過的時候偷偷地瞄一下:可以發現大門裡頭平平整整的營地緩緩地下坡,散落著一撮一撮草綠服。越過坡頂後,苗栗市躺在寬闊的後龍溪谷映入眼簾。再往北?我沒走過了,當時那是「遙遠的北國」,說那是「北大荒」也行,儘管頭份、竹南都是苗栗縣的精華地帶,但總是沒機會騎車上去。不過,我很滿足,能夠悠遊在「台13線」上...至少當時如此。

那天到銅鑼找杭菊敘舊,我已經省略后里段了,聽說后豐斷橋的便道已經完成,只是我還是無緣體會。現代人的「迅速」讓經三義交流道接回台13線,木雕街無時無刻不人來人往如常,只是店面不斷翻新,招牌也越來越商業化,顯然「木雕工場」早就退出木雕街了。三義到銅鑼拓寬成高架橋越過縱貫鐵路,行過雙峰山口,只剩下一小段雙線道的台13線。因為進銅鑼之前又出現一道嶄新的高架橋把車流都吸納過去,去年主體工程尚未完工,還不覺得突兀,此時卻覺得台13線不見了,銅鑼也消失了。

賞完杭菊,回程在這碩果僅存的台13線路邊停車。雖然聽說在北段還剩有一小段尚未拓寬,景致也不錯,但對我來說...那是另一個國度,是「現在」,不牽涉「記憶」。而這一段有夕陽、芒花、老屋、樟樹...今天還幸運的遇見電力機車頭拉著藍色的普通車廂駛過西湖溪對岸。停在台13線45處,拍下我的印象...包括我從來沒搭過的新竹客運,她的站牌與舊舊的候車亭。

再怎麼拖延,也只能在夕陽下山之前趕回去。走在大甲溪上,剛剛才在三義相遇的列車也正溫吞吞的爬鐵橋,她很容易辨認,電力機車頭加掛一組調車用的柴油車頭,後頭是現在非常少見的普通車車廂,一條藍蟲想要錯認都難。心裡不禁想問:現代化的四線道不斷地延伸取代風光綺麗的舊路,而我們真得需要這麼多的四線道嗎?多一點悠哉才能多一點幸福,而幸福感不就是現代台灣人所欠缺的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avidw66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8) 人氣()